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科技英语文献中常含有很多专有词汇,其句子较长且成分复杂。气象科技英语在很多情况下同样用被动句表达意思更为方便。翻译时可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转换成符合汉语的行文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气象科技文献时,译者应准确运用专有名词、科技名词、缩略词等,采用灵活的策略,以确保忠实于原文。在翻译气象科技英语文献中的长难句子时,首先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再找出句子的修饰、限定以及从属分句等部分,理顺语法结构,善于运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表达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2.
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京鱼 《唐都学刊》2001,17(1):112-115
汉语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使役两类,心理动词之所以表现出它特定的句法功能并生成不同类型的句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结构.对心理动词的研究,国内学者似乎较注重状态一类,而海外研究者则关注使役一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两类心理动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展示汉语心理动词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俞婕  刘洁 《社科纵横》2007,22(11):177-178
英语倾向使用综合型表达法,通过派生词,转类词,和单纯词的使用来表达一个复杂意义,是较汉语词化程度更高的语言。而汉语倾向分析型表达法,多使用短语和句子来表达复杂意义。倾向于不同的表达法的原因与语言形态发达程度,文字类型以及词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形态学角度论证英语是分析、综合性参半的语言,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动词时态是以动词形式变化来表示句子中谈到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关系和说话的时间.汉语动词时态是通过单独或组合词汇来表示句子中动作的发生和状态持续的时间.从两种语言的时态研究入手,分析和比较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描写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和范畴.  相似文献   

5.
毛玲莉  王灵霞 《社科纵横》2006,21(9):171-172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思维上的差异对英语和汉语语言的结构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外语教学的难点和翻译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也正是这些差异之处。本文在对英汉句子重心及修饰语位置的异同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英汉句子结构的异同,并对产生句子结构差异的英汉民族思维方式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英汉语言差异所产生的原因,掌握这些差异的规律,解决外语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任小红  田文杰 《社科纵横》2007,24(4):177-178
大量使用长而复杂的句子是科技文章的一大特点。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差异较大,这给翻泽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科技汉语长句和难句的特点分别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法"通常只作为构词成分出现,由"法"与其他语素结合构成的名词数量很大,其中的"法"作为名词后缀的地位是确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法"还可以作为动词后缀出现,由它参与构成的动词也不在少数.这类"X+法"式动词在形式上与"X+法"式名词毫无二致,但在句子中的区别是明显的.我们可以根据"X+法"式词在句中体现的语法特点,很容易地把"X+法"式动词与"X+法"式名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语义成分和语义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研究句子的语义句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章以汉语动词谓语句为分析对象,界定了句子的语义成分,按所界定的语义成分对动词谓语句的语义结构进行了归类,并指出了语义句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 这篇文章研究汉语普通话的韵律,即词、短语和句子中的重音分布规律。“非线性”(nonlinear)这一术语是麦卡锡在他的《非线性语言学概论》中使用的,指的是把韵律结构化的一种研究方法。对于理解非线性的概念,英语复合词的重音规则是再明了不过的例子了。 从(1)中可以看出,英语复合词的主重音可能出现在左边的成分上[(1)a、b],也可能出现在右边复合成分的左向分枝上[(1)c、d]。如果我们把重音当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事物,对(1)就能进行直截了当的说明:在英语复合词的任何平面上,如果右边是一个复合成分,它便相对突出,否则左边的成分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比—主语与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比—主语与主题高登亮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由于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使用语言的民族不同,因而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会用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序中的认知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海燕 《学术交流》2003,(11):137-139
从认识模式分析,英语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即从部分到整体;汉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把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正确认识并掌握其起因会帮助交际顺利进行,避免错误。依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与认知关系密切,相互依赖。英汉语序的差异是由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图形/背景模式的不同取向造成的。这一结论被英汉语序两个层面的对比所证明,对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的交际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旷剑敏 《唐都学刊》2001,17(4):115-117
汉语主题句(尤其是物质过程主题句)由于其特殊性很难像英语主题句一样都还原为SVO结构,因此翻译时较一般句子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及物系统的概念功能的第一选项,翻译汉语主题句就得考虑其及物性结构。作者发现,正确选择英语主题的及物性选项是翻译汉语主题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是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对无生命的名词主语化是对主语的一种形象化表达,也是英语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焱  杨鸿冕 《社科纵横》2011,26(3):168-171
本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简单句中进行强调时的结构。先通过实例总结出英汉语中通过对句子元素进行位移和转化这两种手段来达到强调的异同点;再分析探寻其差异背后的思维特点,从思维反映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这两种句法手段的本质;最后指出这种对比分析对英汉互译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彤 《学术交流》2008,(3):145-147
粤方言对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语音上产生负迁移有相同原因.这说明将汉语普通话作为粤方言区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桥梁的假设是合理的.首先,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语音上的相关性要高于粤语和英语的相关性.其次,粤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问题主要来自母方言的干扰.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好普通话,那么,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内就可以解决他们在发音方法和音素差异方面的难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英语语音学习产生正迁移,大大改善英语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6.
高兰凤 《学术交流》2012,(Z1):185-186
一、句法结构认知法的简要介绍英语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层次,具有严密性的特点,更是一种屈折变化的语言。对等级不一样的英语句子,进行一层一层的管辖和约束,就生成了英语的语义。英语的学习练习者要想熟练的掌握这门语言,只要对英语句子的结构生成的基本原理以及英语内在的运营约束机  相似文献   

17.
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越来越活跃.论文通过对其八种主要现象的总结、分析,旨在提请读者,英语中名词转化为动词是相当自由、普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语,即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简称Chinish)不同于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或中式英语(Chinglish)。它是中国汉语和汉民族特有的表达,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同时又把本族文化和他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的特色表达。文中指出,中国英语的翻译应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在跨文化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9.
汉语助词是虚词的一种。虚词是对实词而言。实词是句子的主干词,对造句关系重要。但对于在句子中起联结作用的虚词,其作用也不能低估。虚词如果使用不当,直接影响习惯表达和语言的规范化。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虚词用法历来就是难点,加之虚词本身用法复杂灵活,在英、汉互译时,往往出现困难。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多种,  相似文献   

20.
闫顺英 《阅江学刊》2013,5(2):137-141
“使”有两种用法:一是表动词的“役使”,是常语;二是表“致使”,为连词,分别相当于英语的“enslave”和“cause”。古代文献中表“役使”和表“致使”的“使”都是动词。汉语中词和句法结构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两个不同的意思是由语境赋予的:如果前面是人,施事性比较强,表示主观情况,则表示“役使”;如果前面是一种客观情况,是一种行为导致另一种行为发生,则表示“致使”。表“役使”既可以表示动作实现,也可以表示动作没有实现,而表“致使”则表示动作一定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