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和性别研究认为,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歧视也包括对男性的歧视.本文认为,对男性的语言歧视背后,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男性特质部分是被语言建构的,具有多样特征,表现在社会政治的不同层面和存在于性别的权势关系中,其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是变化的,男性特质随社会变化而变化,对其的研究正向多语和多种文化环境转换,所谓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其实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所建构的霸权男性观.  相似文献   

2.
外来语的产生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英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语占其各自语言总词汇半数以上,而汉语中的外来语所占比例却很小,这一差别应归于中华民族,英吉利民族及大和民族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特点.本文试图对中,英,日语言文化中的外来语形成的途径作一下比较探讨,以加深对外来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QQ是时下最流行的及时通信聊天工具,QQ名是汉语传统姓名的一种变异形式,也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时代,QQ名形式多样,语义类别丰富多彩,突破了传统姓名的限制,同时,应用多样化的语言符号及各种修辞手法,以达到使用者的求美心理.QQ名彰显了个人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反映了信息社会中特定文化和语言环境下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走向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走向另一种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把一种文字用另外一种文字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两种文化的辩证统一,多种形式的统一,多种翻译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浅析汉英委婉语的社会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出发,根据社会价值差异,宗教信仰以及伦理文化的差异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汉英委婉语的表达形式,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中日美三国的语言分别依附于各自的社会文化,又为各自的社会文化服务.由于这三个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异同,三国的语言和语言习惯也就有了差异和相似.本文力图透过这二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汉语、日语和美国英语三种语言以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语言习惯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认为只有把握了特定国家中人们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学好该国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青年张闻天完成世界观的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一种现实的政治选择,也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从传统文化走向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进而走向马克思主义,意味着青年张闻天为中国社会选择了一种新的文化发展道路。从文化选择的角度探讨这一转变的历程及其主客观原因,以寻求青年张闻天世界观转变原因的深层解答。  相似文献   

8.
广告语言是语言使用中最活泼、最具影响力的东西,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在文化解读和文化误读两方面探讨英汉广告语用规约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各种社会以及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也在学习文化、获得文化.语言又是一种行为,在各个不同的社会,乃至一个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语言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等特点.语言与文化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文章试对中英语言文化的部分差异做浅显的比照.揭示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赋予词汇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人类社会从混沌走向有序,从蒙昧走向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验和行为心理,最初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承传。当群体创造的文明需要作为经验和社会思想行为规范加以综合规定时,无意识的自然承传再也无法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社会历史地呼唤文明的物化者及承载形态。编辑活动正是在这一历史的呼唤下产生并逐渐走向自觉的。可见,有意识的编辑活动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部分是随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而诞生的,编辑活动的内容、范围和规模也是随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大众传播,就不会出现编辑;当然没有编辑,大众传播事业也兴盛不起来。大众传播事业本身的发展,又与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西礼貌概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礼貌行为和语言是成功地实现有效而得体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策略.礼貌语言行为是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并与该文化的其他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决定着礼貌原则的合适性.礼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表达方式取决于语境.但是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是探寻文化问题的活“化石”.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促进文化发展及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催化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此之密切,以致越来越引起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重视.从语言学角度讲,文化的介入主要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众所周知,自从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索绪尔在他的开山之作《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喊出了“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口号后,其后几十年的语言学研究基本被框在了他所划定的范围之内,即把语言作为一个封闭自足的符号体系来搞“内部研究”,忽视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与社会、与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套僵死的知识、规化体系.语言研究的这一局面对将语言学作为基础理论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表现是:第一,把所学外语当作一套既定不变的规划体系来教、来学,忽视该外语与操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扼杀了语言的生命力,将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知识化、板块化了.第二,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课文切割成一个个“语言点”,然后将大部分教学时间都消耗在对这些语言点的分析、记忆、操练和强化上,忽视词、句、段、章之间相互呼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还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媒介;同时,语言和文化又是同步发生的,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而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可见,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所存在和生长的文化环境,只有正确地理解其蕴涵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掌握好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体育体态语言是体育社会学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体育文化的社会内涵.体育体态语言体现了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展现了在体育运动交流互动、运动展示以及运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在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 ,语言存在于社会之中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 ,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交流。语言学习与文化交际相互关联 ,相互依存。在某种意义上讲 ,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与那种语言相关联的文化。而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是为达到相当高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翻译原则 (principlesoftransla tion)是译者在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原则。翻译原则不仅决定了翻译的质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过翻译所达到的文化交流。因此 ,掌握正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背景。因而可以说,语言不仅是信息还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而在全球化效应的影响下,文化之间的对话已经能够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之间继经贸往来、政治磋商之后的又一交往领域,甚至可以说,是融入了各种交往领域的最为含蓄深入的交往方式。而在跨文化视野中,语言的交际往往是先行者,也是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一种实现形式。本文以称赞语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结合跨文化相关理论,探讨称赞语这一交际场合惯用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要素,常常是最敏感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折射出各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本篇论文通过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英汉颜色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进一步探讨英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社会的依存关系是共变关系,即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制约而引起互相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发生变化。”(陈原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社会诸因素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社会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以及文化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这一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的语言在各个层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语词运用,还是句式选择,以及修辞手法等,都呈现出了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与“时代精神”相共振的风格。然而,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多维组合的文化形态,在时间的流程中不免裹挟着某种沉渣而出现变化的负面.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一观察分析,以便更为全面地审视、把握改革开放时代的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神理。  相似文献   

20.
批判话语分析是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后出现的一门新兴跨学科社会科学,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来研究和阐释社会文化问题.要了解这门学科对研究中国问题的价值,我们有必要从语言哲学角度来认识今天东西方的话语关系.根据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庄子等人的语言哲学思想,语言表述的真理性和社会活动的合理性需要从存在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语言在现代化过程中沉淀了一种不平等的东西方话语霸权关系,它以话语体裁的方式支配着不同领域的社会活动,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及其他社会问题,如中医技术化、教育异化、管理语言数字化,等等.在这里,语言作为一种存在的敞开变成了为支配而存在的工具,"他者"话语通过自己的嘴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话语的内在结构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