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教育腐败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发生和治理都可以从人的本性去探究。自律与他律,前者注重调动主观自觉,后者着眼于强化客观制约,它们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治理腐败的基本模式,分别根植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人性假设,各自存在相应的缺陷。在分析两种腐败治理模式的人性假设与主要缺陷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反腐工作存在的不足,借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腐败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腐败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视野下的政府治理模式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治理在不同的社会中具有不同的模式和逻辑推演。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其逻辑推演是人性善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宪政治理为特征的,其逻辑推演是“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善治”为特征的,其逻辑推演是以人为本,即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团伙性腐败日益突出 ,要根治这种新的腐败现象 ,就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探讨根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违背所担负职位应有的义务及规范而不正确、不适当地运用公共性权利就是腐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们主观方面的活动、制度方面的原因和社会环境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当前,我国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封建余毒、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政策漏洞等诸因素造成的。必须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四大战略出发,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根除腐败。  相似文献   

6.
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消除这一毒瘤,我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严打.但是严打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我国的腐败问题正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文章运用经济学对于出现腐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腐败的危害进行经济学的解析并提出消除腐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其权力资源的增加,部分村干部的腐败问题逐渐凸显。结合村干部腐败的主要特征,从职责发挥冲突、相关法律缺位、职位权力与监管机制匹配程度低、村民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村干部自身内部短板等方面对村干部腐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加强村干部教育引导工作、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完善上级监管机制、积极发挥村集体内部监督力量的作用等方面防治村干部腐败。  相似文献   

8.
重复建设的效应、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复建设是指超过社会需求、低水平、低效益的多个同类项目的建设。衡量一个项目是否重复建设 ,要看全社会同类项目的供求平衡状况、该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及效益。出现重复建设的原因是 :传统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矛盾的影响 ,以及经济过热和预测失误的影响等。对于重复建设 ,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作为权力腐败的一种 ,行政自由裁量权腐败因其具有外部欺骗性 ,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 ,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腐败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以及近年来该类腐败正呈日增趋势 ,我们必须对其加强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实际措施。文章分析了行政自由裁量权腐败的内涵、成因和危害 ,并对该类腐败的治理与治理难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腐败治理可持续发展是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它是在长期反腐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机制,通过协调各种治理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长效反腐理念。在民主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流并体现出巨大治理价值的前提下,推动腐败治理民主化成为实现腐败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以往民主政治建设及反腐实践的积累,我国已逐渐具备了实现腐败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民主要件。在此基础上,要实现腐败治理可持续发展,就应当从治理民主化的角度重构腐败治理关系,优化腐败治理结构,改善腐败治理布局并完善腐败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政府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公职人员腐败现象,从人性、政治体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公职人员腐败蔓延、孳生的成因及机理,并提出了解决公职人员腐败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力求在有效遏制政府公职人员腐败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跨国界的腐败问题成为国际视野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目标。要彻底根除全球性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主权国家、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全球性腐败问题的有效善治。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要从源头上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为此,要狠抓教育,使人对腐败不愿为;制度创新,使欲腐者不能为;依法严惩,加大"腐败成本",使欲腐者不敢为.  相似文献   

15.
论青年腐败的心理成因及有效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腐败是我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自我意识”的畸形发展、个性心理发展的有待成熟 ,以及法律、道德观念相对淡薄、“原我”的缺乏制约的释放、变形的心理预期、朝夕相随的消极心理环境等青年腐败的心理成因。并以此分析为基础 ,提出了强化法制和道德教育、建构社会预警机制、改革现行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社会环境等有效防范青年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腐败不仅仅会对发生腐败的国家自身产生巨大危害,而且会破坏区域甚至全球的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和谐。因此,国际社会必须采取一致的步伐,全力合作共同治理腐败,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好是这一思想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腐败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必须坚决治理。揭示腐败生成的内在机理应从腐败产生的三要素即腐败主体、腐败对象、腐败机会入手考察。腐败并不是我国转型期所特有的现象 ,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因此 ,不仅在转型期 ,而且在转型后 ,都应时时提防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微现层面上对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主体进行社会心理分析,以了解其腐败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为治理腐败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腐败”成因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哲学的视角反思"腐败"的成因问题,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正视哲学视角在研究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哲学视角具有彻底的超越性和反思批判性,可以使人们在腐败成因问题的研究上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解放思想,使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更可靠、也更有创造性。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固定的社会分工是足以、至少是最能说明腐败形成的可能性原因。腐败成为现实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权力的界限及活动范围的模糊和权力的失控是腐败成为现实的客体方面的原因;人的私欲的无限扩张和为满足私欲而实施的活动是腐败成为现实的主体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