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于诗人张永波来说,诗的存在正是诗人的歌喉,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但他所要表现的却是精神上的唯美,而这种唯美是自我存在的朦胧意思。在张永波的诗里,无论是他的石油诗还是其他类别的诗歌题材,都能看到那种坚强、不屈、勇气和奉献,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性的回归。一个真正的诗人不仅仅要做自己的诗人,更要做一个时代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对真理负责,对历史负责,这就是诗人的政治责任感。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感,侈谈充当时代的歌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那只能是自我嘲讽。所以诗人首先要是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战斗的人,然后才有真正的诗。“战士和诗人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 当然,诗人要勤奋地劳动,可作品不应该轻率  相似文献   

3.
陆游论诗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篇,现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除此而外,他还写了不少的跋和序。在他的诗和跋、序中有许多对于诗歌的精辟见解。陆游认识到做为一个诗人,要写出杰出的诗篇,务必要“养气”。即诗人本身要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行为端正,始终如  相似文献   

4.
张伟 《阴山学刊》2012,(4):43-48
众人合集、60年选本,呈现出明显的代际特征。5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承应着时代的节奏,诗的脚步稳健、踏实,反复锤炼的字句、较为严整的韵脚、经典的比喻、优美的意象,构成其特色。入选该卷而堪称代表作的,大都是"文革"后的作品。"50后"诗人是包头诗坛的中坚力量,呦呦诗社成员大都属于这个年龄段。他们接受了理想主义混杂着伪理想主义教育,激情涂抹了心灵底色,培植了诗人基因。"60后"接受了较完整的教育,玉成了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赶上了诗歌领域里不同向度多极探索的时期。入选的"70后"诗人不多,基数就小了。面临多元选择,诗人改弦更张,分流而去。  相似文献   

5.
在诗人郭小川的整个创作历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就是诗人对于诗歌体式的探求与试验。诗人曾经告诫别人“不要固定于一种形式,要作多种尝试。”从诗人自己对于新诗体式的探求来看,正是在不断实践着这一创作主张,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诗歌的形式是由诸多因素构成,它包括诗歌的结构、语言、韵律等多种方面,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要有“三美” 即“音乐美”、“绘画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庾信及其作品中的“故国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庾信本来是一个失节事敌的封建文人,我们应当揭露他、批判他。但是,最近几年学术界却有一些同志把他视为“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甚至有人称他是“不朽的伟大诗人”,是“六朝时期最杰出的一位爱国诗人”。他们一方面袒护庾信的变节行为,一方面又美化他后期作品中的“故国之思”。说什么“庾信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是值得肯定的。”庚信的“故国之思”“包含着深厚的祖国爱”,他的作品中表现的“虽死也要回到祖国的顽强精神是很动人的”,“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认为,这些评论不仅关系到如  相似文献   

7.
明初江右诗坛, 诗歌繁荣, 诗人众多, 但在地理的分布上, 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并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明初江右诗人地理分布所表现出的格局态势, 与地理经济、 人文积淀、 教育情形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生活时空, 又使明初江右诗歌创作呈现出地域趋同性, 雅正即为其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通常把诗歌作品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境界谓之诗境,把梦中经历的情境谓之梦境。展读诗卷,我们时常发现梦萦诗魂,诗境与梦境相融,浑然一体,难分彼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诗人与梦者相同、诗境与梦境相通?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诗人与梦者要想弄清诗境与梦境的关系,就得首先了解诗人与梦者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要做梦。二位当代诗人曾这样说过:“不会做梦的脑子,只是一块时间的荒地。”在芸芸众生中,诗人通常被认为是梦者,是织梦人。英国作家查理·兰姆曾讲过一则趣闻。说他有一位朋友十分风趣,一当他看出自己所认识的人中谁有一点想当诗人的苗头,他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小伙子,你会做什么样的梦?”这位先生的问题不仅指出诗人要会做梦,而且做的梦与常人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生于1861年5月7日,他的家庭是印度望族,祖父的叛逆精神,曾给诗人终生的鼓舞,父亲追求真理的挚着,对哲学和宗教经典的酷爱,都影响了诗人的世界观。至于在泰戈尔的长辈和同辈中,更有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对诗人的成长和脱颖而出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泰戈尔所受的学校教育却是令人遗憾的。 泰戈尔不到七岁就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他曾先后被送进各类学校学习,但由于他憎恶当时呆板落后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所以始终毫无长进,十七岁时他又被送往伦敦。泰戈尔最早进的是欧里安塔·塞米纳里小学,后来诗人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过:他不记得曾在那里学过什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诗人在"诗史"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诗史源于诗人的"史笔","史笔作诗"使诗歌具"史体".诗人对诗歌历史价值的再认识,促使"以诗纪史"成为诗人自觉的创作理念.诗人倡导诗歌要"补史之阙","诗可以正史之讹"、"以心为史"、"史外传心之史"新观点诞生,文学家亦对诗人主体性和诗歌抒情性进行重新认定.明末清初诗人独特的"诗史观"促进了叙事诗的发展,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诗史创作与以前的"诗史"创作拉开了差距,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都是以往中国文学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1.
现有这样一个命题:“凡诗人都是作家”.否定这个命题得到一个负命题:“并非凡诗人都是作家”.负命题“并非凡诗人都是作家”与支命题“凡诗人都是作家”是矛盾关系.又据逻辑方阵,“有的诗人不是作家”与“凡诗人是作家”也是矛盾关系.因此,“并非凡诗人都是作家”等值于“有的诗人不是作家”,后者的命题形式为“有S不是P”. 现要在提出的问题是:根据“并非凡诗人都是作家”等值于“有的诗人不是作家”,我们能否把“并非凡诗人都是作家”的命题形式也分析为“有S不是P”?我认为不能.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应该赋予诗歌的内容以正能量,应该用真情去描摹生活、美化生活、温暖生活。他认为:一、生活离不开诗歌,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归宿有着教化和导向作用。二、诗歌来不得伪装和矫饰,诗人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三、诗歌要有思想的深刻性来保证。诗人应扎实学习,深度思考,勤奋写作,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3.
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是被人误解的诗人之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迄今仍无定论。现在试谈我们粗浅的看法如下: 李贺不是唯美主义诗人五四运动以后,甚至在不久以前,许多人仍把李贺当作唯美主义诗人看待,因此要谈论李贺,就不能不以他到底是不是唯美主义诗人为起点。我们知道,唯美主义者的信条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把美当作至高无上的东西去追  相似文献   

14.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的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而我们讲诗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要透过诗人的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诗歌的家园。诗歌中的隐喻包含着诗人的认知、感情与想象力。它所构成的是拉可夫所说的假设空间。假设空间为展示诗人的认知、感情与想象提供了所需的自由的空间。有了假设空间所提供的自由空间 ,诗人的比喻就应该力求新颖 ,要在认知上给予读者以震撼力。越能在理性意义相差很远的本喻体之间发现其内涵意义的相似点 ,则这种比喻就越显得新颖。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理论著作《诗论零札》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派诗歌的核心,是情绪二字。诗的内容是表现诗人的情绪,诗的外在形式也决定于情绪,诗歌中意象的罗列也是以文字来表现的情绪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诗人的世界观,也是诗人的创作追求.中国现代派诗人在作品中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一方面亲近自然,一方面躲进个人的情感世界,在个人的爱情世界中自我麻醉,寻找慰藉。这一派诗人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感染力,更易对人们的情感进行熏陶。如何正视作品中的消极情绪,把握作品中的自我情感的宣泄,因此,在这类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代旧体诗人",肩负着民族诗形传承与发展的使命,不少旧体诗词作者的"诗人意识"被"诗形意识"遮蔽,落入模式化创作.诗,总是处在人生存的时间境域中,投身命运的诗人才能发现民族历史的天命,"当代旧体诗人"从中国传统诗学的局限中觉醒,要有"诗人意识",看清现代社会与家天下的本质区别,看见中庸国民性的危机,从而有所担当,才可以和新诗人共添诗国秋色;发掘当代诗词艺术的认识价值,从言志、缘情、闲适的传统视野中,从徘徊千年的艺术的伦理价值中突围,用诗词的艺术体制求真,求生存之真,求人生之诚理.  相似文献   

18.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鲁迅:《革命文学》 凡诗人,他的生涯,他的心灵活动的历史便是一首壮丽的诗,往往他所没有写出来的要比见之于纸墨的更多得多,也更动人得多;而且从以往的历史——今后可不敢说——证明,诗人大抵是悲剧人物。 柏山是一个诗人,从气质和才性说,他的战士的成份更多于诗人的成分。从1934年发表短篇  相似文献   

19.
[摘要]新诗如何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作者认为:中国诗人要明白我们是在用宝贵的汉语写诗,因此要珍视丰厚的母语,发扬灿烂的母语。学习新诗是要学习西诗的形式,进而抛弃中国旧体诗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诗的内动旋律,即意境美、建筑美和音乐美。要认真汲取中国古代诗歌创造意境的艺术特点,借鉴建筑美学的艺术神韵,尤其是要学习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灵动性、抽象性、可塑性以及腾飞力、穿透力、震撼力。在诗歌语言上要向古典诗歌口语化、民歌化以及生动的细节和灵活多变的风格学习。只有这样,新诗才能发挥感动人以情怀、启迪人以智慧、抚慰人以愉悦、鼓舞人以力量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理想国家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诗教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高度重视诗人的作用,全方位发挥诗歌审美、教育和政治功能,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培养合格统治人材,才能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