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汉字延续传承了几千年,经历了许多阶段,具有诸多艺术特征。它作为造型元素运用于标志设计中,能显示出独特的视觉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必将以其独特的个性,发扬民族艺术特长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精神又有时代精神的汉字标志作品。  相似文献   

2.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发展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汉字不仅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视觉符号魅力。整合汉字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人文精神等汉字文化特征,将汉字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立象”与“尽意”的角度探讨汉字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文化的关系,通过对汉字文化的深层意蕴的挖掘,可以开拓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新思路和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 ,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 ,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 ,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标志设计的借鉴和启示,从传统色彩、汉字以及传统图形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形态及理念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汉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古代巫史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直接促进了汉字的形成;在发展中又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受众体使汉字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因为中国书法基于中国文化的根本载体——汉字,它是汉字的艺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中国书法,可以从中国草书的意象传统中得到充分的启示。“意象”两仪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理论和审美意象命题的基本方法论,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本体论思维的结果,体现了中国汉字之美和艺术性呈现的基本奥秘。草书在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字的意象化传统,并在其中融入了汉字书写特有的创造性和审美表达路径。具体而言,草书以尽意摹象,减笔连笔,简体通假,浓淡飞白等艺术手段,使得汉字书写达到了意象表达和艺术审美相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意识的增强,标志作为塑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的视觉符号,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开始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志设计应该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应该能够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朝多元化和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设计师开始不断的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在中国,汉字图形化标志已经发展得非常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一个世界文化相互冲击的时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字形与字义的发展演变同样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冲击。而且在整个20世纪中,现代设计在全球迅速崛起和发展。而作为中华文明精神载体的汉字,其现代设计理念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今,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建立完善的现代汉字设计字体体系,就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认识汉字的发展演变历史,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汉字字形、字义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变革,并从字形、字义、字体上阐明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旨在说明中国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和外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书法史。  相似文献   

10.
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汉字及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与启迪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和认识它,从而充分发掘其中包含的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利用汉字进行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文字学的先声──孙诒让文字学新论丁晓虹表意汉字的独特品性使得中国语言即是字的语言,中国文化即是字的文化。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汉字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中国历代学问家无不注重对汉字的研究,文字学成了研究一切典籍的根...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正处于汉字电子化变革的最高潮,汉字在电子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成了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最紧迫、最复杂和最核心的文化命题之一。汉字,目前有确切考古证明的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中国  相似文献   

13.
汉字书写和东方文学曾对詹姆斯.乔伊斯的主要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乔伊斯在都柏林时便开始接触东方历史和文化,并将东方文化知识表现在从《都柏林人》到《芬尼根的苏醒》的全部作品中。汉字书写的基本元素拓展了乔伊斯对东方的认知,影响了他的视觉文本观。乔伊斯的'东方时间'和他那源于汉字书写的现代主义视觉意识在《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苏醒》中均有表现,同时从中国印刷史来看,其小说的空间结构也反映了汉字书写传统。汉字书写显著的垂直特征和文本评注传统与乔伊斯作品将空间、听觉和垂直融为一体的创作特性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语境下,汉字形体结构复杂、同音字多、汉字数量比较多等特点使得汉字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同时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当下汉字的科学化研究能对推动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汉字历数千年而不褒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走向,汉字在近百年来各种严酷挑战面前的无比强大的生命耐力,汉字和拼音文字相比其自身潜在优势的逐渐被揭示,汉字在新科技革命中的适应力以及汉字在参与创造中国文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它在国际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几个方面,阐明了汉字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提出了汉字发展前景无限广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汉字构形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有效分析汉字结构和演变规律的方法,在汉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即以分析汉字古今字形为出发点,探讨了汉字构形理论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作用。目的在于探索汉字构形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而找到一条有效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跨民族汉字教学指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汉字属于表意体系文字,汉字教学应该密切联系汉字表意系统,同时关注汉字现在发展状况。理据追索和形体归类相联系,以汉字教学带动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本、生活是汉字传承的载体,只有深入挖掘传统经典文化,从生活中寻找第一手材料,将汉字在生活中保存的原始"活化石"展现给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意义的嬗变,并深刻体悟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汉字传入以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其在使用和假借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中包括平假名、片假名,还包括表现日本文化特色的国字。严格的说,中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两个使用汉字的国家。本文主要考察了汉字在日本最初的用法,论述了假名的产生过程以及日本国字的释义,对与中国汉字相关的几种日本文字做简要、基本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乳交融,形成了汉字及汉字文化的系统,它记录了汉文化的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研究汉字,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及其对世界其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