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正 《晋阳学刊》2013,(2):64-69
自20世纪初经学的神圣地位被取代,经学研究被西方所创立的学科系统所分割,传统儒学研究成为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导致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传统的儒学史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象。其实不论先秦子学形态的儒学,还是宋明理学,都可以解释为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存在形态。今天我们将经学史与儒学史统一起来,作为现代儒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方法,对于把握儒学的本质,探讨儒学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垣和傅斯年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两位史学大师,其治学风格有异有同。他们一重“土法”,一用“洋法”,但都以史料为治史的基点,以发扬民族文化为治史的理念,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3.
许多事情开始总是困难的。我们现在要进行思维史的研究工作,目的是探索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由于这是现有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而我们又是开始探索,所以困难更多。这儿,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言:“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思维史研究这个问题上,截至目前,应该说,暂时还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问题在于:找寻思维史研究的道路有什么必要?有无可能?然后才说,如何去找寻这条路。当然,“找寻”就是要探索地走去。走了一段,就算找到了一段;走通了或者基本走通了,就算找到了这条路了。至于思维史研究工作,如何才能有更多的人来走这条路,这同时也就是使思维史研究由无路可通到羊肠小道,由羊肠小道到阳关大道的问题,它完全取决于这个“走”字。当前只能讨论探寻思维发生发展规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如何开始走出头一步或几步。就是说,目前所能说的,只是最初步的。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与傅斯年治史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与傅斯年治史异同论张书学顾颉刚和傅斯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同时又分别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史学派别的创始人,本文无意评说二公才学性情之优劣高下,仅拟就他们在治史方面的异同作一初步比较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顾颉刚的治史特点及其在...  相似文献   

5.
格非 《学术研究》2006,(10):93-97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马丁·麦乐西在北京大学就公共史和环境史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介绍了公共史在美国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学院派历史的异同。在谈到环境史时,他主要介绍了两个内容。一是汽车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认为汽车不但塑造了美国的城市,还改变了美国的景观。二是美国环境正义运动,认为从民权运动借鉴的权利观念为环境主义运动吸引了新的支持力量,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方向。马丁的演讲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中国环境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思勉是20世纪中国史学大家之一,旧学根基深厚;但也积极吸取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应用于史学研究。本文以吕思勉论述中国货币史为切入口,探讨吕思勉关于中国货币史的基本认识、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不足,以窥吕氏史学风貌。  相似文献   

7.
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历史。人类历史的发展极为复杂,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出许许多多的专门史;把各专门史概括起来,其中就有物质文明发展史和精神文明发展史两大门类。精神文明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产物。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条件下,文明时代是以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为基础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积累了极其丰富、极其珍贵的精神文明的瑰宝,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这是精神文明史中的精华;同时也留下了极其卑贱、极其腐烂的精神领域的病毒,至今还散发着害人的恶臭,这是精神文明发展史中的糟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要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继承和吸取人类社会有价值的精神文明的成果,并在这个基础上,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去发展和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维度谱系与整体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由诸多维度共同刻画,主体(人物)、时间、空间、行为(事件)是几个基本维度.事实上,每一维度都体现为一种谱系,比如时段的长短便构成时间谱系.特定的时代、不同的考察者常常偏向某一历史维度谱系中的一端,而忽略另一端.茅盾以<中国的一日>留下的"一日史",实际意味着一种历史的时间维度极端,随之,其他历史维度发生了相应变化:人物维度由社会精英变成了平民百姓,由庞杂的个体行为构成无数的社会角色;事件维度由重大社会现象变成了日常生活,由重复的琐事敷演为碌碌的生活影像;空间维度由抽象的全盘世界变成了具象的生活共同体,通过芸芸众生的人际关系呈示出鲜活的历史情境."一日史"所凸显的历史维度谱系之间.桴鼓相应,以鲜明的平民史观,区别于传统的精英史观,构成史观维度谱系.历史维度谱系的所有端绪合成整体的社会史.整体史需要加强历史维度谱系内部的牵连.通过跨学科的沟通,改变思维方式,克服"碎片化"倾向,在世界视野中观照共同体,在社会结构中考察边缘角色,在特定时代中确定日常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国亡史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亡史成”作为一种正史修撰制度,正式确立于唐宋之际;但是,作为一种历史观念则由来已久。本文主旨在探讨这一观念的缘起,以及由观念而制度化的具体过程。1  “国亡史成”作为一种明确的历史观念,较多地被提出大约是在宋元之际,蒙古灭金以后。著名儒臣刘秉忠向元朝当局建议修撰《金史》的一份奏折中写道:“国亡史存,古之常道。宜撰修《金史》,令一代君臣事业,不坠于后世,甚有励也。”1金朝遗民、著名学者王鹗,在金亡后仕于元朝,也曾上奏建议修撰辽、金二史,并奏言:“自古帝王得失兴废斑斑可考者,以有史在……若不乘时纪录,窃恐岁久渐至…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新经济史革命”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辉煌历程。这场“革命”更新了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成功地引入了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这场“革命”带来的启示有三:()经济学研究离不开经济史的验证,(2)经济史研究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3)研究经济史首先是怎样去认识它和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是人类有史以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自然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的总和,科学技术史就是将这些成果如实地记录下来,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功能同科学技术史学科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就科学技术史在人们认识科技发展规律,了解历史指导今天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优秀的主体知识结构人才等方面所发挥的教育功能进行阐述,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3.
台港澳文学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差异性丰富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内容,某些时期还与大陆文学构成了潜在互补.文学史的写作不仅要纳入更要整合台港澳文学,而大陆和台港澳文学间的有效整合则是困扰文学史写作的关键所在.文章认为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等原则进行整合,台港澳文学不仅能够入史且能与各系统间实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贺铸继承了唐五代以来词的文学传统,以转益多师、兼收并蓄的态度,创作了风格多样、极具特色的词作。宋代词风的转变以及苏轼等人的影响,在贺词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前人多孤立地品评贺铸词作,只有将贺词放到歌词发展的广阔背景中,才能客观明晰地勾勒出贺铸在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藏书史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藏书史的内涵,大致可以分为藏书的搜求、图书鉴别、图书校勘、藏书抄补、图书储藏、藏书传录、藏书刊本、藏书题跋、藏书用印、藏书保护、藏书建筑、藏书编目、藏书思想、藏书毁散等部分,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促使藏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实地考察中国岩画时,我有幸两次进入宁夏境内,乃得以觅见众多雄俊伟殊的西夏文物与古迹。尤其是列行于贺兰山东麓的巍峨王(王冢),虽雕零残败,而帝王之余烈犹存。其枕山饮河、俯临沃野之胜舆景象,实令人触景生情地感悟到西夏党项族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雄姿盛况。  相似文献   

17.
史与诗──论中国传统史学的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在诗学及美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些特点,在史学批评中也有反映。对于这一点,我们似乎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①,我们先看叙事:传统史学叙事的典范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即《左传》中说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②。晋杜预《左传·正义序》,对此作了解释: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例,以示大顺……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五曰惩恶而劝善…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史研究的困惑:方法论与范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史研究在欧美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其他学科区域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结伴而行的,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新史学(尤其是年鉴学派)的影响和来自其他学科区域研究的借鉴.理论移植来源与途径的多元化,造成国内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解读歧义纷呈,基本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区域史观:一种是方法论取向的,即将区域史研究视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或研究取向;另一种是范畴论取向的,即将区域史研究视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新兴学科或学科分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域观,服务于不同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研究对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可以并置,互相借鉴,进而推动区域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传 《河北学刊》2020,40(1):38-44
历史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形成的,史学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在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具体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批评、评估、展望的基本特征,那么对史学史学科自身的回顾与反思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整个历史学科的研究状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因历史研究的变化发展而随时生成史学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断调整史学史研究的学科结构、及时更新史学史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是史学史研究增续其学科能量、维持其学术峰值的基本保证。同样,回顾与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从其产生建立之时至今是怎样追踪古今史学研究趋势与特点、如何不断完善史学史学科自身的过程,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应《河北学刊》之邀,我主持了这组中国史学史研究专题,参与讨论的各篇论文都是在深入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再审视,各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形成与建立阶段的发展特点作了深入讨论,不仅进一步充实了相关研究,而且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看法不尽相同的新见。真诚希望本组专题论文能够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