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曾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能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一些汉字引起笔者的联想和感悟,由此阐发出智慧,咀嚼出鲜活,解析出科学,洞彻出理性,凸现出警喻。废废者,广发也。先人造“废”字,本有警示后人之意。睁眼看现实,“广发为废”何其多也:其一,广发财者为废。有人以为钱越多越好,于是全力以赴赚钱,不择手段发财。于是钱就多起来了,于是腰里有钱就“老子天下第一”了,就要玩得心跳了,就没道德良心了,就目无党纪国法了。于是有人便奢侈、…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2,(21):10-10
教育部联合国家语委近门发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限购”、“校车”、“房产税”成为年度最高频使用词汇。报告指出,2011——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亥、叙、微、党、债、卡、食、限、核、醋、乔”等,  相似文献   

3.
王汉生 《社科纵横》2009,24(10):112-115
汉字与政治权力有着不解之缘,与经济科技有着天然情结。汉字作为工具,只能听命于使用工具的主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和科技文化的传播者是它的主人。汉字能够沿用至今、长盛不衰,这基本上是由主人安排的。汉字是古图文明的“活化石”,同时还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华夏文化。汉字既然已将自己的生命融汇于华夏文明之中,那么汉字就不可能从华夏文明中分离出来,走告别华夏文明的另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改革汉字只能走尊重汉字的历史和命运、维护汉字的属性和职能的道路;唯其如此,才能将汉字改革得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4.
中日近代汉字改革运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近代汉字改革运动对比研究中山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肖平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就某种意义而言,正因有了汉字,中国人才得以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不仅如此,自汉字产生之日起,它也以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影响着其周围的国家和民族,进而形成了以汉字为纽带的...  相似文献   

5.
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旗帜。汉字构造的表意形态使其区别于印欧语系,并在“汉文化圈”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汉字的光荣传统;使用标准化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主权和尊严的象征。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汉字失范现象严重。强化民族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汉字规范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也谈“象”与“像”的使用和分工王大新“象”和“像”这两个字,经历了分久又合、合久又分的历程,因此,它们的使用一直比较混乱。在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像”被简化作“象”。当时简化的根据就是它们是同音包孕异体字,取义项多、笔画少的“象”代“...  相似文献   

7.
论渤海文字     
唐代渤海国,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字呢?这是目前仍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三十年代后,考古工作者在渤海的建筑遗址中采拾了很多陶瓦,其中有些陶瓦上戳印有“文字”或“符号”,这种戳印有文字、符号的瓦,一般称作“文字瓦”。“文字瓦”上的“文字”,多为汉字,也出现一部分字体殊异于汉字的“文字”(以下简称殊异字)和少量的符号。某些学者认为:“文字瓦”中出现的“殊异字”,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渤海造字,是渤海人除用汉字表达思想外的一种补充手段。①但是,由于他们搜集的“文字瓦”数量有限,所以,对“殊异字”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得出的结论也就很难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8.
“实学教育”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教育理念,其推崇的“实学”精神源于中国的宋明理学,又吸纳了西方实证哲学;“艺术教育”源于德国艺术教育运动,其信奉的“为艺术而艺术”“个人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是日本民众对国家意志的一次精神反叛。以李石岑、吕澂、丰子恺、蔡元培、鲁迅等为代表的留日学生在对两种教育主义进行取舍、统合和圆融的过程中,或将家国情怀孕育其中,以美育为救亡图存的通途,或将中华传统知识资源内蕴其中,以美育为人生实现的桥梁,又或将二者兼容并蓄,逐渐书写出现代美育观念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美、日信息化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和日本同为发达国家,在奔向信息化的道路上,两个“选手”一前一后,其差距时而拉大,时而缩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美日信息化政策、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体制、信息化社会意识诸方面分析二者的差距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汉字认知及左形右声合体字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字形是汉字认知心理过程和形声合体字研究的起点 汉字与拼音/字母——音素文字(以下简称音素文字)截然不同,汉字以形写意,而且形声义一体,是平面文字。而音素文字则代表声音,形不写意而写音,是线性文字。重形象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习惯,重形(象)也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无论是古体的“文”,还是现代的字,都以形为基础,就是占汉字90%以上的形声合体字也是在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实形声字中形旁(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汉字已高度抽象化、符号化,但因为汉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它至今仍保留象形象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台湾海峡介入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对台湾海峡介入政策的变迁殷燕军自1996年4月16日克林顿访日以来,日美两国就日美安全条约的再定义达成协议,并就日美安全防卫指针的修改问题提出中期报告,宣称在“远东有事”时,日本自卫队将一改过去“专守防卫”的战略原则,以“后方支援”等方式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2.
“丫蛋儿!”听见食堂阿姨的呼唤,德吉玉珍笑盈盈地紧跑两步上前,又一次说了声“鸡蛋”——虽然这样的回应早在两年多前就从误会变成了玩笑。德吉玉珍又对阿姨说,“前几天您做的面疙瘩真正宗。”——即使那道面疙瘩只是形似,但她还是品出了家的味道,和另一个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现代史中传统与现代化的四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近现代史中传统与现代化的四重关系乔清举把“传统”和“现代化”还原到历史过程就会发现,所谓“传统”,是近代以前的历史过程;而所谓现代化,其实是近代化,二者在英文里本来是一个词(modernization)。“传统”与“现代化”在西欧和东方有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14.
马多思 《东西南北》2011,(23):65-67
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尚未闭幕,中国新闻社自北京发出一则爆炸性新闻:北京首次举行“选美活动”!短短两个月问,选美风潮席卷全国,并震动西方。但,生不逢时,这场冠以“青春风采大赛”的选美活动注定一波三折。1988年,春节刚过,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的蒋和欣来到位于北京崇文区西河沿的“部长楼”串门。他的好友赵耀和张安东的家就在这里。赵耀是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作家赵寻的儿子,张安东的父亲张光年是中国作协副主席、组诗《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  相似文献   

15.
汉字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要了解汉字“简繁之争”的实质,必须回顾历史。从中国古代汉字崇尚的历史,到20世纪初汉字问题的三次大辩论,再到建国以来的汉字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既使一个字也会有 3千年的历史背景与积淀。书中列举了从汉字起源的传说起 ,到“龙”的传说、“风”的传说 ,“仁”的传说 ,“楷”的传说等可称之为汉字文化史上主导词汇的汉语 ,从汉字与文化、社会、人类生活等的关系出发 ,做了深刻阐述。全书共 2 74页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汉字文化源流探索@水上静夫 @凉水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古代与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古代是日本学习中国,近代则是中国学习日本,或者说,通过日本学西方。”这只是就基本情况而言。如果把古代与近现代的情况作更详细的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二者还有很多的不同。在古代,尽管也有时由于两国间的战争和政治上的事件,对两国问的文化交流带来一些影响和干扰。但总的看时间不长,比重不大,而大部分时间是在和平与友好往来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日本华文报刊的考察─—以改革开放后来日中国人发行的报纸为中心日本国立新泻大学段跃中1994年11月18日,日本新闻史上第一次“在日外国人生活信息报刊总编辑演讨会”于东京召开。会上,《留学生新闻》、《新交流时报》等7家外国语报刊的总编辑就各自的...  相似文献   

19.
调查     
《东西南北》2014,(1):10-10
调查样本:总计11233人,分为两个群体。一,专家学者302人。二,网友10931人。调查阶段:第一阶段,号家调查;第二阶段,网上调查。当前最具价值的丽10个汉字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昊丹 《社会工作》2008,(8):37-39
虽然港台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较为一致,但由于二者在历史背景、渊源及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二者在发展路径上存在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分殊。大陆应注意两种路径的结合,发挥政府与社会工作界的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