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益差别与政策博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另类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是两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内容。双方对利益最大化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政策博弈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进行利益博弈的一种重要方式。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过程,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别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政策博弈,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举措,谋求更好地规范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均衡,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绩效较低,主要原因是产业政策实施机制不健全。其中地方政府行为是影响产业政策绩效重要变量。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由于地方政府具备“经济人”特征,地方政府都倾向不执行中央制定的产业政策,从而导致我国产业政策绩效偏低。因而,必须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机制,才能提高我国产业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3.
“意愿-行为”构成了地方政府间合作全周期过程,合作意愿分配是地方政府有方向营造合作行为的隐性过程,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分配何以驱动显性合作行为并由此形塑区域治理结构,是有待回应的研究命题。基于4个都市圈中心城市地方政府2012年至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析了都市圈“中心-外围”治理结构下中心城市地方政府合作意愿对象与要素的分配特征以及意愿驱动行为的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合作意愿分配是“意愿-行为”过程中的前置环节,通过对合作意愿对象的分配形成合作网络环境的营造效应,界定合作网络的风险、成本与文化。都市圈中心城市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对象分配具有等级、辖区和地理三条路径,其对周边城市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对象与要素分配形成了“中心-外围”治理结构下中心城市地方政府的个体意愿网络。都市圈合作的意愿网络与政策网络互构过程中,意愿转化为行为,驱动“中心-外围”治理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5):44-51
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产能过剩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本文厘清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内涵,认为其与国外所述的产能过剩现象存在巨大差别,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恶化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央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利益博弈关系相互关联,因而化解它需要从重建政府与市场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方面关系入手,要点是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纵向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和横向的各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纵向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指向财权和政治利益的交换,横向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是为了吸引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不同的变革。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博弈的研究视角,发现财政分权程度主要由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的行为目标而决定: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提高;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和控制力提高,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下降。反之,财政分权程度也会受地方发展的客观现实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的行为目标和博弈结果分析出我国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变迁逻辑,指出我国当前财政分权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有限理性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作为政府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其在整个社会经济管理体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有限理性作为研究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行为主体策略选择的重要理论,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文章引入有限理性这一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应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并对地方政府与上级管理部门的纵向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进行模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思路和对策,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规制历程及其效果,运用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政府管制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中规制主体的行为动机进行剖析,得出了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取决于中央政府管制严厉的程度;地方财政收支情况、中央政府的惩罚尺度以及现有的体制结构是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主要因素;增加激励因素将改变地方政府收益,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等结论.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及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涵盖政绩考核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晋升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模型.以使中央政府规制能够达到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不仅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地方政府对增长速度和职位升迁的双重激励,引发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并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进入预期,使地方政府行为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利益集团间环境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执行,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统筹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与社会公众间的复杂博弈.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问责力度,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中比重,降低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成本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共同选择实施环境保护行为;改变目前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体制,明晰责任主体和主体职责,可有效提高环境治理绩效;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培育环保的社会团体力量,让社会民众成为环境监督和问责主体可以有效推动政府环境责任履行.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中经济利益补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利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牵涉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农户与政府的博弈结果表明,农户与作为整体的政府进行博弈有多个纳什均衡点,要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政府应选择较高的补偿方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果表明,纳什均衡(不努力,不努力)是各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而这一策略同时也是占优战略均衡,但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努力,努力),也就是既节约中央的财政资金,又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潜力;要实现帕累托最优,中央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既要激励合理,又要经常监督,把地方的努力程度作为确定转移支付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是同时代表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共同代理人.本文运用共同代理模型分析了三方之间的博弈,并着重从激励的角度讨论了中央是否应该限制地方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的影响.我们的模型表明,当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互补时,地方政府与地方之间的交易能减少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成本,因而中央应该选择容忍;而当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相互竞争时,该结论也有可能成立.最后,我们用这一结果解释了地方政府助推房价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农民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违规征地,导致官民冲突,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因此,需要对征地制度进行完善。文章建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农民三方博弈模型,通过博弈分析,指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征地制度的完善应该从降低中央稽查和农民维权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违规获利,同时制定完善稽查程序,掌握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情况,并根据违规概率,以适当的概率进行查处和维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地方“人格化”、财政分权与央地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央地关系的问题,最为核心的就是厘清并承认中央与地方的各自利益,而这需要以财政分权为前提,并辅以转移支付的调控.依循财政联邦主义的进路,承认地方政府的"人格化"和"主体性",保障地方的"分殊利益",就必然要求中央与地方的契约性分权与财政分权,这种分权一方面增大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政府能力",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得其所"从而能够各自调控最适合自己调控的事项,另一方面客观上也降低了中央政府的政治责任与政治风险,并促使地方政府变为有限(责任)政府,从而为法治政府的构建与宪政建设的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模式将产生体系性影响。“多中心治理主体”、“合作式治理模式”需要发挥不同社会主体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在地方政府职责中应更加强调服务职能的完善。所以在地方政府权力的横向配置中,要求重新划分政府与社会、市场间的权力范围,并且推动三者间关系的法治化。但是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间“上下同责”、“上下同粗”的权力体系严重阻碍了地方政府权力的多中心横向配置,所以各级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分权以及增强基层政府的自主权成为地方政府权力重构的首要任务。此外,国家治理体系对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期地方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道路上,应更加强调监督和制约地方政府行政权的行使,防止各级地方政府恣意逾越横向、纵向的权力边界。因此,法律保留原则和越权无效原则的价值将会更加凸显,而相关立法也应当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把在分税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制度供求博弈关系转换为佃农理论中的土地所有者与土地承租者之间的租金分成契约关系,并在过去研究制度变迁范式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主导型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谈判博弈理论模型,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租金分成博弈过程中向市场体制的渐进性过渡。尤其是,分税制激励利益独立且追求剩余租金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化解外生性交易成本与内生性交易成本之间的冲突,从而自发地主导这场规模空前巨大的制度转轨。  相似文献   

17.
地方NGO作为一种具体制度安排,其生成机制主要是在外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以潜在利益为基本诱因,外在制度需求与内在制度供给相互契合推进,从而激励地方公民合作创设NGO制度安排的复杂过程。这是中国地方NGO生成的简要逻辑。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视角分析,在中国地方NGO的生成机制中,国家与市场对NGO制度安排的供给、市民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地方制度转型的适应性安排、地方政府之间的制度竞争、地方知识精英的主导性介入与网络等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六个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国家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与中国地方NGO的发展壮大过程相伴相生。分析中国地方NGO的生成机制,可以窥见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经营城市和城市开发的背景下阐释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上,政府是土地的供给方,也是规划和配套、监管和规则的组合供给者,作为具有谋利化倾向的市场多元供应主体,政府与开发商理所当然结成合法性利益关系,这使得房地产市场上业主群体的维权行为遭遇来自地方利益群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的阻碍,如信息不对称、媒体失语和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等,从而导致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业主维权困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政府与空间两重维度进行结合,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来分析区域对外开放问题.对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分类,分为独立型、合谋型与互助型的地方政府,尝试性地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从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扩展到时期竞争,同时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对外开放进程产生的不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对区域对外开放的整体效果已经减弱.多数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不再把税收优惠作为主要的经济竞争手段,而转向改善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竞争.但在硬件和软件公共物品之间,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硬件基础设施投资,这也引发了政府对软件供给物品的供给不足.此外,制度优化竞争涉及到的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中介组织发育等一系列制度环境因素,也会对区域的对外开放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谦 《兰州学刊》2014,(12):133-144
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邻避冲突事件多数具有不完美信息条件下信号发送动态博弈特征,博弈有四类不同的完美贝叶斯均衡结果。形成不同均衡结果的原因除了双方不同的策略下的成本—收益状况以外,作为具有信息不完美记忆特点的居民一方所持有的信念也起着极大作用,即通过贝叶斯修正原则,在先验概率基础上,通过对政府批准或不批准所表达出的信息进行项目是否有害的后验概率的判断。同时,居民的信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满足理性人假设的条件下,外界因素使居民形成何种中心假设是形成先验概率的重要环节。并且,居民在形成信念时往往忽视先验概率,违背贝叶斯原则,也表现出现实中参与人违背理性选择的一面。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针对PX项目建设的抗争中,居民信念的形成也表现出了这两种特点,从而造成了项目建设的困境。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的PX项目建设要走出困境,首先要强化地方政府在地方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以形成分离的均衡,其次可适当调整对地方政府考核的维稳一票否决制。另外,通过对项目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以及审批过程的信息披露,修正居民的偏见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