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1983年10月全国第一次《回族简史》座谈会至1995年第八次全国回族史学术讨论会期间的十多年来,我国回族史研究的历史性飞跃及所取得的成果。在历次回族史学术讨论会的推动下,一大批回族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成果之丰硕,研究内容之广泛,开拓领域之多、研究深度之不断提高,为回族研究史上所未有。8次讨论会所提交的论文(著)、数量,讨论的侧重点及所取得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贵刊1991年第4期登载的《回族地名发微》一文,是篇带有研究分析的资料性论文,较有价值。但其中有一小误,即89页倒数第9行至倒数第6行“天津南开区是天津回族较为集中的地方,清嘉庆年间这里就有回民居住,南开村的地名意为向南开发,这也表明清时这里就有回族和其他民族进行屯垦开发”。作者误将天津塘沽区的南开村认作市内的南开区,系行政地域之误。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七次回族史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2日~5日在我国的西北名城西安市召开。 在此之前,回族史讨论会已经举行了六次,对撰修回族史志的工作进行了宣传,提高了认识,扩大了影响,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各地回族史志的收集、研究、编写、抢救资料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云南、湖南、吉林、河北、天津、内蒙等省区都出版了回族史或简史、清真寺史,还写了大批的论文和出版了文集,渤海第二回支(后来的铁道兵二师)编写了回忆录,回族简史已基本完成,回族人物志第四卷已全部完稿即将付印。据悉,这次会上不仅收到80多篇论文,还收到近10个省、区的回族史和文集。通过各次会议,对大家在一起交流情况,增进了解,商讨问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等都起了很好、很大的作用。 第七次会议,侧重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和研究回族地方史、志资料的收集和编纂等问题,将会对编写一部《中国回族通史》起非常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出版了许多有益的论著,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松茂所著《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就是上述研究领域中结出的又一颗学术硕果。 《研究》一书是作者10年来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论文汇编,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收入《研究》一书的文章“有理论性的,有综述性的,有人物评价、族教关系探讨和书评,涉及到回族历史的诸多方面”。笔者作为一名回族史爱好者,通读了全书之后,确实感到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0年来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进展情况,而同时  相似文献   

5.
以探讨回族教育为中心议题的第六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于1990年10月8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回、汉、黎3个民族的老、中、青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90多名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赠刊共50余篇(本)。 我国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先生专门为这次会议发表了录音讲话,就回族史研究方向,编纂回族史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等谈了指导性的意见。著名史学家,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两朝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上,出现过4位视“以儒诠经”为己任的回族伊斯兰教大师王岱舆(真回老人)、马注(文炳)、刘智(介廉)、马德新(复初),他们以学贯中西(天方西域),兼通回、儒、佛、耶四教的深厚学养和磅礴气势,掀起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对话高潮,开启了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运动。其中,生活在清代的云南滇西大理籍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复初,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4人中最晚的一位学者,也是4人中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崇高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7.
90年代(1990-1997)的回族史研究,如同80年代一样,继续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在:一、地区回族史研究丰收。不仅表现为面积(地域)上的丰收,还表现为数量上的丰收c先后出版的著作有:1990年出版的《北京牛街》、《天津回族简志》。1991年出版的《北京牛街》的姐妹篇《北京牛街志书——同志》、福建的《陈漆回族史研究》。1993年出版的《百崎回族研究》,同属福建地区的回族史研究;同一年出版的还有《湖北回族》、《宁夏回族》clop年出版的《甘肃回族史》是又一本西北地区回族史著作;同年底出版的《呼和浩特回族史》是在此前…  相似文献   

8.
关于回族史研究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史研究作为我国民族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已取得了卓越成就,也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与挑战。本文认为21世纪的回族史研究应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加强地方回族史、回族史学史、当代回族史的研究。同时,应建立“白寿彝回族研究基金”,促进回族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是中国回回民族的萌生地之一,存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元明两朝福建的穆斯林人口持续增加,以伊斯兰教为依托,回回民族的民族自觉也明显强化,通过清真寺修建等活动,反映出福建回族族群意识的提升,也显现出宗教观的某些变化,特别表现在"回而兼儒"的主动融会上,可以说开了明清之际回回学人"以儒解回"的先河。米荣所撰写的福州《重建清真寺记》是福建回族石刻的珍品,其内容在这些方面的价值尤显突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碑文内容的疏解为主线,延展到对米荣及其家族,以及碑文所涉及的众多明代福建回回人物及作者宗教观的研探上,试图以福建回族史为侧面,对整个明代回族史的认识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10.
白寿彝先生是20世纪中国史和中国民族史领域久负盛名的回族学者。先生在长达60年学术生涯中,始终为做好回族史研究而探索。首次明确回族史研究价值取向、研究目标及指导理论;首次提出回族史研究需要具备广阔视野,主张加强回族研究机构间配合,学术交流形式灵活化、常态化,制定长期规划及基金设置,拓展研究领域等;在回族史料如何收集、收集哪些材料,材料形式、分类与处理,研究人才培养标准、条件、修养及基本训练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特别注重学风问题,强调实事求是学风和科学态度,反对感情用事。这些对新时期做好回族史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健彪同志将自己多年来发表的有关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的论文,结集成书,将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约我为其写一篇序。我读了其中一部分文章及其目录,感到这是一本难得的研究成果。作者科研累厚,思维敏锐,文字畅达,所涉及的课题具有开拓性,且富有西北和陕西的地方文化特色,有些论文有相当深度和学术价值。尤其是作为一位穆斯林的青年学者,他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笔耕于回族史及伊斯兰文化诸多领域,此种钟爱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执著治学精神,可钦可佩。因此,我想从执著精神与治学意境方面,写些自己的感想。我同健彪接触不多。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  相似文献   

12.
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是近年我国学术界蓬勃发展的学科之一。李松茂著《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一书,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余字,汇集作者近年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的主要成果。这部论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近年来这一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的进展。 李松茂先生5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担任世界中世纪史的教学,接触到阿拉伯史和伊斯兰教史,而对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回族人与汉族人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的合作开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回教史鉴》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专著,由回族学者马以愚撰著,1940年3月商务印刷,全一册,约12万字。本书作者之父马介泉以文学名世,故作者本人自少时即“承过庭之训,弘通淹洽,多能艺事,凡阴阳图纬方术秘记,过目默识,兼采百家”,及冠“乃躬赴浙、苏、...  相似文献   

14.
元代回族史研究的开拓者──杨志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志玖先生在南开大学执教57年余,是当代回族著名学者,在蒙元史、隋唐史、元代回族史、土地制度史研究方百均有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王伏平 《回族研究》2007,(1):115-118
《中国回教史》①一书,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教育学家、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1910—1985)先生于1937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齐名的民国时期(1911—1949)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回教史》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从此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进入当时中国的学术殿堂[1](P7)。此后,台湾、日本多次印刷、再版此书,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  相似文献   

16.
十年来湖南省回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情况回顾马亮生十年来,我们湖南根据各届全国回族史讨论会议精神,在回族史研究方面进行以下工作.一是进行了广泛深人的宣传发动,通过反复调查,摸清了全省回族的基本情况,1986年,在长沙召开了有关地、市县...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17个回族文学家族在文学创作上善于学习前人创作技巧、精华,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去实践,创作上与主流文学相呼应,以诗词文为主。文章试从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明清少数民族政策、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科举制度的推行、家族间的姻娅联系等方面分析明清回族文学家族的家族性、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何志明  穆萨 《回族研究》2011,(2):131-132
地区回族史研究,既是回族史研究范围的扩大,又是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没有地区回族史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充实,整体的中国回族史研究是难以提高的。"由于回族居住的分散,有回族居住的地方就有回族的历史。如果地方回族写出的多了,回族史的资料就丰富了,  相似文献   

19.
孔炜莉 《回族研究》2003,(3):114-120
一、回族史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在西北的伊斯兰教政策 /高占福 / /中国宗教 ,第 1期 5 2— 5 3页西北回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王伏平 / /青海民族研究 ,第 1期 10 7— 10 9页地位上升而又明确附儒的元代伊斯兰教 /刘成有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第 1期 6 2— 6 6页贵州省回族人民修建清真寺的史料 /保健行 / /贵州文史丛刊 ,第 1期 35— 37页苏非主义与明清之际的中国伊斯兰教 /周燮藩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第 1期 2 3— 34页回族与其他一些西北穆斯林民族文字形成史初探———从回回字到“小经”文字 /…  相似文献   

20.
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著名回族史专家杨怀中研究员担任主编的《回族研究》,是全国惟一一份全方位研究回族文化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1991年2月创刊以来,共刊发了800多篇有关回族、伊斯兰教方面的学术论文,发布了数百条新书讯、学术动态以及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书目索引,充分、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回族学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动态。所刊发的学术论文8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大部分论文被索引。该刊还被确定为全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双效期刊”之一。《回族研究》不仅在交流研究信息、扩大研究领域、积累文献资料和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回族学学科建设,而且对繁荣我国民族文化研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