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前中期,团练、宗族、盗匪、会党等群体以及平民百姓私人掌握了大量火铳、鸟枪、抬枪、火炮等火器。对民间火器,清朝法律都予以禁止、限制。但在一定情况下,又希望民间武力补助国家武力之不足。清皇朝对民间火器一直在严厉禁止和适当限制之间摇摆不定,其主旨都是为了维护清皇朝的统治秩序。清朝禁止、限制民间武器的法律,实际上并未得到贯彻执行。清朝前中期民间武器流散的格局以及清廷的政策,到晚清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国的创立实现了传统皇朝体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转型,但在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中,从北洋军阀的专权到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其国家主权却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晚清旧条约的继承和民国新条约的签订;二是中央政府对国家仅是形式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一八五○年(清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组织了太平军,太平军的发展,动摇了清皇朝的极权统治,也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权益。反动地主阶级看到了清皇朝的军队镇压不了革命,就自己组织了反革命的地主武装,其中最主要的一枝便是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为了个人的名位,保卫地主阶级的利益,忘记了清初汉人被屠杀的仇恨,帮助清军跟太平军搏斗了十二年。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者所称道的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清史上所讴歌的曾国藩的“中兴事业”,揭穿了说,还不是他最后投靠了帝国主义入侵的力量,才颠复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者联结起一个反动同盟,创造了典型的范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他是屠杀中国人民的汉奸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我们的时候,高喊“先安内而后攘外”,曾经抬出了“曾文正公”以制礼作乐,但是曾国藩的魔杖不灵了。尽管如此,右派分子要资产阶级复辟,章伯钧又高喊“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皇朝背景下,中央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方式是在“天下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对民族地方进行政治建设。这造成了民族地方政治制度的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内地区域的巨大差异。因此,在皇朝末期,民族地方的体制变革和思想发展并没有与国家整合同步,相反却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  相似文献   

5.
近两三年来,有一少部分同志,在隋末农民战爭研究中,特別强調了隋末統治阶級的內部矛盾麄冋J为在隋皇朝建立之后,进一步限制或削弱世族的力量,在經济方面,隋前期,令州县“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来搜括世族蔭附,巩固均田制度;在政治方面,罢九品中正,海内一命以上之官,皆由吏部辟暑,煬帝时,并建进士科来选拔官僚,这样,对世族也是进一步的削弱。由于隋皇朝一貫以来,在經济、政治各方面打击士族,因此隋末农民大起义发动,士族也参加农民起义,来反对隋皇朝的統治。他們还列举了当时地  相似文献   

6.
金晓东 《兰州学刊》2009,(1):109-112
清光绪中,吴兴刘锦藻以其丰富的藏书、雄厚的财力、过人的毅力,私人撰成《皇朝续文献通考》一书,上续清续修“三通”、“清三通”,加之《通志》《通典》《文献通考》,将上古至清末的各种典章制度基本上包罗在内,被学林合称为“十通”。《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编纂过程以及其自身包含的多方面史料,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商品经济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逐渐繁盛的。特别是清朝后期,北京等地商业日益繁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所以,当时的货币发行和流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范围。作为清皇朝首府的北京,理所当然地成为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一个中心;商品流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湖南、湖北等地)也必然逐渐成为货币发行和流通的重点地区。这实际上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发挥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永梅 《江淮论坛》2007,16(1):124-130
荀悦生当东汉皇朝统治末期,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六主”、“六臣”论,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君臣对政事发展的不同影响;他的“天下国家一体”的政治观念建立在对君、臣、民三者关系的认识之上;“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的思想则反映了荀悦的政治理想,而荀悦政治思想最终归结于对于东汉皇朝政治统治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皇朝藩部要略》是《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中各部“总传”部分的稿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纂修过程是先纂汉文本,紧跟着译成满文本,最后再译为蒙文本,分别进呈,其在多次增加内容并限期完成后,终于于乾隆五十三年汉文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进呈完毕,完成了五年之期,而其底册,即《皇朝藩部要略》也就在此时成书。  相似文献   

10.
黎虎 《河北学刊》2022,(5):70-82
皇朝递嬗是社会诸矛盾总爆发的结果,最能凸显的社会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皇朝递嬗的三种方式中,被“吏民”起义直接推翻者乃因皇权与“吏民”矛盾所致容易看清,而“禅让”和被强邻并吞这两种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是统治者之间矛盾所致,但实质上仍然是由皇权与“吏民”之间矛盾所决定的。南北朝时期,后两种方式尤为集中,无论北周并吞北齐还是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其根本原因皆然。北齐由强而弱、北周由弱而强并终于灭齐,源于两者对待“吏民”的态度和政策差异:北齐中后期统治者过度征敛“吏民”,激化了皇权与“吏民”的矛盾,从而削弱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和力量,而北周则注意调整、缓和皇权与“吏民”的矛盾,从而强化了其统治基础和力量。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均根源于皇朝中后期统治者对“吏民”的过度压迫剥削,从而打破了皇权与“吏民”矛盾统一体的平衡和稳定,旧皇朝内部新起的权势者则采取措施缓和与“吏民”矛盾而赢得“民心”并夺权上位。皇朝递嬗所凸显的南北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乃是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以农立国,农政向为国家政要之一.甲午战后,西方的“农学”知识大规模传入,“农学”一词成为19世纪末开始流行、20世纪初风行的一个概念.从《皇朝经世文编》到《皇朝经世文续编》再到《皇朝经世文三编》,鲜明地昭示了农事内容由“传统农政”到“近代农学”的变化.从“农政”走向“农学”的时代意义,彰显两千年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架构已到了最后的自立阶段,至19-世纪中叶起向“经世之学”转变,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分科之学”的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2.
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皇朝,历时二百余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疆域最广时“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将辽阔的中国北疆之地统一起来的少数民族皇朝。辽朝的统治者为适应其统治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迹的.他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运动,维护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智"以自强,筹办起洋务.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还提出了所谓的"驭夷之法",形成了他的"驭夷"思想.这个"驭夷"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所接受,而且为他的门生李鸿章所继承,成为以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曾国藩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农村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二十三岁(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举,二十八岁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当了京官.这时已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夏朝至清朝的行政体制,分为王朝行政体制与皇朝行政体制两大阶段.前者以王为核心,实行宗主国与诸侯国联合管理,属于联邦型,如夏、商、周3个朝代.后者以皇帝为核心,实行中央集权下的分级管理,属于单一型,如秦至清各朝代.春秋战国是王朝行政体制向皇朝行政体制的转变期.  相似文献   

15.
施建雄 《学术研究》2005,(11):98-102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有大量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关行政中枢的变迁与皇权的强化,兵权的得失与皇朝的盛衰,汉唐刺史、节度使的利弊等方面的论述,尤其体现出他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探讨皇朝兴亡得失的治史旨趣。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注重联系历史实际作双向考察。王鸣盛的治史卓识不仅对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政治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显示其学术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家庭家族叙写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涵盖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层类的家庭家族,包举各种家庭家族事务。其中家人族人的言行举止大多违背了家法族规,动摇了家族制度的基础,混乱了家族秩序,家族声望难以为继,而家族制度已经不能有效纠错以及维系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家族维系的民间社会已经衰乱与崩溃,和皇朝官府的衰乱与崩溃相辅相成。《儒林外史》,冷峻地写实,为后人剪留了专制皇朝自上而下全面衰崩的"盛世"投影。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的民主思想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学术界对章氏政治思想的评价歧见叠出,无不与此问题有关。同时,章氏是有自己执著追求的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得失,蕴含着一些足以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 辛亥前太炎先生是同盟会的重要领袖之一,是坚决反对清皇朝统治的革命家。民国建立后,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后来,则既反对“赤化”,反对国共合作,也指斥国民党对外不抵抗,对内不民主的政策。这些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表明,种族主义或重见汉官威仪不是他政治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民主主义是其政治思想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新岗 《东岳论丛》2002,23(4):108-110
“德治”和“法治”是先秦诸子重要的治国理论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们大大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并付诸于社会实践。一般而言 ,在封建皇朝建立前期 ,统治者大多采纳思想家们以德治为主的治国方略 ,如两汉前期。两汉中期 ,封建皇朝臻于鼎盛 ,则是“德法并重”思想的产生和实施阶段。而到两汉末期 ,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政局动荡 ,“德法并举”思想又演变为重法治 ,轻德治。这种因时而变的思想 ,反映出了汉代诸子的聪明睿智 ,有效地维护、巩固了封建统治 ,这正是汉代诸子为后人及今天的我们提供的最为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汉代易学史、思想文比史上,《易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与西汉末年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演变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后世易学及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易纬》的易学思想,前人及时贤虽有所涉及,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系统论述者则不多见。为此,本文对《易纬》的易学思想作了探讨。西汉末年,以土地兼井为主要症结的社会危机进一步深重,阶级矛盾进一步激比,各地的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刘汉皇朝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保持宗法制度的长期稳定,包括易学家在内的一些清…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辛亥时期东南地区的革命中心。辛亥革命后 ,在上海的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出现新的气象和发展。其间 ,在沪海外华侨归侨积极参与 ,贡献良多 ,然以往尚少专论 ,我们试作补充。中国人旅居海外 ,可追溯到较古时期。鸦片战争后 ,随着国门被强行打开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由于种种原因 ,相继离乡背井 ,去海外谋生 ;其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计远去他国 ,不少人是被外国列强作为苦力强行掳掠而去。由于中国国势贫弱和清皇朝的腐败统治 ,侨胞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在海外受尽殖民主义者的欺凌、压榨 ,很多人客死他乡 ,遗恨九泉。惨痛的经历 ,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