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王雪梅 《回族研究》2012,(2):117-121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研究是宗教学、民族学、回族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自民国发端至改革开放之后兴起,历经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众多研究成果问世。对既存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向明 《回族研究》2007,4(1):37-44
回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是深受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纲常伦理学说双重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和“敬”为主要道德规范的夫妇之伦,以“慈”与“孝”为主要内容的父子之伦,以“宽”与“忍”为核心的兄弟之伦。作为调整回族家庭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回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在指导、规范和协调回族穆斯林家庭内部成员的日常行为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中的某些尊卑等级观念和封建孝道思想则有其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平 《回族研究》2005,(4):107-110
新兴教派门宦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而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层出不穷。近一二十年,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西北甘宁青地区),新兴教派门宦又呈现日趋活跃的态势。宗教内部改革、宗教教义教理方面的分歧、宗教资源的争夺、经济利益驱动和宗教管理工作相应薄弱等是新兴教派门宦产生的深层根源,但是新兴教派门宦不断产生并不是中国伊斯兰教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性宗教普遍发生存在的问题。探索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如何缓解因新教派门宦的产生而带来的穆斯林民族内部纷争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稳定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社会控制。穆斯林民族内部也应寻求一种积极机制,加强宗教自律,减少因频繁发生的教派门宦纷争而造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回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属于形成较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民族,她是公元7至13世纪期间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蒙古军西征及大量外国穆斯林入华,同时又吸收中国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今伊斯兰教仍影响着回族人民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对回族艺术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与伊斯兰教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东平 《回族研究》2002,7(4):44-50
本文研究了元代回回社会中的宗教制度和伊斯兰教法。作者认为,元代回回社会中存在着官方认可的管理者和更小的民间宗教事务管理者两套系统。伊斯兰教法约束了回回人的行为规范,并且对元代多元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回回法”同“汉法”及“蒙古法”有一个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和明末清初大多数回族伊斯兰宗教学者一样 ,刘智也是一位“学贯中西”、“学通四教”的人。在他的思想中 ,伊斯兰教知识是主体和核心 ,也是他从事汉文译著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但也无可否认 ,他的思想中还掺杂着儒、佛、道及苏非主义、“西洋之学”。换言之 ,刘智除重点研读伊斯兰教经籍外 ,还广泛吸收了上述诸家的思想养分 ,并把它们融会到自己的宗教思想之中。当然 ,作为一个穆斯林宗教学者 ,他习读儒书及佛道等经籍 ,从事汉文著述 ,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 ,也不是为了信道、崇佛 ,而是为了从主观上适应当时中国的条件 ,其真正用意在于“以阐其教” ,即传扬伊斯兰教。而像刘智这样贯通诸家的学者 ,不仅在“回儒”中罕见 ,即使在“汉儒”中亦难觅。  相似文献   

7.
"顺主忠君"政治伦理是回族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回族在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扎根、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既顺于主又忠于君;君尽其为君之道以"仁";臣尽其为臣之道以"忠";封建帝王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回族穆斯林而言,这一政治伦理思想的提出是一场极其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理论革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回族伊斯兰教与21世纪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世纪之交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伊斯兰教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中国现实社会和政治制度对伊斯兰教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伊斯兰教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必须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保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回族伊斯兰教的基本特点、规律性,探讨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必将促进回族伊斯兰教工作顺利跨入21世纪,树立回回民族崭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总数位居第三的少数民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传承文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加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更是加强我国和穆斯林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牵动着千百万人民群众,具有群众性。宗教问题从来都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矛盾交织在一起,同国际问题相联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更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魏寒梅 《民族论坛》2013,(5X):82-85
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回族人民长期开展的宗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了回族的家庭教育和经堂教育对回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回族人民长期开展的宗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了回族的家庭教育和经堂教育对回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的是西北伊斯兰教门宦教派与近代西北回族军阀的形成之间的关系。门宦在近代西北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回族军事集团在形成过程表现出对门宦组织巨大的依赖性,但在回族军阀体制形成后,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排斥性。  相似文献   

14.
略论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浩繁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奋斗。宗教教义中蕴涵许多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我们应积极挖掘这些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信教群众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孙林 《西藏研究》2006,33(4):30-35
文章主要对藏区古老的苯教的宗教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在历史上,苯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名称出现时,其已经形成系统性的宗教体系,所以我们不能将之列为原始宗教。苯教一般被分为两类,即斯巴苯教与雍仲苯教。其中斯巴苯教与民间宗教有密切的关系,为藏区民间宗教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自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传,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传入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回族、伊斯兰教报刊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兴起的回族、伊斯兰教报刊,是“近代中国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这些报刊在创办者、内容侧重、时代性、宗旨等方百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宗教扩大化是近些年在国内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其在民间已经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极端宗教思想也乘机钻宗教扩大化的空子,挤占合法宗教的空间和话语权,争夺合法宗教的信众,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基于关注宗教活动变化的现实状况,提出宗教扩大化的概念,分析其对民众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是将合法宗教(包括合法教派)和极端宗教思想分开来讲(事实上它们原本也不是同一个教派),就是为了便于理解,宪法中是如何确定合法宗教(包括合法教派)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的,而极端宗教思想的非法渗透,不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样也是对合法宗教本身的一种侵害.文中所提出的宗教扩大化是相对于合法宗教超出了其规定在场空间和本身赋有的修身职能而言的,是专指宗教在场的扩大化和宗教职能的扩大化.宗教扩大化对民众生活所涉及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民权利、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制度、法规等广泛的层面.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卞思梅 《民族学刊》2018,9(2):45-51, 110-113
20世纪上半叶葛维汉对中国西南及羌民宗教研究的论述,体现了葛维汉从传教士转变为人类学家后其宗教研究的学术理念。同时,葛维汉对羌民宗教的研究是他对西南甚至中国宗教研究的图景里的一部分,羌民宗教与中国宗教之间是类似“中国宗教之树”一样的互为根叶,互相影响的关系;应该注意葛维汉羌民宗教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马纳”“神”“鬼”,这些概念体现了葛维汉在当时东方主义话语下的“西南视野”宗教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列举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揭示了西域地区成为汉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游牧文化荟萃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