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上,儒家、道家、佛家有着许多高远的目标。儒家追求超我,道家追求唯我,佛家追求无我。在难易度与吸引力方面,儒家占据优势,道家、佛家处于劣势。而三者的价值难分高下,都为当代人生境界的构建提供着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古代儒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天人合一,或者象冯友兰先生所言,儒家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天地境界或哲学境界。从孔子开始,儒家均以人为一种道德性存在,或者说,人的本质应该是道德的。孔子以“仁”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仁是比人的肉体生命珍贵得多的东西。真正实现了仁,则“从心所欲不愈矩”。从孟子开始,尤其是到了宋明道学(即理学和心学)则开始把道德价值不断提升,直至实现伦理本体化。孟子认为,人之性是先天赋予我们的,那么,通过“尽心”、“知性”从而达到“知天”,“知天”则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相似文献   

4.
伟人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所说的"精神"当然包含多方面的意义,但主要的意义应该是指人的精神境界.毛泽东所说的人生境界虽然具有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内容,但其思想源头应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其中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是其主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就孔子的人生境界论进行分析,揭示承学境界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岩 《船山学刊》2010,(3):139-142
孔子注重人生规划,更注重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道德境界、理想境界、生存境界、治学境界等。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性格、特长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李明 《齐鲁学刊》2008,(3):5-10
传统儒家和道家没有在哲学意义上明确使用"境界"这一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哲们不谈论人生境界问题。从形式上看,传统儒家虽然没有运用"境界"范畴来建构明晰化、体系化、现代意义上的人生境界说,但从内容上讲,通过剖析其理论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丰富而高明的境界思想。其中,"天人合一"观和"人格超升"论就是最基本的人生境界理论形态,二者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7.
刘克 《青海社会科学》2009,(1):89-93,101
出土汉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儒术独尊的历史背景下记录了很多表现儒家人生理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了解儒家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影响过程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厘定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纠正儒家人生的最高追求是道德、审美境界的西方言说方式和弥补当前学界在该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些出土文献比较稚拙粗朴,但由于它真实地保留了当时"乐以行仁"和"美善相乐"的特定存在状态和儒家的基本精神,具有很多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异之处,所以,在中国美学的研究视野中,绝不可以轻易舍弃。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钱耕森,程潮(安徽大学)(广东嘉应大学)所谓人生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它能反映个人的人格的高低。和古代儒家一样,现代新儒家仍然以探索人文世界,揭示人生奥妙,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为志趣。传...  相似文献   

9.
孔子中庸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的中庸思想包括三重境界,即无过不及的"时中"境界、无適无莫的"执中"境界和无可不可的"无中"境界.能够做到以礼周流、无过不及就达到了第一重境界.能够做到义之与比、无適无莫就达到了第二重境界.能够做到从心所欲、无可不可就达到了第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0.
儒家把"仁"看作人生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在元代理学家吴澄那里,仁为本心之全德,具有绝对普遍意义,是儒家最高理想境界.吴澄通过以"觉"释仁,说明仁的境界即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无限的精神性联系之中.仁是人的心灵的安顿处.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文认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鲜明特征。其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曩终目的则是为了创造新的服饰文化。宋志明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并立的两大学说,儒家重道德、求进取、讲现实的特色,同道家尊自然、重生命、求自由的特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共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向世陵认为,"人文精神"的概念十分宽泛,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对快乐的追求是儒家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孔子的理想境界。既有目的层面的与天命流行合一的精神快乐,也有作为手段的人生抱负(包括政治抱负)的实现,而对精神自由和尽善尽芙境界的期盼,则成为从内在化方面推动人前进的动力。罗安宪认为,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一种对策:只有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才能堆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只有将"仁"与"艺"和"乐"结合起来,才能为个体精神家园确立一种安顿;只有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安顿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思想的这一种理论价值,时至今天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境界说的道儒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理论主要是从道家和儒家那里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具体地说,他所倡导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主要是道家的,他所倡导的次高境界即道德境界主要是儒家的。有鉴于此,笔者极不赞同把冯友兰归入新儒家,因为,与其把他归入新儒家,还不如把他归入新道家,既然他最为推崇的东西是道家的。当然,较为公允的提法应是:冯友兰先生是一位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各家哲学的现代中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具理论价值的是其人生境界说。冯友兰以有无"觉解"为标准划分人兽之别,以"觉解"程度的高低划分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类型、四个层次,但是,其"觉解"与"觉""解"甚至"知"是大体相同的。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侧重于宣扬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强调人性的觉醒、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从思想资源上看,对于儒道墨法诸家思想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14.
路红梅 《殷都学刊》2007,(2):149-152
以"道"为圭臬,老子将人生境界区分为俗人境界、圣人境界、赤子境界三个层次。俗人境界是与"道"相悖的境界;圣人境界是几于"道"的境界,其重要特点是"啬";赤子境界是同于"道"的境界,其根本特征是"自然"。赤子境界体现了老子对人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及宇宙万物的平等、自由、和谐是赤子境界向人们昭示的人生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冰 《理论界》2010,(8):110-11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以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念,表明了天命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吾与点也"的人生境界;在认识方法上,孔子在《论语》中以小故事的形式阐明了重体悟和经验的和谐方法。儒家哲学千百年来指导着华夏子孙沿着"贵和尚中"的足迹,实现着成己成物、人我交融的人格品质。儒家学说要求人们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作为传统文化,这势必塑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民族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郝永刚 《理论界》2013,(5):103-107
通过对王国维、冯友兰、蒙培元、张世英、冯契、唐君毅等哲学家对于“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界定的分析和参考,本文提出了对于“人生境界”这一范畴的界定,即“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心灵总体存在的状态和水平,内核是心灵感通或通达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它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作用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于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外在气象和外在行为等各个方面.是人性能达致的高度和人自由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人生境界既是一个人生而为人取得的精神成就,也是人与人之间根本差异之所在”。根据对“人生境界”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人生境界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差异性和共通性的统一,人生境界是既成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人生境界     
论人生境界朱平境界一词反映的是事物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人生境界反映的应是人生发展(包括思想意识、心智水平、行为方式、人生活动的能力及结果等)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一人生境界作为人生认识的成果和结晶,是对客观存在的个人修养和人生发展状况的...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认为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对于人生具有指导作用,人生哲学乃哲学之灵魂。他提出了以觉解为基础的"人生境界说",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旨归,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其最终归宿就是"仁"的境界,其间的演变表明了冯友兰对人生思考的不断深化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孔子重要的人生体验,"学习之道"是孔子用实践凝结的智慧,是具备了文字、思考、体验和实践的人生道德,是包含思想与行为的人生境界。孔子尽其一生致力宏扬"学习之道",在孔子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之道"无处不在,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之道"能启发人们的"智"、"仁"之心,并用"智"、"仁"来行施仁政,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20.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