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息内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是解释股利政策的主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股利能有效传递公司发展前景的信息。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息内涵包括:分配股利公司的未来收益要好于未分配股利公司;公司股利增加,其未来盈利水平也上升,反之亦然;公司现金股利与其未来盈利能力成正相关性。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能够传递未来盈利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以199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发放股票股利和实施公积金转增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发放股票股利和实施公积金转增后公司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发放股票股利和实施公积金转增后,公司存在长期异常超额收益且收益率为正,间接说明在弱式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上,公司管理层通过发放股票股利和实施公积金转增这一行为向市场传递了公司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3.
中小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心理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小投资者股利政策的心理反应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现金股利存在心理值城,且其心理账户明显不同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投资者认为派现的股票要比根本不派现的股票好一些,并认为现金股利的变化并未传递多少有关公司投资计划的信息;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大幅变化没有好感,他们赞同证监会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的政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不注重派现收益.因此,提高中小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理性反应,还需要监管层和市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运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证券市场的股利政策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析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股利政策做出了不同的市场反应,并表现出一定的股利偏好行为,即证券投资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尤其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喜好行为,而对于不分配股利政策却表现出了漠视效应行为。  相似文献   

5.
股利政策是平衡上市公司税后收益和留存收益之间关系、进行投资者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上市A股2009年财务和公司治理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盈余分红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具体特征因素之后,公司会计盈余分红与控股股东比例、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呈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呈负相关。因此,平衡上市公司税后收益和留存收益之间关系,实施投资者管理的重要股利政策包括优化股权结构,改革股东大会表决制度;细化强制分红、提高分红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动机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历来倍受各界关注,而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年报“高送转”也闹得沸沸扬扬。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信号传递”效应日益凸显,而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有其复杂的动机与效应,因此,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深入分析,有利于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监管层和上市公司本身更加理性和稳健。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重大变革,由此产生的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和股权属性变化以及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变化,都将对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2007年所有正常交易公司的股利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利政策的特点和趋势。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规范现金股利分配数量、减少行政干预将有助于巩固股权分置改革成果,为股利政策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金融发展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一书,是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春贤博士所著,2018年3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股利政策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为扭转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分红"异象"、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中国证监会曾多次下文,以"引导"和"半强制"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数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依然占有很大比重.选取从2000年到2014年连续15年无现金股利分配的72家上市公司和连续15年现金股利分配的10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现金股利发放的主要因素着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类上市公司在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流动性,以及投资者类型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为此,建议投资者根据风险的偏好来决策.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应当选择无股利公司,因为该类公司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应当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连续股利公司,而风险不敏感型投资者可以选择组合投资,对两类公司的投资组合比例可随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程度的改变而变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Lintner经典模型,并采用混合回归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成熟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取决于当年的盈余,与上年的股利支付无关,上市公司遵循不稳定的股利政策,融资制度差异是我国公司股利支付的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盈余的不稳定等因素加剧了股利政策的不稳定。与成熟资本市场国家的股利政策信息内涵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变动并不反映企业未来盈余的变化,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利用股利政策来决定投资决策时应慎用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5—2009年60只封闭式基金的周数据,建立相关变量对折价率的一元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分红亚变量、存续时间、管理绩效、基金市场回报率、基金经理更换次数、基金公司管理封闭式基金总市值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存在正效应,而换手率对基金折价率存在负效应。分红传递了业绩可持续的信号,降低了投资者信息的搜集成本,能够吸引特定资本增值和红利偏好的投资者,减少代理成本。有限理性投资者会选择引发其关注的分红基金,分红可以作为营销封闭式基金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内生性出发,实证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代表的公司治理水平差异下,现金股利与盈余质量间的相关关系。选取2002~2011年沪、深两地主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盈余持续性衡量公司盈余质量,并实证检验股权集中度差异下,现金股利与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派发高现金股利的公司,盈余质量优于不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而在部分高现金股利派发率公司中,由于存在股权集中度高、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程度不完善等因素,使现金股利发放并未完全反映盈余质量水平。股权集中度影响了现金股利传递盈余质量的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长期支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体制转轨红利、人口红利、投资红利、资源红利和外资与外贸红利逐渐消退。各项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因此,在传统红利消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着眼点上要实现从短期向长期的转变,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的转变,在转变重点上要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在转变目标上要实现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以推动新的红利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股利政策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不分配现象仍然普遍、股利形式规律性不强、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导致最有说服力的信号理论和代理理论也难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拓宽融资渠道,缩小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差异;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股利分配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代理成本,保持持续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改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股利政策是公司重大财务决策之一,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公布会引起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波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际采用的股利分配方案中,主要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不分配三种。研究股利分配政策,从而改变企业资本结构,对了解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及公司并购具有很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财务效应:派发现金股利后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偿债能力显著降低,发展能力变化不显著;企业盈利能力增长幅度与现金支付率呈正比关系,但股权集中程度弱化了现金股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司监督与现金股利代理理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作为公司监督效果的代理变量,本文提供了一个现金股利能够减小代理成本的新证据。在控制了股利变动率、未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财务杠杆、公司规模以及经营业绩等因数的影响后,本文发现,市场对增加现金股利公告的反应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与公司监督质量负相关。本文的结果暗示,在公司监督无效时,分派现金股利是一个降低代理成本的必要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