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立足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立场 ,用制度个体主义的方法 ,否定了中国单一公有制基础上存在产权和产权制度的可能性。由界定西方产权与产权制度理论 ,考察西方产权学派学说中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 ,辨析“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 ,并对中国产权制度变迁轨迹进行分析后强调 :只有先有个体的人 ,然后才可能有由个体的人联合起来的社会 ,个人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的。在历史实践的证实下 ,多元而非单一的、参差而非整齐的、可以相互交往而非等级森严的社会更加接近于理想国  相似文献   

2.
产权、农地产权、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术环 《学术论坛》2005,25(3):134-139
产权是一组经济社会权利,既是权利又是规则,具有有界性、排他性、可支配性、可分割性的特点。农村土地产权是指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为基础,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一切关于土地财产权利的总和,是由各种权利组成的土地权利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指构建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具有稳定、激励、约束、技术进步、资源配置、节约交易费用等功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生产力作用和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产权”是一个内涵非常不确定的概念。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运用“产权”概念会加大制度变迁成本。我国政府文件和经济学理论对“产权”概念的误置源于对科斯定理的误解。迄今,西方经济学乃至制度学派对“产权”概念并没有给出被公认的内涵,即它可以给出多种解释。由于“产权”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将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各个主体间(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权利界定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用具体的“权利”概念替代内涵不确定的“产权”概念。  相似文献   

4.
试论产权结构与效率──兼论公有产权的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主要有四种,其中在我国影响最大的要首属产权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规模经济、谈判成本和外部性的内在化要求将产权界定给私人;市场能有效运行的唯一条件是:追求财富最大化的个人主体是自由的,能对激励作出反应,并能以他们个人的自我利益管理有价值的财产。有人据此提出私有化是我国目前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果真如此吗?本文就此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产权理论、价格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理论、价格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张道根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之一,作为分析、解剖企业制度构造的经济理论,它不同于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在我国建立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产权理论与价格理论:关联与差异同微观经济学的价...  相似文献   

6.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形式。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有必要对公司产权关系作严整的理论分析,以使我国的公司制度及其产权结构与国际规范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刘伟 《东岳论丛》2005,26(2):161-163
财产产权变迁通过市场作用逐渐内生出企业产权变迁 ,同时又制约企业产权变迁的进程。产权效率决定了企业产权结构调整的方向 ,但调整的速度取决于制度创新的进程 ,因此迎接国外资本的挑战 ,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就必须大力推进政治经济制度创新 ,壮大私营民族资本 ,逐步降低或消除民族私营资本产业进入的政策壁垒 ,提升私人资本对产业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根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在“九五”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探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时,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产权论;一种是管理论。由此,产权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为了搞好关于产权问题的研讨,我们拟定了三个题目,每次(期)研讨一个问题。这三个题是:①关于产权基本理论;②我国产权、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所在;③解决我国产权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欢迎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产权是一种经济性权利 ,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目前 ,关于产权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 :一方面是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遵循西方产权理论 ,而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缺乏系统、深刻地研究 ;另一方面是研究内容局限于物质资料财产所有权的范围内 ,忽略了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实际上 ,马克思不仅系统地研究了物质资料产权 ,而且对劳动力产权也进行了深刻地研究。马克思劳动力产权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我国的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就业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10.
产权理论研究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制度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 ,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 ,企业产权理论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并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当前研讨和争论的热点 ,探讨主要涉及产权的涵义、产权的基本特征、产权结构及产权市场等几个方面 ,现将学术界主要观点作简单的综述。一、关于产权涵义的界定关于企业产权的涵义界定 ,目前国内理论界使用得比较混乱 ,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其观点大致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 ,产权就是指凭借对企业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处置 ,给所有者和占有者带来的一定收益的权利。产权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源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人,制度变迁的途径是革命。马克思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对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马克思完整、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产权的本质、产权的权能结构及产权权利的统一与分离等内容。坚持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借鉴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合理成果,发展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产权特性与公司治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制度创新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公司治理制度创新沿着一个什么方向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绩效。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特性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迁两个角度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特性,重点揭示人力资本产权特性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迁、制度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特性与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的启示。 一、人力资本特性与人力资本 产权特性 对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考察,必须采取科学的抽象,即抽象掉人力资本产权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30年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产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增长.效率优先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这也构成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基准点.1978年以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农民逐渐被赋予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交易权越来越自由、土地收益权越来越充分,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增长的制度之源.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15.
以"演化"为特征的制度成本对制度变迁起到一种筛选作用.处于演化态势的成本结构制约着产权结构的变迁机理.本文试图从社会制度和个体承受两个维度分析产权结构变迁中的制度成本结构及其演化性,从社会制度维度看包括技术度量、信息搜集、权力分解、谈判协商等产权界定成本和制定规则、宣传扩散、旧产权退出、契约重构、监督实施等产权制度运行成本,从个体承受维度看包括损益成本、相容成本和保护成本.另外,意识形态偏好、内卷化倾向、产权变革方式、制度互补程度、利益群体力量对比和外部性的演化性都将影响制度成本的累积演化边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联系马克思所有制和所有权理论分析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理论形态、理论展开过程,并对该过程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文字和图形形式的梳理。目的在于揭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性,并便于加深对它的理解。马克思以对所有制的研究为切入点,通对财产所有权的全面研究。形成了独特的产权理论。该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运用抽象和实证两种方法分析了产权制度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尤其是在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生、调整、效率以及变迁。形成了科学完整、逻辑清晰的马克思产权理论。同时与马克思所有制及所有权理论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基础的理论分析盛宇华一、理论分析的基本前提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在其特定的产权基础上。这一产权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的法人制度。企业法人制度的代表是企业家阶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从资金市场上获得其所需的资金。在中...  相似文献   

18.
陈建兵 《云梦学刊》2007,28(5):25-28
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状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正确指导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涉及产权概念内涵界定、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在突破所有制理论静态研究方法和产权分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上研究还显得薄弱、滞后,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蕴藏十分丰富的产权理论的挖掘和潜心研究指出,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学者以前一百多年就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产权理论。一些尊重客观实事的西方学者称马克思是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因此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是关于产权的性质、关于权利统一与分离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唯一正确的理论。而西方的产权理论适应的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要求,决不能作为我国改革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对我国理论界有些学者主张照搬西方私人财产原则及以此为出发点提出的几种错误的产权改革方案,进行了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
对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若干思考张银杰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根本制度。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权主体多元化具有产权主体单一化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