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石杰小说中的蛇意象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既暗含着人的性需求这种自然属性,也暗含着人的善恶美丑等伦理道德属性。蛇本身包含着的暗示和联想功能,是作家取象的主要原因。蛇意象还表现出鲜明的文化耦合性,即与本土蛇文化的契舍和西方蛇文化的对应。同时,在人的思维日趋明晰、理性的情形下,蛇意象的塑造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2.
“蛇”意象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动物意象。“蛇”意象在岭南诗歌中多次出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蛇”意象的审视角度与态度都不同。通过对外籍诗人与岭南本土诗人两大群体诗作中“蛇”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差异点,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是清代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蒙古族运用汉语创作的作品,是蒙古族文学特殊的存在形式,也是清代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产物。本文中从三个方面具体解析了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中马意象的体现方式,从而肯定了马意象在蒙古族汉文创作中的文学功能,比较分析了汉族和蒙古族文学中马意象的不同文化精神,论证了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中亦存在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 ,国家的萌生 ,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 ,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 ,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 ,而伏羲、女娲神话及其形象就是这一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雪莱诗歌中蛇的意象运用最为广泛、突出和典型。蛇是其作品中暴虐的君主和教会人员的品质的象征.是与反动势力合流的魑魅魍魉的象征.是为虎作伥的文学评论家们的象征.从而充分体现了蛇邪恶的意象旨趣;诗人在作品中还借用蛇反叛、坚强、机智的意象旨趣歌颂时代的善与美;蛇也是雪莱笔下最能代表人类及大自然感官和精神世界的自然之物。雪莱在这些原始意象的链条上添加了时代生活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论中的水意象批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水为喻论述文艺的起源和发展;二是以水意象描述文艺创作中审美主体的修养、心态以及创作原则、方法等;三是借水的波光、颜色等形容文艺的不同风格及其鉴赏。水意象批评具有比喻意义和本体意义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局限"是文学翻译作为"再创作"的必然前提,而"意象"正是诗歌翻译中的局限成分."意象"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特殊性,其独特性可以说是在其他文化中不能找到的和无法取代的.诗歌翻译除了传达诗歌的"肉体",还要传达其"灵魂".翻译如同转世,不可能让肉体和灵魂完美统一地在另外一个世界和文化中再生."意象"是诗歌中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局限.因此,这种局限性引发了诗歌翻译的"再创作"空间.从更广泛地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看,翻译诗歌中的"意象"导致两种结果:其一,本土文化意象在"他者"文化中的植入;其二,"他者"文化意象对本土文化意象的影响和流变.  相似文献   

8.
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意象 ,但是唐前小说中的龙没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数量也不多。至唐以后 ,龙的形象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呈现出“亦兽亦人”“亦真亦幻”“至情至性”的特征 ,从而反映出传统龙文化、六朝志怪、宗教对唐小说创作的影响 ,以及唐人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主题都具有极为深刻的意象,其作品中人物的命名、结构的组织及内容的取舍也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象不仅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主题,并且成为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探析莫里森小说的象征意象,对加深其作品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书法创作史,从扬雄、许慎的“心象”说,到赵壹、蔡邕的“气势”说;从王僧虔的“神形”说,到孙过庭的“情形”说;从蔡襄的“神气”说,到刘熙载的“体用”说,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创作始终以“意象”为主轴,在“意”和“象”的适度范围内左右波动,形成了一个以形求神、以象表意的书法创作语言的流动曲线。书法意象语言可分为表形的“象”和表情的“意”。这里的线条、结构、篇章等,均构成了书法语言材料的集合体──“象”。因此,“象”是可视的,“意”只能通过“象”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艺术创作主要不是技法和创作意念的组合,而应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境追求精神,这种精神也就是乌托邦的批判超越精神,乌托邦批判超越精神可以不断升华画家的创作意境,进而在具象、意象和抽象统一中表达生活的艺术美诉求。揭示乌托邦与中国画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格律诗词创作及以之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教学重新复兴,格律诗词要求在立意、意象、文辞等方面都必须有独特的讲究。现代格律诗词创作必须体现时代思想情感、精神风貌,注重文辞的新鲜平白,可适当放宽过严的格律限制,改良旧有韵部。  相似文献   

13.
"饮冰子"是梁启超的笔名,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忧虑焦灼的痛苦情绪;"火的冰的人"是鲁迅的自况,表达了鲁迅在绝望的冰谷中燃烧的悲壮情怀。如果用"饮冰"意象来形容梁启超创作中热烈而奔放的美学风格,那么,"死火"意象则最能体现鲁迅创作中的冷峻与悲凉。无论表现为"饮冰"还是"死火"的创作心境,其实都源自启蒙的焦虑。因此,"荷戟独彷徨"不再是单纯个体的寂寞与哀伤,而是表现了更深沉的忧患精神与进取意识,代表了这一过渡时期知识分子最具象征意义的精神姿态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马贩的女儿》是D.H.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为手段并结合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突出了小说“救赎”这一主题.小说的创作主题以及对“池塘”、“马”“火”、“衣服”意象的运用揭示了劳伦斯希望人们能打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道德、理性的束缚,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雾原本是重庆的一个地域自然现象,成为战时作家们最受青睐的意象.对于雾,作家们有欣赏它保障生命安全的一面,也有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戏剧和长篇小说创作繁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厌恶雾对人的压抑,并上升到雾和国民党腐败统治的象征关联.对于雾这一意象的全方位分析,有助于理解抗战时期文学与重庆政治中心地位及地域文化复杂性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因而,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和学者开始热衷于翻译古典诗词和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文章通过研究以庞德为代表的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喜用意象并置和叠加的特点,提出将庞德的意象密集型创作手法和民族诗歌翻译法结合起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密集型诗歌,以实现诗歌翻译的形神兼备;形似是诗歌翻译之基础,形神兼备为诗歌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蛇意象,蛇意象的文化意蕴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包含着四种文化意蕴女人与性;邪恶与凶残;自由与抗争;智慧与寂寞.在诗歌的发展历史中,蛇的这四种文化意蕴累积并沉淀在诗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成为引发某种固定情绪和习惯性联想的程式化意象,致使后来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这些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诗词文体递变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唐五代社会形态转型俗化的历史背景下,汉民族的思维和言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推动了诗词文体递变中创作模式的转移,呈现出由传统的意象手法向"散文化"抒写演进的轨迹。三位代表性的作家——李商隐、温庭筠和韦庄以其各具特色的经典作品,体现了一个古典意象原则的恪守、意象手法的横向转移以及"散文化"抒写展开的创作模式合乎逻辑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9.
可以肯定 ,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创作方法”现象 ,它是由审美意象转化为审美形象的具有统领地位的中介因素 ,具体体现为美学设计原则、创作范式。过去 ,对它的界说不具有美学意义 ,现在 ,需要对它重新进行界定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英美诗歌中修辞意象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领略诗歌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几种常用的修辞意象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拟人意象及通感意象。精当的比喻会使形象更加鲜明,象征意象则是思想的荷载物,拟人意象强调物和人的相通相融之处,而通感意象表现为各种感觉互通有无,带给读者以新奇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