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于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形成,向来存在着不同看法;对于近年来剪刀差的状况、趋势以及消除途径,更是众说纷纭,歧见甚多。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认为,近年来,在工农产品交换的比价变化中,农产品价格重新陷入谷底,工农产品交换的比价变化使国民经济的部门比较利益更为严重地背离农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持续地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剪刀差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而形成,其消除途径也只能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变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有偏颇之处。下文试对此详细分析之。  相似文献   

2.
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的阶段性特征─—以宁夏为例文/段庆林价格是价值的表现,更体现着一定的经济分配关系。采取剪刀差方式,在工农产品交换中,人为地使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从而实现农业资金向工业部门的转移,是我国长期执行的一种主要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 农业与工业是国民經济中两大物质生产部門,在社会生产的不断进行中,农业与工业之間是相互促进的,这种相互促进必須通过工农产品交換来实現,沒有农业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固然談不上工农产品的交换,但是,如果沒有正确处理好工农产品的交換,那也会对工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重要农产品收购价格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它是计划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规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不单是要考虑该种农产品收购价格本身的合理性问题,而且要安排好该种农产品与其它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该种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以及该种农产品因地区、季节、质量不同而引起的价格差异。即所谓农产品比价、工农产品比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质量差价等。正确规定农产  相似文献   

5.
纵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以“要素汲取型”为主要目的的工农城乡分割与制度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以“放权让利型”为主要手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缓和与农村体制改革阶段;新世纪以来以“资源赋予型”为主要内容的工农城乡关系转型和政策支持阶段;新时代以来以“还权赋能型”为主要方式的工农城乡融合与要素市场化阶段。回顾工农城乡关系四个阶段,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主线,而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赖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建立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刍议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实行"以工补农"或"工农协调"的发展政策,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是不平等的.这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问题,不但影响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所以,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构建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认真研究工农业产品比价”。因为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主要是一个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合理与否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全民和集体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积累,关系到工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生活水平。所以,认真研究工农业产品比价,调整不合理的价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9.
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研究的进展文/舒宁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对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现将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及其观点综述如下。一、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概念自工农产品“剪刀差”这一概念产生以来,学术理论界对之争论便开始了。近年...  相似文献   

10.
企业声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农户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声誉评价决定着农户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持久性。通过对广东省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个合作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在评价农业龙头企业声誉时,关注的维度依次是:与企业的合作结果、企业对农村社区的贡献、农企间的合同属性和企业对农户产品的质量要求,其中合作结果和对社区的贡献影响最大,通常认为重要的影响因子服务农户没有得到验证。农户更看重与企业的合作结果而非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对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主要因素分析研究的基本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即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进一步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实现规模经济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协调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具有示范性、辐射性和牵引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十分丰富,作者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一)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二)现代化是经济建设的总目标。(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四)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正确地提出了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的理论;强调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要大力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总之,毛泽东同志的绝大多数经济理论和实践,在今天,对今后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粮食、棉花、糖料等主要农副产品出现相对供过于求,主要是结构性和区域性矛盾突出、工农产品比价剪刀差扩大、农民负担加重.建议农业发展在宏观调控上实行"双保"政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可以理解为城乡资源的互动与融合,工农互促表现为产业链条的紧密联系,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共进的过程,应统筹城乡体制改革,把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其可行性路径包括:足够重视小城镇的连接功能,以集约提升连接的效率;工业集群推动农村工业化;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的互动;在城乡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农、服务业的融合,以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品与农产品的交换,在质上表现为工人和农民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在量上则表现为一定的交换比例,而我们常常提到的“剪刀差”,则是对这一交换不合比例的状况在几何图上的直观反映。认真地研究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可以为工农业产品价格关系的正确调整提示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DID模型,评估本次改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期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分解显示,农业技术进步迅速,但技术效率增长缓慢,农业资源配置有待优化。通过推动城乡劳动力转移,户籍制度改革可显著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效率。但是,“14户改”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仅在工业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显著,这表明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在我国农业契约关系的履行效率是很低的。针对此问题,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并综合提出了一套影响农业契约履行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决策试行与评价试验室(DEMATEL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研究影响程度大小,找到了影响农业契约有效实现的主要因素:合同价格与交易价格差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政府等行为主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从实现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战略目标出发,从以工业为先导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建设、农业向工业提供农产品支撑等产业关联性方面,对工农相互支援联动发展实现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起以重工业为中心并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为工业提供农产品支撑的工农产业体系,回答了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如何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命题,其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工农相互支援联动发展的实践表明,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农城乡关系的讨论,不能仅仅看到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弱化了其发展能力,还要看到工业为农业提供现代生产要素而提升了其发展能力,以及为农村提供现代生活用品而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实行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将被全部取消,那么农民是不是不用再缴纳任何税收?是不是像人们相象的那样农民进入了"无税时代",农民负担是不是减轻了?文章分析指出了取消农业税只是减轻了农民的直接税收负担,农民仍承担着大量的税外收费、工农产品和农地的价格"剪刀差"对农民补偿严重不足等造成的农民负担.因此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农民负担仍需进一步减轻.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学术界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涵及目标、重大意义、形成思路与路径以及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概况,并作简要述评。主要观点包括:(1)城乡关系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和社会规范体系,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核心内涵及目标要求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2)现阶段城乡关系仍然表现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收入差距大、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以解决;(3)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是事关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经济体制改革;(4)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城乡交流、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5)国外学者对城乡关系研究经历"非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三个阶段,其中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观点对我国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6)建立健全与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