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自城市化以来,地方政府的数量急剧增加,大都市地区的政治结构呈现出极度分散化的特征,由此导致大都市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经年不决。对此,美国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案,其中涉及到地方政府间关系结构性改革的大都市区政府方案,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兼并,二是市县合并。这两种形式体现的大都市区政府的主要原则,来源于20世纪初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和市政改革的相关理论,它们是解释战后大都市区政府的实践及其得失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美国进入20世纪后,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很大变化,出现了大都市区。城市的这种新变化,在欧洲国家乃至日本、韩国等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是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现象之一,然而美国表现得更集中、更典型。目前美国是大都市区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200多个大都市统治区,其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60%。在大都市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地方政府体制出现"碎片化",成为解决大都市区经济与社会问题的障碍,甚至被认为是产生大都市区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对美国地方政府"碎片化"现象进行剖析,有利于全面、深刻把握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城市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更有助于我国当前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区政治碎化,一直是困扰西方特别是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区域主义理论认为,解决政治碎化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的出路,就是建立具有独立权威大都市政府结构。大都市政府一般是指大都市地区政府的结构或制度安排,根据政府的层次以及权力在不同层次政府间的分配,可以分为单层和双层大都市政府结构两种类型。在学者和政客的共同推动下,20世纪中期大都市政府改革在西方大都市区付诸实施。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潮之后,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都市政府改革在西方社会得到复兴。以科层体制为基础的大都市政府,对于推进中国大都市区治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管理型区域主义是美国大都市地区公共服务的一种供给方式,也是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构建协作关系的体制性渠道,是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组成部分。洛杉矶大都市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殊,分散化程度很高,为了保障各类公共服务的供给,众多地方政府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塑造了以县政府为枢纽,市县合约体制和服务专区为支柱的地方政府间协作体制。洛杉矶地区的居民通过竞争与协作的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市场,在维持郊区地方自治的同时,又能够获得高效的公共服务,为美国的大都市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美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大都市化。在大都市的快速进程中,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病始终挑战大都市区的治理能力。在大都市区治理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传统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理论的探讨与实践。传统区域主义立足于改革传统和公共选择视角结构性改革,新区域主义融入创新理念,主张在相关主体之间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提高区域性竞争力。美国大都市区的区域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但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区域治理思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面临很多难题,研究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理论和路径,对促进当代中国城市群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的发展为国家转型所依赖的城市治理,提出了大都市区域治理的挑战与困境.这种挑战与困境与大都市区域城市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直接相关.城市治理的区域主义范式认为,区域统治与区域治理理论是应对上述挑战与困境的所在.考察黄浦江死猪污染事件的各行为主体的行为,发现在缺失跨越行政区间的建制性大都市区域政府的结构限制下,区域统治理论所倡导的大都市区域协调机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作为类区域政府的中央条线部门作出的是在地化处理选择;同时,区域治理理论所关注的横向协调机制,做出的是理性的“反”区域治理选择.在此结构限制下,要达成大都市区域治理,在满足促成性条件的前提下,必须克服阻碍性条件拦阻.  相似文献   

7.
政府职能的问题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经济角色定位 :一是充当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与干预主体 ,二是充当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转型期我国政府经济角色有其特殊性 ,政府是市场缺陷的校正者、市场化的推动者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进程中的制度创新者。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 :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保证地方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和培育市场 ;实现充分就业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过程中 ,必须妥善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管”与“放”、“统”与“松”三个方面的关系 ,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 ,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推动政府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在全国展开,引发了诸多弊端。在此背景下,基于“诺斯悖论”理论,从分税制改革动因、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土地产权制度、转型期地方政府典型的“经济人”行为特征、“路径依赖”对以土地出让为主的地方财政获取模式的强化作用方面,分析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征用制度、科学划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土地财税收益的分配关系、地方政府向“城市公共治理者”角色转变、建立科学全面的政绩考核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新趋势,即多中心格局大都市区显著增长.洛杉矶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成为多中心大都市区的典型代表,因此部分美国学者称其为"洛杉矶模式".该模式的形成与汽车的出现、联邦高速公路计划、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不可分.该模式在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教训,对该模式的分析可以为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方政府是由一般目的政府、特殊目的政府及准政府组织构成的互不隶属的“百衲被”式体系,其内部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一体系赖以形成并发展的政治哲学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自主治理原则、司法调控原则、共同利益原则、政治和行政分离原则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地方政府的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形式上的多样化导向、政府间关系的合作化导向、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上的顾客导向、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导向、内部管理上的企业化导向。无论在构建基础还是在改革取向上,美国地方政府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特别地方政府改革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县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传统地方府际关系的矛盾冲突。当前我国地方府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市管县体制在其积极作用全面释放之后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地方分权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府际关系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省管县体制成为未来地方府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直接影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是较早试行省管县体制的省份之一,现已经走出了一条突破传统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行使上,我国宪法体制下的纵向分权具有分工性;在地方政府的产生方式上,我国宪法体制下的纵向分权具有分割性.由于我国纵向分权的模糊性,有必要借助于立法来廓清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共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前各地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尝试探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趋势,为各地方政府全面认识和操作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宏观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们较多注重对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宏观调控职能的认识,导致少数民族地方政府难以根据本地区的总量、结构、效益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体、长期调控,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稳定、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小企业集群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形成的对国有经济和外部资本的行为偏好,影响西部地区本地企业衍生、企业家成长和小企业集群稳定性,使地方政府的作用难以实现。究其原因,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层政府形成的“铁三角”博弈关系中,地方政府拥有对企业的地位优势和对高层政府的信息优势,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介入,可以改善原有的“铁三角”关系,抑制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地方政府作用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过渡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纵向博弈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渐进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向地方行政性分权战略,形成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格局,造就了地方政府独立的经济利益。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带有相当程度的对等博弈主体角色。地方政府业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目标取向的经济主体,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不仅对经济资源在二者间的分配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格局和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间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地方政府间府际合作水平,使地方政府间关系从"零和博弈"趋于"合作博弈"。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当前治理变革的趋势。从多维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间府际合作的"囚徒困境",在多视角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困境的消解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央实施的分税制客观上削弱了地方的收入管理权限,致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自给能力都出现方向性变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开始脱离正常的轨道寻求其他出路.于是,分税制改革便演变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变相的博弈.目前只有通过调整收入管理权限、改进省以下分税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使博弈迈上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同动员是当前及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协同动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应急资源区域协同动员特征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协调博弈模型的选择问题;研究仅有两个地方政府参与时,跨区域应急资源动员中政府间合作的关键要素和动力条件;构建跨区域政府间合作的对称协调博弈结构模型,分析在无约束机制以及有约束机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选择策略。认为:影响地方政府间开展合作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地方政府选择合作带来的净收益;二是中央(上级)政府的影响;三是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政府能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地方政府能力是政府能力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政府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能力总量、能力结构,制度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法治化程度不高,行为还不规范,能力结构还不合理等。在提升地方政府的能力方面,应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政体制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度化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