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有赖于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降低,子女对老人责任心增强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 ,老年人在家中地位的变化 ,传统孝道的被歪曲 ,教育的不利致使伦理道德滑坡等因素 ,使得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 ;广泛地进行家庭养老教育 ;组织好农村老年人的社区服务 ;资助鼓励养老家庭 ;增强养老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4.
戚晓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6):920-922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确切讲,是以子女供养为主,以社区和政府供养为补充的体系。根据多家调查估算,大概50%至70%不等比例的农村老年人主要靠子女供养,子女的经济帮助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来源。概要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养老仍维持相对完整的传统格局,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其一,农村的家庭养老虽然形式多样,但主要采取“在家养老”与“子女供养”相统合的传统形式。很多调研都证实,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与居住方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供养的老年人一般与子女共同生活居… 相似文献
6.
危珊珊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15-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而中国的老年人大多在农村,所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家庭规模和农村人口劳动力外流两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保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赡养老人的国家,孝敬父母一直是人们行为的伦理规范。在近代,由于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赡养老人只能在家庭内部进行。本文认为传统孝道是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非货币经济体制则是其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村家庭养老与子女支持愿望——基于对山东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方式,并且问题的关键也依旧是如何实现作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和基础的经济供养。大量资料表明,作为供养者的子女具备基本的经济供养实力,但这只是子女提供经济供养的可能性,影响子女供养由可能性转为现实性的主要因素除了作为被供养的父母的自身经济实力和需求愿望外,子女的支持愿望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在面临着迁移、子女数减少等客观支持资源不足的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家庭结构及文化的改变所导致的子女支持愿望不足,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客观"照料资源不足"和主观支持愿望不足的双重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当前我国农村主流的养老方式。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人口流动增加、家庭规模缩小等挑战,如何继续巩固和完善家庭的养老方式,并积极探索农民的自养之路,这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济南周边的几个农村社区为个案,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算是觑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10.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对巩固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促进作用.2018年底,国家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系统阐述了乡村养老的指导意见与措施,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1.
12.
在传统中国,农村老人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在社会变迁的冲击下,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养老困局的表层原因是孝道伦理的滑坡,而深层次原因却是农村老人缺乏可供交换的养老资源,因此,建立普惠性的养老津贴是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困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性别偏好的弱化与家庭养老的自适应——基于常州市农村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存在着一种"养儿防老"的性格偏好,但这一生育观念和养老文化在当代遭遇严重挑战。对常州农村地区纯女户与非纯女户家庭的比对调查显示家庭养老中的男性偏好已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无论是纯女户还是非纯女户家庭,在家庭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基本上趋于性别上的平衡,而养老的期望也从依靠于男性转而希望依靠全部子女。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收入差距的缩小和父辈收入的提高。调查表明,农村家庭养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即使在家庭规模变小、家庭出现纯女户的情况下,家庭仍然可以担负起养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子女是老年人经济抚养、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的重要依托,因而家庭是老年人供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世界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我国老年入D到2000年将上升到1048%。面对迅速涌起的“银发浪潮”和我国“本富先老”的社会现状,家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养老任务。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家庭养老是通过家庭代际关系体现的。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保障老年入晚年生活和家庭养老的重要前提之一。代际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代际关系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其既包括…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的家庭养老谈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形式存在的原因、作用以及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养老保障的做法,提出了我国农村养老应当采取社会统筹、个人帐户、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并提出了实施这种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影响老年贫困的一般机制,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对老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显著影响了老年相对贫困的发生率,成为老年贫困的主要诱因。基于此,本文对新农保制度提出改革建议:应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力度,并逐步建立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