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暨艳案试析     
黄武三年(224年),孙吴的选曹尚书暨艳,因整顿郎署被诬告,终致自杀。此案牵连吴国名臣张温,温由此被废。这一重要事件,史书记载颇简,且言词闪烁。学者对此见解也不一致。现根据有关史料,试作解释。暨艳案的本末,见于《三国志·张温传》,(以下引文,凡不具书名的,均出自《三国志》)全文如下:“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  相似文献   

2.
苏全有 《江汉论坛》2020,(3):94-102
关于清季立宪问题,无论是立宪真伪的骗局说,还是立宪速度快慢的缓急说,都是学界的注目和分歧所在。目前的问题在于,不应止步于骗局与缓急与否,还应该针对其复杂性,做进一步的阐释。这其中,逆向思考有助于理顺事件的逻辑关系。若从场域(而非仅仅方式)的视角看清末立宪,就会发现晚清有一个"立宪场",其主要建构在舆论失控和官员失位这两大支点之上。今天我们看清季立宪,可资总结之处包括本土化而非照搬、构建系统性改革工程、化解矛盾需要做减法而非加法及认同立宪的可取性。  相似文献   

3.
张鼓峰事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其“大陆政策”,侵占苏联远东地区,试探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战斗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张鼓峰事件.本文拟就张鼓峰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结果作一探讨,希望史学界老前辈及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4.
5.
蜚声中外的秦淮河,是南京的主要水系。河水流至南京通济门的九龙桥,分为内外两河,内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城区南部,由西水关出城,与由通济门外流经中华门至西水关的外河汇合,沿石头城入长江。内河被称为“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它的变迁往往反映出王朝的更替和兴衰。晚...  相似文献   

6.
张景超 《北方论丛》2001,4(4):14-18
对1964年《文艺报》批判邵荃麟的事件需要再认识,因为这里有许多未被揭破的真相。首先当时的批判者完全采取了强盗的逻辑,随便地嫁祸于人。其实邵荃麟根本没有提出过“中间人物”论的主张,即使他有过“现实主义深化”的只言片语,但也远没脱离当时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批判者所谓的深化及为其翻案者所谓的深化谐不存在。当年对邵荃麟的批判是“左”倾路线下,为了政治文化斗争中的需要,炮制的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7.
8.
刘安以谋反罪被诛,同情者有之,认为罪有应得者有之。本文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梳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刘安的性格及与汉武帝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研究,认为刘安案大有冤情。刘安之死既有学术思想的分歧,又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考虑,还由于家庭矛盾,被对手卑鄙利用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历史事件与历史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事件从属(或指向)过去,而历史性事件则从属(或指向)未来。历史性事件的本质就在于它具有三个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可实现性。历史性事件以一种普遍性方式凸显了人与历史之间的本质关系,凸显了人对自身命运的永恒焦虑。历史性事件之于人首先是一种命运的召唤。人性和自由虽然不能在历史事件中显现,但却有可能在历史性事件中实现。思考历史性事件较之于研究历史事件具有更大的难度,它构成了对历史学家现有能力的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在不断增加。这其中网民相较于现实社会形成了新的伦理关系。同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情绪和要求也反映出当代中国新的道德需求。本文以药家鑫案件为例,来分析网络群体的特征以及这一事件反映的当代中国公民对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新追求,并为当今道德困境提供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11.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第八镇炮队第八标三营左队部分士兵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为即将离营的战友饯行,遭到队官粗暴制止,引发双方剧烈冲突,后虽经弹压平息,但湖北新军内部暗潮涌动,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南湖炮队事件的发生,既由新军内部官兵矛盾长期积累所致,也与保路运动发生后局势紧张有关,同时也受湖北革命党人长期组织动员的影响。南湖炮队事件的发生虽纯属偶然,但又与革命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件导致武昌起义消息泄露、起义计划推迟,促使湖北当局加大了对革命的防范力度,也加剧了新军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2.
<正> 与中世纪欧洲一元的文化构成——“上帝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构成是多元的,由此导致了在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上,既众说纷纭而似乎又能各圆其说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传统研究方法的弊端:在尚未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化的情况下,亟于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作出概括。这样,当代的中国“文化热”难免有些浮夸。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检讨“礼与中国文化”这样的重大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3.
钱志熙 《社会科学战线》2022,320(2):146-158
李白为崔成甫亡儿所作铭文中的唯佛与佛,乃能知之尔一语,可视为李白佛学之纲领。此思想为佛教诸经所载,在净土、天台、禅宗中都有表述,是佛学的基本思想。其相同的文字表达目前可见出于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李白佛学的核心,是以实相之说来了彻生死之说,体现了其生命哲学的高度。以极乐信仰为权,以实相证悟为实,开权显实,融合仙佛,构成了李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人的思想“只有在语言的材料上,在语言的术语和词句底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的观点,从三个方面提出质疑:一是它对大量现象无法解释。如聋哑人没有语言,但不能说他们没有思维。二是在理论上也是说不通。三是本身自相矛盾。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恐怕世界至今仍是一无所知。本文认为思维先于语言。  相似文献   

15.
户外自助旅游实际是驴友的共同涉险,它可以是一种非典型合同。其中实际组织者自然因其先行行为负有较高程度的注意义务,其他同行驴友是否承担责任则视其过错程度而定。因此,个案中责任的判定主要基于对注意义务存在程度的分析判定,同时可考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相关纠纷解决过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钦  李正 《南方论刊》2007,(6):33-33,32
这则案例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富勒在1949年《哈佛法律评论》中所虚构的洞穴探险者案。案件事实主要如下:案件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后,4299年春末夏初的纽卡斯国。那年5月上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来,不少学者对社会学对象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诸多对象之说。面对着历史和现实的争论,我国学术界有人将这些争论归纳为以人和社会为对象两大类。在分析这两类观点的利弊之后,有人又提出了从人和社会相互作用来考察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第三种观点。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折衷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只不过是对前两种观点的重复而已。笼统地谈人和社会,以及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学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这使得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了,因为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离不开人和社会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片值得再寻觅、再探索的宝地。自提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提出发挥党的优势、发扬优良传统、提倡艰苦奋斗的口号以来,延安精神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基于同样的思索,笔者有幸在公差路过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