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初期起弗洛伊德就在小说观念领域悄然发动了一次革命,他把自己的“深层心理学”理论延伸到了小说理论研究和批评之中,明确肯定了“心理小说”的人性意义和现代审美价值,并从“无意识”表现的历史存在揭示了西方小说史的心理学本质,对西方古典主义的小说创作原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有力地影响了西方现代小说家的理论立场和创作观念。但其理论和批评中过于浓厚的“泛性论”色彩和古典主义传统的余波又阻碍了弗洛伊德小说思想与西方现代小说创作批评界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种现代哲学思想,又是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之一,它在文学层面的应用导致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产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吸收运用,表现在思想与技巧两个方面。施蛰存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其作品便具有浓郁的现代派色彩,但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却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至新时期以来,《青春之歌》的接受者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展开解读:社会历史批评立足政治阶级立场,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容;文本批评围绕文本各要素,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及叙事模式加以关注;女性主义批评则结合性别意识与心理分析,从女性话语、知识分子文化心态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是人类心灵之中的普遍矛盾,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的学说揭示了这一人心世界的奥秘,它成为中国现代小说性爱叙述所反复表现的主题。弗洛伊德对精神心理的研究,为文学打开了一扇深入作家灵魂和人物形象心理世界的窗子,当代女性小说的私化和细化倾向也是与精神分析学对性心理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从它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精神分析学依然称得上是20世纪伟大的理论发现。  相似文献   

5.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张爱玲的小说侧重于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尤其是潜意识心理分析。当然,她的小说不限于对女性心理的分析,但作为女性作家,她有意无意地偏重于对女性的关注。她对女性自身痼疾的揭示,对女性潜意识心理的分析,为后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研究为当前文化、文学热点。本文拟从神话、文人诗、鲁迅小说来对流变中的“嫦娥奔月”故事加以解读,以原型批评,文化批评等方法揭示出中国女性的命运历程及所处窘境,以期对当前研究有所昭示。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崔银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深层意识的探索,拓展了心理分析小说的表现内容与技巧;描写人物无意识激情和隐蔽的性心理,又构成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显著特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创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最早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不仅翻译了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厨川白村的理论专著《苦闷的象征》,而且将心理分析运用于小说创作中。鲁迅一方面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揭露封建卫道士的伪善,撕破四铭、高老夫子等正人君子的外套;一方面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挖掘各色人物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和隐意识;同时,鲁迅也更深刻地解剖自己。他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心理分析小说。  相似文献   

9.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术语充分挖掘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的伦理价值,系统论述小说体现的伦理思想:重点解读了14岁的印第安少年阿诺德在贫穷和绝望中无望挣扎的社会以及家庭伦理环境;梳理了小说中少年们的伦理困惑,在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博弈中逐渐成熟;分析了阿诺德在家园与梦想的两难困境中的伦理选择;最终阿诺德确定了自己伦理身份,实现印第安种族身份与白人主流文化身份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明代托名小说批评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名小说批评在明代末年的勃兴,构成了中国小说批评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托名小说批评家最初的批评动机,虽然是欲藉其以渔利,但由此却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批评小说的潮流。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现象,托名小说批评对推动当时小说批评的繁荣与发展,乃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明代的小说批评因为有了这道奇特的景观,而显得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初不为世人接受,到奠定了英美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人们对《呼啸山庄》的理解和解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现在国内对这本小说的批评主要从其主题,写作技巧,文本结构,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等方面入手,从原型分析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章却比较少。本文就将运用原型分析的理论讨论《呼啸山庄》的主题原型,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旨在深化对小说中涉及的爱与恨,死与生,自然与文明,天堂与地狱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为基础,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巴比特》作一全新解读,尤其对其男主角巴比特进行精神分析,挖掘其表层行为下的深层动机,展示巴比特心理发展的整个过程:压抑—意识—与社会融合,将会使我们深入了解这部典型的心理成长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石,茨威格的小说创作明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茨威格研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学说,其创作深受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家茨威格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样,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影响在茨威格的小说创作中有较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坏女孩的恶作剧》是以男主人公里卡多和女主人公坏女孩若即若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的,小说从他们小时候在利马相遇写起,直到在马德里的老年时期,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的游戏。虽然两人是相爱的,可他们的爱情却是与众不同、支离破碎的。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并指出爱情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他们各自“暗恐”心理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这种“暗恐”心理也是略萨本人“暗恐”心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5.
对《化身博士》中杰基尔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做出过很多种解读。有的把他当成善恶独立的两个个体;有的认为他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纳博科夫则认为他是个复合式的人。这些仅仅是对人物性格的解读,没有涉及到人物行为反复的心理原因的解读。本文是以纳博科夫对杰基尔这个人物的分析为蓝本,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系统理论,分析杰基尔的心理机制,探讨他人格异常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华文文学后殖民批评的可能性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后殖民批评视野的缺失最近读到马来西亚华人学者张光达发表于华社主办的《人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颇有些感触。在这篇题为《小说文体/男性政体/女性身体:书写/俣写vs解读/误读——潘雨桐小说评论的评论》的评论中,张光达以潘雨桐小说为个案比较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喧哗与骚动》时深受当时的流行思潮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因此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情节内容的设计中,还是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都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元素。弄清这一点,有助于读者从人类心理角度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地领略这部帮助作者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的独特魅力,进而更好地解读作者及诠释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文坛,随着现代心理学派的新发现,增进了人类对其自身的认识,也使得传统文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跨入了现代的门槛,从爱伦·坡的唯美主义倾向,到詹姆斯的意识流手法,一经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融汇,即刻酿成了现代派文学的轩然大波,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便是世界性现代主义潮流在中国十里洋场激起的艺术回荡。  相似文献   

19.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等相关术语解读小说,分析小说主人公麦琪内心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重新审视其不断变化的伦理行为及伦理选择,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追寻乔治艾略特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