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不团结,部属怎么办?这大概是面临这种窘境的部属非常头疼的问题.我们所讲的不团结,并非指领导问性格冲突、观点相左、风格相背等现象,而是指冲突双方或多方因心胸狭窄、个人恩怨等冈素,为争一时之先、逞一己之快而无原则地对峙、无条件地对立和无休止地缠斗等行为,其结果必然导致班子不和谐、环境不宽松、工作运转不顺畅.置身于这种环境的部属,处境往往颇为尴尬:左不是,右也不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
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领导班子内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由于矛盾的客观存在,班子内部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冲突往往导致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工作不协调,甚至发生严重内耗。因此,领导班子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阻碍领导班子的协调运  相似文献   

3.
<正>"饭勺难免碰锅沿",领导者与部属在同一个组织群体中合作共事,难免发生"顶牛"的事,出现一点磕磕碰碰,应该说见怪不怪。但领导者对这种"顶牛"式的冲突必须妥善地处理,对爱"顶牛"的部属必须有效驾驭、合理引导,否则,不仅会影响领导者的职场威信,而且会影响单位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给整体  相似文献   

4.
强势女领导与强势男领导的工作融合艺术是双方提升领导力的重要基础。强势女领导与强势男领导的协同合作是正向领导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客观环境的约束、认知经验的不同、行为方式的差异。二者可通过树立正向融合思维、把握正确融合心理、运用合理融合方式等工作融合艺术来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5.
朱懿 《领导科学》2021,(2):73-75
嫉妒是组织成员的一种自主情绪,在领导和部属关系中尤为突出。在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视角下,嫉妒与部属在组织中的地位、领导对部属的体贴程度和领导对部属的区别对待有关,也与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的能力差距以及被嫉妒者与领导者的相似性有关。领导者应明白嫉妒的两面性,对良性嫉妒加以利用,对恶意嫉妒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包括建立团队共同担责与共同奖励制度、传授冲突解决技巧以及培育共享型团队等。  相似文献   

6.
领导与部属,可以说既是一个矛盾体的组合,又是一个统一体的组合。关系融洽,就是一个统一体;关系不融洽,就是一个矛盾体。相对来说,矛盾与统一的主要方面是领导,主动权也在领导。作为领导尤其是新任领导,只有敢于应对部属的挑战,善于解答部属给自己出的难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才能确立并巩固。笔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到,要解答部属出的难题,领导本人的能力是基础,应变是高招,策略是关键。应对部属出的难题,领导首先要敢于面对。这是考验一个领导是不是具备相应能力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考验是部属有心而为之,也是由少数能力强的部属操纵的,其…  相似文献   

7.
陈学平 《领导科学》2002,(16):13-13
任何群体或单位都难免存在部属与领导之间顶牛的事.能否正确对待顶牛的部属,事关领导者的威信,事关单位工作的开展,事关单位内部的团结与稳定.部属与领导之间顶牛的现象不容忽视,要领导好顶牛的部属,需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8.
黄长久 《领导科学》2020,(5):124-124
52.领导性格与职位角色冲突的表现和调适之道53.一把手对不同性格班子成员调控使用的要略54.领导者防范性格弱点制约工作绩效的策略55.强硬型一把手的班子团结艺术与自省之道56.副职转正后心理角色不适应的常见表现与调适对策57.副职如何调适与一把手的性格冲突58.年轻干部的性格塑造如何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59.性格领导力的构建、开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矛盾无处不在.领导和部属在长期共事中难免发生一些摩擦,产生一些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越积越深,既破坏团结又贻误事业.因此,领导者必须重视并善于化解与部属的矛盾,学会望、闻、问、切的本领,为实现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谈心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能起到交流思想、化解矛盾、沟通感情、增进团结的作用。领导与部属谈心要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在下面几点上下功夫。一、选准切入点,把握主导性。为成功解决部属的思想问题,领导者要选准切入点。第一,从领导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起。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原因,领导同部属在心理、情感、观察与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等方面都会存在距离。领导敞开胸怀主动与部属谈自己的切身体验,有利于缩短乃至消除心理距离,形成一种平等、民主、互信的良好氛围。第二,从部属的成功过去谈起。成功的过去虽然只是一种美好的…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会发生矛盾冲突.领导者必须善于及时并合理地处理、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许多领导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怪现象:自己的部属提升前后判若两人。提升前,上通下达,左右逢源,体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提升后,丢三落四,糊里糊涂,无法胜任提升后的工作。其实,这是部属遭遇了“成长性危机”。所谓“成长性危机”,是指人从某一发展阶段转入下一阶段时,原有的资源和技能往往不足以应付新的工作,或者当事人不能很好地担当起新的角色,由此而产生的暂时的行为混乱和情绪困扰。提升意味着进入了更加复杂的人际环境,意味着在业务上和行政管理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还停留在提升前的状态,势必产生“成长性危机”。部属…  相似文献   

13.
林栋梁 《领导科学》2002,(21):17-17
被人误解,是件很难受的事情;被部属误解,不但难受,而且会带来一定的危害,轻则导致工作难度增加,重则可能使工作严重受阻、影响团结.因此,部属一旦对领导产生了误解,领导就要想办法尽快消除.  相似文献   

14.
问题52: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部属有时难免要受到领导的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批评是对的,但也不排除领导者有时会作出错误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部属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缩短与部属的心理距离是领导赢得部属信任和支持的基础。要缩短与部属的心理距离,领导就必须超越表层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思想和情感上主动贴近部属,从而与部属心心相印。端正态度知人心知人是领导缩短与部属心理距离的前提。领导只有了解和掌握了部属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更好地去领导部属。要做到这一点,领导首先应贴近部属。要自觉放下官架子,主动到部属中去,与部属同学习、同工作、同娱乐,从而熟悉部属的思想、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情况,知道部属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其次应主动与部属交朋友。要经常与…  相似文献   

16.
王根宝 《领导科学》2001,(11):33-33
作为部属,与领导相处时,贵在相知相让,要时时处处注意维护领导的形象,尤其不能当众与领导发生不应有的争论,否则极容易造成以下三种后果:一是自己下不了台.与领导发生争论,极容易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或训斥.碰到这种情况,难堪的还是部属自己.二是让领导为难.当部属表现得不恭不敬时,或部属的争辩明显没有道理时,或领导与部属双方一直处得比较融洽时,领导就较为难办了,沉默不语显得领导无能,开口批评肯定要伤和气.  相似文献   

17.
正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会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2.无止境地追求卓越。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可以大胆不讳地提醒他。3.无条件地回避冲突。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领导,安排一项工作,布置某个活动,部属不可能都乐意服从,总有个别部属挑肥拣瘦,或一推了之,而且这种工作上的"顶牛"现象往往出现在相对固定的几个人身上.如何领导这部分容易"顶牛"的部属,也存在一个领导艺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丘德周 《领导科学》2012,(10):29-30
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班子内部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严重影响和谐班子建设,阻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笔者认为,要合理解决班子内部冲突、扫除和谐班子建设障碍,懂得用好"四善"之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亚服从",是指对领导的决定、指示、要求不认同,迫于压力或纪律不得不服从,或者部分服从的一种状态。通俗地讲,"亚服从"是口服心不服。"亚服从"的状态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当这种损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导致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思想、言语甚至行为上的反抗。这种状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单位内部的和谐。基于此,领导者要高度重视部属的"亚服从"状态,不断改善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以便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改善部属的"亚服从"状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