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效率的大提高,但同时也给人们的公平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多种分配方式的实施,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开和扩大,以往那种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把公平等同于平均的公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面对现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科学的社会公平观念,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的经济公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洪义 《天府新论》2006,3(3):43-45
作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经济公平,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性质的体现。所以,经济公平就必然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要坚持和实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公平的观念和准则就既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平,又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儒家经济伦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中产生,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制约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直接产生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观念,如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的“勤劳节俭”的观念.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的观念;二是指人们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各个时期,各派思想家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有各种不同的伦理评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王一多,孟昭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公平”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应怎样理解和认识“社会公平”,如何在社会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等方面确立公平原则,对于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经...  相似文献   

5.
论公平的要义及其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公平的研究多局限于经济学领域。本文从哲学层面对公平的本质、公平的产生、公平的现象形态与公平体系均作了新的诠释。作者认为,公平是一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是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矛盾关系的产物,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基本特征的反映。合理性是公平的真正要义和内在根据。社会关系对生产力状况的适应性、效用性、效率性是公平发展的三个主要环节。公平的直接存在形态就是个别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付出与社会对这种付出的回报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体现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精神公平。社会公平还体现为两大系列(客观的系列和观念的系列)和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导向刘光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它对于促进人们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效率观念、开拓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社会群体意识的变化无疑起着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另一方面,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公平观述评郭丽华平等观念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它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根据自己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转移而确定自己的公平观。恩格斯说:“希腊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  相似文献   

8.
鲁鹏 《江海学刊》2013,(1):53-58,238
公平问题是重要的,对公平的理解需要反思。人们通常从结果角度理解公平,而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点公平成为新的认识,今天看来,过程公平则更为重要。结果公平有理解者赋予的特定含义:专注经济分配,强调所得均等;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为此采取的政策措施和集中权力的制度安排,不仅付出了效率代价,抹杀了贡献的差异,而且引致政治上的不平等。起点公平超越了传统社会源于人的依赖关系的狭隘均有观念和羁绊,强调机会面前人的平等性,是一个历史进步;但对在同一条线上起跑以后的事情,包括由此产生的结果方面的差异,缺乏关照。过程公平指面对相同的环境,遵守相同的规则,拥有相同的权利,得到相同的对待;它包含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的合理性,是二者的合题。由此得到的结果虽然是有差异的,却是人们能够认可和接受的,因为它是人们在同样的尺度下自主活动的结果。过程公平是不伤害社会其他美德的公平,真正的公平以它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魏明 《理论界》2007,6(11):130-1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文化心理的总体特征是“和谐”二字,这种“和谐”只有体现到日常生活的层面即大众文化心理的层面,才能说整个社会达到了“和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却遇到了空前的弄日益冲突、观念困惑。冲突和困惑都是具体而生动的,人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从良莠不齐的西方思潮、从现实的、物质的、欲望的观念中去摸索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思路和方法有的是有利于和谐的,有的则是破坏和谐的,区分和鉴别面临着许多麻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这是大众文化心理所面临的“和谐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冲突困境、公平困境和人文困境。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共同矛盾。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和现实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应被“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观念所代替。新的公平效率观应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环境公平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影响中国城市居民阶层认同的诸多因素中,相对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才是影响人们阶层自我评价的主要因素,且这种主观方面的差异来源于人们在自我期望以及与其他群体比较中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因此,提高民众的阶层认同,除了要增加收入,更应该注重社会公平、机会公平,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中国城市居民阶层认同的诸多因素中,相对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才是影响人们阶层自我评价的主要因素,且这种主观方面的差异来源于人们在自我期望以及与其他群体比较中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因此,提高民众的阶层认同,除了要增加收入,更应该注重社会公平、机会公平,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论公平观念的价值意义李彦(兰州铁道学院社会科学部)本文所探讨的公平观念的价值意义,是基于公平与效率之关系而言的,这是本文的前提性假设。综观人类思想历史的发展,一般有这样两种公平观念的确证方式:一种是本体论方法,即把公平看成是独立固存、无待于他物证明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个人希望依靠保障制度提高生活的安全系数,政府则希望借此制度实现社会稳定。但保障制度在解决社会公平和推进社会整合方面,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从经济社会学入手,从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保障制度和保障产品的社会性质、保障群体的社会属性以及保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等几个方面,可全面分析保障范畴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借此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竞争中的个人以及享受保障的群体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树立一种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理解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人们的公平关系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集团、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个人,受其所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阶级地位、个人的认识能力及研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往往产生不同的公平观。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统一的公平观。历史上曾产生过的公平观主要有等级主义公平观、平均主义公平观、功利主义公平观和人道主义公平观等等。社会公平这个范畴具有客观性、历史性、相对性和阶级性。社会公平是个客观历史范畴,不是永恒的范畴,它的存在、发展及性质是…  相似文献   

16.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也涉及到不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人们将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一抉择的深远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平等观、公平观 人们都承认市场经济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率,也都看到了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中收入的不平等。人们都希望在保持经济高效率的前提下获得社会平等和社会公平。 然而,究竟什么是平等和公平呢? 从历史文献上看,平等有三方面含义,即自然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 自然平等,是指人生来在生理能力上无大差别。英国的托尼就认为人生来就是近似的。但英国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却认为,人在体力、智力上生来就不会相同,自然的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也谈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人们均衡、协调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 (广义包括人与自然 )关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其核心要义是均衡和合理 ,并以此保持社会应有的稳定、规范和秩序状态。实现公平要求人们在处理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关系时要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在处理人们经济物质利益关系时要做到起点、过程 (规则 )和结果的均衡和合理。公平并不意味着平等或平均 ,合理的不平等或不平均也是公平的。当前社会应当保证正确公平理念的畅通无阻 ,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马克思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公平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用整个篇幅进行专门论述,然而,不能就此说马克思没有公平观。事实上,马克思在很多方面的论述中,都涉及公平,对公平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马克思的公平观,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公平的内涵、公平的标准、实现公平的路径以及公平的归宿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权益保护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在就业、劳动保障、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其原因是劳动保障制度执行不力,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因此,需要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劳动执法检查,解决农民工户籍,以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公平理论及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顾乃忠公平,作为人们据以指导自己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历来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人们对公平问题的讨论都达到了空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