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听说娜日莎结婚了,并且有了一个胖娃娃,我心里一热,再也不能平静,恨不能马上见到她,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小家庭.呼和浩特市的天空飘着1992年初的第一场大雪.我披了风衣,顶着绒毛般的雪花,步行到了娜日莎家.娜日莎坐在正对屋门的一张椅子上,手里拿了一条织了一半的小毛裤,一边穿针引线,一边笑眯眯地看  相似文献   

2.
财产公证     
她有些小性,总觉得丈夫对她不够好,而她的收入又比他高出很多,一旦他负心,自己未免太吃亏了。于是便常有意无意地试探他:"如果有一天咱们离婚了,你是不是会把财产都给我?""那怎么行?你又不是我的人了。"丈夫总是笑着逗她。一天晚上,他们闹了别扭,她很严肃地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丈夫也很严肃地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和你过日子。如果你对我们的婚姻实在缺乏信心,我们可以补做一个财产公证。"  相似文献   

3.
曾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举成名的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最近在她的家中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德德玛对笔者说她最大的遗憾是唱了30多年歌,迄今为止没出过一张CD光盘。每次出国访问,都有外国朋友问她要她的CD专辑。当听说她没有出过一张CD光盘时,他们都很惊讶,因为他们觉得像她这么著名的歌唱家理所当然地出版过各种载体的作品。时下的音像公司热衷于包装通俗歌手,对德德玛这样的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则不大问津。而自费出  相似文献   

4.
国庆节后十天,我到民族饭店去访问一位哈萨克族的牧业劳动模范,碰巧遇到我十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战友。见面彼此问过一别十三年的各种变化后,就谈到了我来的目的。我的老战友一听说是访问喀力堪牧业模范,就高兴的说:“你是访问她呀!这我可帮上忙了。你知道吗?我随军参加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后,就来到了喀力堪住的这个地  相似文献   

5.
几乎从我进蔵之日起,就听说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因为我的熟人和朋友,总在各种场合提到她,而且总是带着某种恐怖意味或崇敬情绪。真正对她有所了解,还是近几年的事。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我的家乡。人对于自己的家乡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怀念。但我对北京的感情,却不是因为她是我的家乡,而是因为她是我们美丽可爱的祖国的心脏-首都。我从儿童时代就跟随着家庭到处搬迁,所以我的"家乡观念"也就一天天的淡薄下去了。自从一九五六年起,我的"家乡观念"却又年复一年地浓厚起来,"思乡"之情日甚一日。然而我所怀念的"家乡",  相似文献   

7.
寒烟 《民族论坛》2006,(11):60-61
几年前,我生一场大病,在医院里住了三个多月。病房里有四张病床,我和一个小男孩占据了靠窗的那两张,另外两张床,有一张属于那个姑娘。"姑娘脸色苍白,很少说话,长时间地闭着眼睛——只是闭着眼睛,不可能是睡着。她身体越来越差,刚来的时候还能扶着墙壁走几步,后来只能躺在床上。"我只知道:那姑娘是外省人,父母离异了,她随母亲来到这个城市,想不到一场突然变故令母亲永远离开了她;她在这个城市里不再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她正用母亲留下来的不多的积蓄,延续年轻却垂暮的生命。是的,她只是无奈地延续生命。一次,我去医护办公室,听到护士…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2月12日,我到傅家坡车站接回了从老家赶过来的母亲。出来做保姆,是儿女们都不赞成的,尽管家中实在困窘。然而50大几的母亲还是坚持来了。她一辈子辛苦做事、养家,从没靠过别人。记忆中,她总像个男人般独立、顽强,给我们无穷的支持与温暖。而在车站,当我远远地望见母亲穿着旧呢子短套的等待的身影,她无助的、紧张失措的神情,明明白自将我的心刺疼了。我带母亲回了湖大宿舍。这是我读研究生后,她第一次来我这里。我要她住一晚,她不肯。"看看你住的是什么样子,心里就踏实了。"她微笑着说。"住上铺,该不会掉下来吧?"她扶着我的床,忧心忡忡地问。  相似文献   

9.
程江河     
我的老家在秀美的程江河畔。程江虽不算大,但水很清,河里的鱼很多且骨软肉甜,是村里红白喜宴必备的佳肴。用程江河水酿成的酒香醇甜润,自古享有“程乡水”之美誉。如果说造物主赋予了程江河“小家碧玉”的特性,她却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养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古有状元曹一本,今有将军曹里怀、科学家袁亚湘,但她却一如既往地默默无闻,甘守平淡。  第一次见到程江河是八岁那年初冬的一天。那天上午的阳光格外地暖人。父亲吃完早饭就扛了一把锄头到十多里远的团结垅采挖杉苗。我听说到团结垅要经过程江河,就争吵着要去。母亲虽信奉“八…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图书馆里,我找到了她。来武汉工作已13年,她依然肤色黝黑透红,身体宽厚结实,气质粗犷洒脱,保持着藏族人特有的风采。喝酥油茶。寒喧。采访进入正题。“听说来武汉学习的藏族学生都叫您‘阿妈’?”“不是叫阿妈是叫阿姨。”她用流利的汉语纠正我。提到藏族学生,她眉开眼笑,话匣一启滔滔不绝。她记不清叫她“阿姨”的藏族学生究竟有多少,她只知道13年中,每一个礼拜天或节假日,她的家里都挤满了藏族学生,饮一杯浓浓的酥油茶,尝几口香喷喷的糟粑,唱一首藏族民歌,跳一曲民族舞蹈,这些藏族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家乡。“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她总是对藏族学生这样说。暑假里,有些年青人干脆搬到这里住下了。有一个叫阿松的藏族女学生得了皮炎,周身溃烂,她发现后非常心疼,带她跑了几家医院才治好。  相似文献   

11.
她醒过来了.病房外面排着长长的一队,丈夫、儿子、公婆、乡亲、校长同事、学生……大伙的心立时欢腾起来.儿子第一个跑上去紧紧地抱住她,"妈妈,我要妈妈!"人们欣慰地笑了,"郭楼回民小学不能没有马香芩老师!"她,31岁,共产党员,全乡唯一的回族民办教师.她是揣着一本党章走进这所学校的.在她登上讲台的第一天,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旧中国之所以被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对村庄整体情况摸底后 ,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还为我举行了座谈会 ,我也因此与村内第二大姓建立了联系 ,获得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的“入门证”。此外 ,依据档案馆的资料 ,我还找到杨先生当年提及的报道人 ,使我体会到追踪研究的潜在魅力。梁志卿老人 (1912年生 )的丈夫曾在杨先生的书中被提及过。老人听说我在继续着杨先生的研究时 ,激动不已 ,拱手作揖 ,欢迎我的到来 ,并高兴地谈起杨先生 50年前的调查和 1981年对南景的重访。她和她的儿子、孙女都渴望南景村的故事能续写下去。2 0 0 1年 7月底 ,我又对南景村做了一个半月的补充调查 ,外来…  相似文献   

13.
郭莹 《民族论坛》2006,(3):60-61
永远带不走太太的中国胃娶了中国太太的西方人常感叹,你可以把一个中国姑娘带离中国,但你永远无法带走她的中国胃。我的中国太太常陪同访美的中国代表团,每个团每天必去中国城就餐,若大家听说吃西餐便纷纷抗议,视为“遭罪”。团员们都很同情女同胞与西方人结婚,致使胃遭遇“非人待遇”。他们常指着街头上啃比萨饼的老外问我太太:“你平常就跟老美吃这个?受多大的苦呀。”看来太太的中国同胞的确没同情错她,饮食上我与太太的中西摩擦要算最典型了。有次我在厨房里鼓捣了两个多小时,端上来一份烤鸡喜滋滋地准备请功。太太尝了一口后感觉实在太…  相似文献   

14.
从盛传到淡忘杨进铨突然,不远处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急忙过去扶起她来、她用惊异的眼光瞅了我半天,说:“中国”?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自豪地点点头。她马上话多了,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在莫斯科呆了一年,半听半猜她的意思,是说我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方可 《民族论坛》2013,(6):24-25
正"说实话,当时我8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需要我的照顾,我儿子又在准备高考,我也放心不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更希望能在家里的事情不是太多的时候再去(援疆)。所以,当医院领导告诉我,需要一名妇科方面的骨干去援疆时,我还有些犹豫。后来,是我丈夫给我吃了颗‘定心丸’,他说,你去吧,家里就交给我。"谈起自己当初去援疆之前的想法时,李雪英说她感到有些惭愧。但当我们问起她现在的感受时,李雪英毫不犹豫地说:"得大于失,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当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足迹     
我来到这个小镇,开始了我的初中生活.这里环境恶劣,几间瓦房,木格子窗.学校后面是一座土山,光秃秃的.每逢风起,沙尘从山上吹入教室,老师同学经常迷眼耽误功课.在土山下,有一间小木屋,黑沉沉的,不知谁住那儿.后来我发现几位老师神色不安,下课经常往木屋跑.一个星期后,学校开了追悼会.在棺前站着一位老妇人,白发苍苍,那裹着的小脚在颤抖.校长致悼词:"李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从那以后,每到黄昏,都能看到她脚步蹒跚地向后山走.看来她不经常走动,干瘦的小脚不时颤动着.她上山时总是拿把小草,几株小苗,几个月来从不间断.渐渐地,山坡上留下了她那深而狭小的足迹,弯弯曲曲  相似文献   

17.
粗饮茶     
自幼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叶,她只喝茶叶末,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一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淡,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来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  相似文献   

18.
牛颂 《中国民族》2015,(6):76-76
第一次听说"德格印经院",是在国外听外国人说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我率团到澳大利亚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中国佛教文化展,我们带去的是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展。提供展馆的是昆士兰州国立博物馆。馆长在招待晚宴上和我谈起藏传佛教,说她已安排了中国的行程,北京雍和宫还有德格印经院都要去看看。她问我德格印经院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她神往已久,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真正的德格版。那时,  相似文献   

19.
"我似乎发现了生活以外的世界……"蓝天、白云、绿草地、红太阳……色彩绚丽的景色象一幅幅油画在我眼前掠过.登上火车,我和剑剑——两位北京大学的学生赴藏的社会实践活动便开始了.青海民族学院是西宁市内古典和民族风味最浓的建筑之一.我们很容易在附近找到了扎西家.开门的是一位高个中年男子,一张当地人特有的黧黑色的脸孔,消瘦中带着刚毅,和蔼而又有点威严.他就是扎西.听说我们是他儿子拉加的朋友,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前疫区居民,半年来我产生了强烈的被困感,所以一听说外省不再隔离来自广东的人,我就打算去旅游了。打电话给朋友,她马上提议去凤凰,她正好在当天分别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关于凤凰的介绍。第二天就出门了。 从怀化到吉首的火车上,对面坐的两个小伙子是吉首的土家族人,在深圳打工,说这是第一次坐火车,以前坐的都是长途汽车。他们旁边的中年人是凤凰人,姓黄,也在深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