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别利用结合环境管理策略的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径向DEA方法测度了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0-2011年的合成效率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则强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相对于"十五"期间无显著变化;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率相对"十五"期间显著下降,而环境效率并无显著变化。结合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环境管理策略,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应对更严格的环境管制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而中、西部地区为应对"十一五"期间更严格的环境管制不得不控制其经济增长的投入,从而导致经济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美丽蓉城春雷响起,首届西博会亮相四川成都,自此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窗口与平台。历时十二年,西博会蓬勃发展,不但见证了西部经济的腾飞,有力地助推了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承载着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的重要使命,形成了与西部经济相互促进、共荣共赢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韩宝国  朱平芳 《统计研究》2014,31(10):49-54
本文运用2000年至2011年中国宽带渗透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宽带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宽带引入和渗透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2000年到2011年的数据表明,宽带渗透率每增长10% 能带动人均GDP年增长率增加约0.19个百分点。分析表明宽带渗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网络效应,当宽带渗透率达到约10%后,宽带渗透对人均GDP年增长率的贡献率增加。此外,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宽带对于东部、中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而对西部还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西部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东、中部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截止2012年,中国宽带渗透水平以及宽带传输速率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具有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开发、民间金融与产业结构之间内生关系的角度,研究西部新兴资源富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通过将自然资源、民间金融系统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生演化机制,并利用西部6个资源富集省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的情况下,资源富集地区民间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资源富集地区对资源型行业依赖程度的上升,存在功能缺失的民间金融会增强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强化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6.
姚敏 《统计与决策》2016,(21):126-129
文章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括6个维度和4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2000_201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尽管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排名变动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排名则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同时2010年以来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14,(12):5-5
美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给中国的启示 美国西部开发初期,通过向西部移民、逐步完善西部教育、重视并发挥西部人才的作用等方式努力增加西部人口数量,提高西部人口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这给推进中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带来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城镇化的推进使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规律,拐点出现在城镇化率为46.07%的时候,约在2009年出现。同时,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显著呈"倒U型",不过其拐点与全国相比出现在更早的时期和城镇化水平更高的位置;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影响并不显著,中部地区显著处于城镇化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阶段,其"倒U型"拐点尚未出现,而西部地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转折点可能会出现的更晚。  相似文献   

9.
政策措施 2000年,四川举办首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2001年,"改善投资环境年".2004年,四川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的意见>.同年,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加入了我国目前最大的跨行政区区域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简称“西博会”,是由中国西部地区共办、共享、共赢的国家级国际性盛会。自2000年始创以来,每年一届在四川成都举办,是什么原因令西博会这一国际盛会年年选址四川、选址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省份的四川与省会成都市究竟拥有哪些独特的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从专家的眼中走进“天府之国”,全方位认识这块沃土。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12省市区中,陕西作为西部经济强省之一,经济总量虽然小于四川,但不少经济发展效益指标都高于四川。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陕西因其具有的发展潜力,将会是四川最强劲的协作者和竞争对手之一。川陕经济比较:不在总量,重在质量四川经济总量远远大于陕西,但发展速度没有明显优势从经济总量上看:2004年,四川本地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6000亿元,达到6556亿元,居全国第10位,西部地区第1位,与2000年相比,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没有变化;陕西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2884亿元,与2000年相比,在全国的排名从第20位下滑到了第22位,在西部地区仍…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分析了以发展知识经济来实现西部开发核心目标的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与现实性,并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知识经济的几点政策建议.全文旨在强调指出作为一种新的解决"资源稀缺"问题、进行区域经济开发的思路或方法,发展知识经济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核心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尹伟华  张焕明 《统计教育》2008,(9):52-55,64
本文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法,从不同角度较全面地考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计量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内基本上可以认为存在具有不同稳定性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即东部经济带存在稳定的收敛趋势,任何外部冲击都应该是暂时的,而中、西部经济带却经常会由于外部冲击而随时可能呈现发散。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1—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对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金融规模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在东部地区却表现出负方向的作用;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显著为正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VAR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需求跟随"模式发生在东部地区,"供给导向"模式在西部地区产生,而中部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2000多年前的7株茶树到今天30.17万亩的茶园,从一个普通的西部农业小县到现在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强县,茶叶,成了名山经济腾飞、群众致富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相似文献   

16.
何心益 《四川省情》2008,(10):19-19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简称西博会)从2000年起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贸促会、国务院侨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工商联等联合在成都举办,每年一次,到二00七年已历经八届。  相似文献   

17.
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化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辨明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区域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因果方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占全国土地面积71.5%的西部经济快速崛起。最近十年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呈现出“一快四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以遥感反演的PM_(2.5)年均浓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PM_(2.5)污染的时空演化趋势与特征。采用了基于多尺度嵌套空间统计单元的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并对多尺度嵌套空间统计单元构建的剖分阈值范围进行了扩展。研究表明:第一,2000—2014年,中国PM_(2.5)重度污染区域已形成"两团一带"的稳态空间结构,主要位于华北平原、长三角地区、四川盆地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区域;第二,PM_(2.5)污染程度高于全国总体水平的区域面积占比为63.3%,但对应的暴露人口比例却高达92.5%;第三,2000-2014年,PM_(2.5)轻度污染的西部地区出现了较强的局部加重趋势,同时湖北、河南、山东、长三角地区北部和京津冀地区等PM_(2.5)重度污染区域也出现了局部增加趋势,并形成了"X"型空间结构,但PM_(2.5)污染较重的四川盆地却呈现出下降的局部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六月底,全国媒体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祖国的西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正式获批无疑是2009年经济生活领域的一件大事。该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并列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区域,将成为西部经济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