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鹅湖书院是正统意识形态的象征,与官府关系极为密切,其经营方式经历了由官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的自治化转型。但是,其自治化进程曲折,受到国家政策、地方财政、官员投入等因素的共同制约。这表明,官府对地方事务的态度会因其与国家关系的紧密与否而迥异,体现了明清基层社会自治化趋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荡口,位于无锡、苏州、常熟交界地带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境内,静卧碧波万亩的鹅湖一隅。这里有着密如蛛网的河道,精巧古朴的小桥,有着傍河而筑的老宅民居,镂花石板铺设的幽深小巷。荡口镇地处吴文化源头区域,始建于  相似文献   

3.
古代书院     
正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唐开元年间设立的丽下书院和集贤殿书院虽是宫廷图书馆而不是一种教育机构,但它却是书院名称之始。继此之后,唐代出现的一些私人创办的书院,只是士大夫个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中有几所如皇寮书院、梧桐书院、松竹书院等,已有讲学活动的记载,标志着以书院命名的教育机构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5.
嵩阳书院     
蔡晓娟 《社区》2012,(29):35-36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它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6.
关中书院     
韩星  李小成  韩歌子 《社区》2012,(23):32-32
走过400多年历史风雨的关中书院,依旧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和古代书院建筑风貌。一条主干道作为中轴线。将书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主体建筑如二门、三门、允执堂、泽园等都集中于轴线上,左右两边排列着5个院落,并以回廊相互连接,与主体建筑合为整体,对称严谨,典雅庄重。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它包括对书院的看法,书院的教学方法,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化功用等。本文认为,王阳明重视书院建设,将其视作研究、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阵地,其学几变而定于书院,其教亦传于书院,在书院的讲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思想体系。他在正德、嘉靖年间的努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互为表里、一体发展的趋势: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一次推动了书院的勃兴。  相似文献   

8.
白鹿洞书院     
彭代国 《社区》2012,(20):30-31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山谷中。此处原为唐朝人李渤、李涉兄弟的隐居处,李渤曾养一白鹿自随。人称白鹿先生。以后李渤为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创建台榭,号为白鹿洞。至南唐时这里建为“庐山国学”.北宋初扩为书院。与嵩阳、石鼓、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1179年,朱熹为南康知军时.曾在此主持教务和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书院于是声名大振。以后,陆象山、王阳明等人都曾在此讲学。  相似文献   

9.
河东书院     
明朝正德九年(1514)春,河东百姓通过集资的方式,建起了一座河东书院,在之后423年的办学过程中,书院出了不少秀才、举人和清廉的官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座源远流长的千古文化名山,中国文化史上众多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庐山的史册上得到体现。在庐山文化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白鹿洞所体现的书院文化:浓重的隐逸文化色彩、完备的书院教育体系和典型的书院建筑格局。  相似文献   

11.
周维强 《社区》2014,(35):29-29
五峰书院藏于永康方岩寿山五峰固厚峰下的石室内。四围环绕着“五峰”。我说“藏”,因为这个书院的建筑原本就是借了寿山石室“因势利导”而成的。它始建于明朝中叶。书院西侧还有“学易斋”和纪念陈亮、朱熹、吕东莱的“丽泽祠”(俗称“三贤堂”),都是明代所建。  相似文献   

12.
东明书院是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创办的一家私学。元明时期的著名人士柳贯、吴莱、宋濂都曾在该书院讲学,为封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历史上有过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书院史上也应有它一席之地。我们根据实地察访和有关史料,对东明书院作一番考述,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近代学校前身之一,始於唐而盛於宋。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创后世书院之始。晚唐五代,高雅之士隐居山林,或筑庐读书,或建舍讲经,书院之称屡见史载。延至宋代,书院不独为学者名儒讲学论道之所,更是封建朝廷培养士子之处。在末代众多书院中,尤以河南的应天书院、湖南的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书院最为著名,世称四大书院。(一说有崇阳而无石鼓、本文从《文献通考》等多数史籍之说。)  相似文献   

14.
书院志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院志是一种专志 ,与山水祠庙志等同属于广义的方志。书院志的雏形为书院记 ,它定型于明 ,大行于清。书院志是研究书院史、哲学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唐宋以来,它为中国教育、出版、藏书、学术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伦常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的发展,沉积成一种独特的“书院文化”。而随着中华文明的向外传皤,书院也走向世界、书院文化被移植到国外,为传播中华文明并促进这一文明与当地文化结合,进而推进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书院文化向域外的传播,开始于明代,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凡具教学和学术研究功能的书院,因为其教学程度和学术水平的高低不同,自然形成了一种等级上的差异。一般而论,以家族书院、乡村书院为基座,由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联省书院,乃至全国性书院,构成了中国书院的等级之塔。本文即以县级书院为例,来探讨书院的这种差异和区别,祈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柳斌 《老友》2013,(9):20
  相似文献   

19.
兰山书院述     
兰山书院作为清朝政府在甘肃兰州历史上设立的最大省立书院,曾发挥过"造就人才之所"的作用,在甘肃教育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对兰山书院的建立背景、沿袭与规模、组织与学规等方面的阐述,可为有些教育研究者及现代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早在宋代,它与嵩阳、岳麓、睢阳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年间(1179~1182年),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在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南唐升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