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晓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128-131,136
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由衔接手段支持的显性连贯和由非语言因素支持的隐性连贯。隐性连贯与不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语篇内存在统一的语域而后者没有。隐性连贯的存在有其社会和认知的基础,它有三个特点:它是隐性的,外指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2.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6):126-131
基于认知语用学理论,可以构拟一个存在于认知中并投射到语篇上去的连贯模型。此模型含交际意图和语篇结构组成的宏观连贯以及由认知次序、衔接机制和主-述位推进模式组成的微观连贯。适当使用这一模型,可以解释不同类型语篇的连贯,也使连贯作为术语区别于其他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3.
赵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25-129
本文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差异和辩证关系,旨在强调正确处理好衔接与连贯的向心关系和离心关系对成功的语言交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论语篇连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度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72-75
本文旨在探讨决定或影响语篇连贯的诸因素,归纳为八种,即概念联系、话题一致或相关、句子的逻辑顺序、主位和述位的位置、连接手段、自由联想、语法正误以及共有知识。 相似文献
5.
陈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92-95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篇章分析的关键概念。语篇连贯是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交互作用的结果,显性衔接带有明显的语篇标记,而隐性衔接无形式标记,对衔接手段的识别影响到对语篇的理解。在解读语篇时,读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语篇连贯的显明性与隐含性,善于发现衔接,才能正确理解语篇的连贯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琴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76-79
英、汉语篇都具有两种连贯方式,即显性连贯与隐性连贯。显性连贯的语篇使用各种明显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和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下义词、局部关系词和搭配等词汇手段把语篇中不同的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而隐性连贯有赖于语境和语用知识的推导。“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对没有形式上的衔接的语篇连贯颇有解释力,读者掌握的文化知识,包括话语发生时的特定情景对语篇的连贯解读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Halliday&Hasan(1985)提出了衔接和谐理论,并力图以此衡量语篇连贯的程度。但衔接和谐理论对语篇连贯程度予以定量分析的理论目标与语篇连贯的盖然性特征相抵触;其衡量语篇连贯程度的三项参数在考察对象和具体操作手段上也存在不足,因此,衔接和谐在衡量语篇连贯程度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同时,语篇连贯也并不一定蕴涵其在衔接上的和谐。但是,衔接和谐理论有力地推动了“语篇连贯具有不同程度”的思想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姚军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7-51
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影响语篇连贯有多种因素 ,语境则是其中之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拟对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功能进行分析 ,探讨语境与连贯之间的关系 ,揭示语篇连贯的某些成因与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訾韦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0-132
随着语篇语言学(Text-L ingu istics)在20世纪60年代的崛起,语篇的连贯功能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语篇连贯是指意义上的连接。传统上,语篇连贯的研究是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角度来进行的,它主要侧重于表层意思的研究,而忽视了语篇深层意义的探讨。其实,连贯不是 相似文献
10.
朱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0-81
连贯是语篇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把语篇各个部分信息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因子。本文从局部、全篇、显性和隐性四个方面对语篇的连贯特征进行探讨,并根据这些特征建立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建立最佳的外语学习课堂,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罗迪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语篇连贯的主观性是言语交际中通过交际主体心智或心理表征建构起来的连贯性所体现出来的立场、态度、感情、意向等主观意识.它对语篇的连贯性具有构建作用,主要体现在:语篇连贯的"自我"印记与"意向"印记.因此,理解与把握这种主观性,是研究语篇连贯性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语篇连贯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 ,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的显性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前提条件 ,本文对此作了批评 ,并以斯佩尔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点 ,集中讨论用关联认知方法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13.
语篇连贯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的显性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前提条件,本文对此作了批评,并以斯佩尔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点,集中讨论用关联认知方法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14.
喻惠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4):51-54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传统研究仅从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入手来论述语篇的连贯性,注重分析语篇实际行文中的语法和词语,忽视了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认知作用。本文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语篇连贯的认知作用和意义。语篇连贯的生成和理解是基于语篇实体的动态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境支配着意义的交流,同时也是实现意义的非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15.
薛小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
语篇的产生和理解是交际双方共同协作的过程.连贯性不仅是语言使用者在建构语篇时赋予语篇的属性,还与语篇接受者的诠释有密切的关系.语言使用者应用三种机制促进语篇连贯:话题理论、主位推进和衔接手段,三种机制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语篇接受者对连贯性的诠释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与语境知识密切相关.鉴于口头话语本身固有的特点,合作原则和副语言特征对话语连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申丽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
连贯是语篇的立身之本.它指的是语篇单位之间在意义上的相互制约和联系.这种意义上的联系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即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如何识别这种联系是能否正确理解语篇的关键.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探讨它在构建连贯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1):62-67
语篇连贯分为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显性连贯主要是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在语篇的表层实现 ;而隐性连贯则是通过语境、世界知识、常规关系、共有知识等隐性手段进行语用推理在语篇深层上实现。本文主要探讨语篇的隐性连贯及其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