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敏 《学术交流》2007,(8):96-99
资源型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经济。目前我国许多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局面。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由主体、调控、支撑、中介四大体系组成,是资源型县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作为计划配置资源的产物,我国的资源型县域经济各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型县域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来实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等措施保证资源型县域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包括两个层次,即专项新技术和新技术体系。当前要积极推进个别专项技术创新,如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无害化技术等。另外,很多技术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依附现有的技术体系为平台,通过对既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加强技术创新,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可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的技术体系,从而全面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预见是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工具.面向未来与发展是技术预见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技术预见在促进科技、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和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梅 《学术交流》2007,3(12):106-108
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高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保证,而且越来越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撑。为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增加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保障机制,完善制度激励机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政府范式的技术创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政府范式的公共政策强调创新及其扩散 ,创新政策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创新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竞争和垄断等方面的内容。不同国家的不同环境 ,或者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同 ,将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不仅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也深受一国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制约。政府的作用是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 :制定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文钧 《创新》2014,(2):122-125
技术预见已成为制定科技战略规划和科技政策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广西产业关键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基于技术预见的产业关键技术服务平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低碳技术创新的意义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可达 《探求》2011,(2):68-73
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中国在低碳技术创新中处于不利地位,低碳技术创新存在一系列瓶颈。必须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低碳技术政策、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培育低碳技术人才、取得重点技术突破等方面选择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法制的全面性、对传统法制的变革、可持续发展下新的立法原则以及立法构想和法的实施。强调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 ,赋予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地位 ,是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行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企业作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如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现行生产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文章以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强调制度创新的作用,改变过去重技术创新、轻制度创新的倾向,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市场制度创新和政府政策创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自身的发展、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辐射、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准公共产品性、风险性、市场性和商业性等特征。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主体和环境两个方面,称为“技术创新主体论”和“技术创新环境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自然观与现代社会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章 《阅江学刊》2011,(2):131-137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改造和创新,必须相互匹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首先树立与全球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自然观和现代社会观,理顺关系,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信资源运作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鸿 《唐都学刊》2006,22(3):46-50
依据科学的发展观,信息通信产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信息通信产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目标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信息通信资源运作的技术目标是要以绿色科技目标为取向,管理目标以绿色科技手段为取向,市场目标以绿色科技价值为取向;信息通信产业需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合理引导有效配置资源,构建信息通信资源可持续运作的绿色通道;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注重同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同改善增长方式相结合,同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相结合,也要同信息通信服务的社会普及性相结合,最终实现信息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首都出版业是北京发展文化创新产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起一个完备、严谨、科学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指导首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首都书、报、刊、印刷复制以及版权贸易业的“十五”发展水平与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首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五大问题,并对北京制定“十一五”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对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文明形态主导的海洋发展理念的变迁。我国海洋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传统农业社会重陆轻海观念影响下的海洋农业理念与工业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冲突。对当前海洋开发和管理进行思考,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与海洋和谐发展,是我国海洋可持续开发和有序管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力军,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通过打造高度开放的创新协作体系、建立新型产学研关系、打造“思政+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等策略科学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战略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战略转型为实践根据提出的 ,是管理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 ,在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 ,形成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这是企业长期制胜之根本。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 ,是企业集聚核心业务、开发核心技术和提高核心价值的一整套战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在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相似文献   

17.
肖文丁 《创新》2007,1(4):38-42
根据科学发展史的大量事例,试图说明现代科技创新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过学科间交叉渗透来实现;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事关全局的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计划体制来保证。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中国企业在迎接新经济挑战中陷入"不搞技术创新等死,搞技术创新找死"的怪圈.企业技术创新跳出这个怪圈的路径应从宏观管理角度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制度模式;从微观管理角度讲,应从管理方式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开发模式两大方面入手,努力塑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红梅 《学术交流》2004,(5):117-122
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为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要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继续大力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全球科技资源,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推进"官产学研金"相结合,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璞 《创新》2007,1(5):16-18
创新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是在文化传承中对文化精神价值重构和超越,是对传统的选择、提炼和再造。文化创新蕴含着与全球化相对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相匹配的文化精神与价值体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创新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