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9):5-1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升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廓清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关联并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逐步确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指针;明确了意识形态领域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同时应坚持政治与经济、建设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创新保持其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在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律: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正地了解中国国情;以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总结实践经验中创新。总结这些规律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方法论的同时,还从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开辟了具体实践路径,形成了完善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该机制包含着意识形态的生产、具化和教化等具体方面。其中,意识形态生产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思想供给机制,通过理论、概念和规范的生产,发挥着精神引领、知识体认和价值规约的效用;意识形态具化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思想转换机制,通过符号、仪式和文艺的转换,起到表征指认、集体实践和文化熏染的作用;意识形态教化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思想引导机制,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和学习动员,充当学校引导、社会引导和组织引导的路径。在意识形态生产、具化和教化的逐层推进中,理论掌握群众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7):1-4
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分别来自国内外的不同形式的挑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复杂多元的趋势和特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7.
8.
《社科纵横》2015,(5):22-25
全面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规定了意识形态领域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基本准则——六条政治标准等等。但是,1957年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失误,阶级斗争日益扩大,为文化大革命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9.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学理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品质的科学性是其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理论体系的创新性是其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指导实践的有效性是其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理论特色的民族性是其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11.
12.
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价值引导、抵御渗透、社会整合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助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而进一步维护和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1840年以来的100多年中,一代代仁人志士尝试多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被引入中国。建党以来的近百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经历了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建党之前的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四个阶段。这种发展最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指导了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11):5-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成就的取得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以纪律建设为抓手,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组织自身坚强而有力量。本文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纪律建设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范亦菲  范秋迎 《社科纵横》2012,27(12):13-1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努力适应新情况,积极采取新举措,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精神支持.系统梳理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8):12-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创新激发活力,以协调汇聚合力,以绿色提升品质,以开放构建格局,以共享夯实根基,才能实现两个巩固的发展目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力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要不断提高党驾驭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局面的能力;二要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三要积极拓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自信是党基于对自身领导历史、领导能力、领导价值等做出客观的、正向的评价后所产生的精神笃定和权能确信。在大历史观思维视角下,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自信的“历史事实”“历史叙事”和“历史必然性”,为坚守、提升、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自信,提供了崭新的思维视角和方法论指导。党的领导自信既来源于政党自我革命和自我实现的“自信”,又来源于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大成就的“他信”,正是“领导自信”和“领导他信”的双向互动生成了党领导自信“从哪里来”的逻辑本源。运用“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以史修身”等历史思维方法,坚定党的领导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建设与发挥是他赢得民心走向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视角。9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先进性建设、正确的政策策略和良好的政党形象等一系列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政治合法性以及自身的吸引力和社会整合能力,从而说服、吸引和凝聚起民众,获得支持,不断走向成功。研究发现:不论从那种路径出发,合法性与有效性才是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软实力,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展开,才会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