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岩 《小康生活》2005,(5):19-19
萝卜籽 寿命5年,使用年限1—3年,存放1年后的萝卜籽种植后,萝卜的叶片不旺盛,而肉质根却表现出明显优势,其产量明显高于新籽.新萝卜籽表皮光滑,略有光泽,有清香味,用指甲压成饼状,油脂较多:陈籽表皮发暗无光泽,常有一层“白霜”,用指甲压后易碎,种皮易脱落,油脂少。  相似文献   

2.
哨鹿     
张港 《可乐》2010,(7):70-71
哨鹿是老满族的习俗,就是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围猎群鹿。哨鹿的秘诀全在哨子上,一只鹰骨哨,又叫人哨,是指挥猎人的;一只桦皮哨,又叫鹿哨,能模仿出鹿的种种叫声,引导鹿进入预定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鲍海英 《社区》2013,(5):27-27
读弘一大师的传记,记住了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的: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箸小心地夹起放进嘴里,似享用玉馔珍馐。“在他.什么都好,旧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萝卜好,白菜好……”令人难以想象他是备受人敬仰的人物.原本生长在“高白马万两金”的富贵人家。  相似文献   

4.
通过找出《说文解字》中从鹿的字和与鹿有关的字,透过它们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意义,找出鹿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且进行分类。鹿在中国文化中有象征政权或帝位的意义;象征君子贤才的文化内涵。通过分类梳理出鹿文化的不同发展脉络,发现其一直伴随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鹿类动物的发源地之一,人工养鹿历史悠久,众观古籍诗词和考古学。本文追溯中国鹿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中国的鹿资源、鹿文字的形成与演变,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社会文化现象,以及鹿文化丰富多彩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红山诸文化中鹿崇拜现象频繁出现,如:鹿首玉龙,饰有鹿首、猪首、鸟首灵物的陶制礼器,各种鹿形纹样的器物、装饰品,殉鹿墓葬等。而在北方古现代猎牧民族中,“鹿文化”也十分发达,并延传至今,如著名的鹿石、鹿岩画和北方萨满教的鹿神、鹿崇拜礼仪及民间尚鹿习俗等。鹿崇拜是北方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传统和典型的图腾崇拜遗存。这两种文化虽然在时空上相隔千年,但在地城关系和文化特点上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人们在做萝卜的时候,大都是拿起整个萝卜,洗净、去皮、切块.然后或炖或炒或拌,一道可口的下饭菜肴就成型了。  相似文献   

8.
积雪草 《社区》2011,(9):64-64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把萝卜和白菜放在一起说,因为身份匹配,价值等同,放在一起说好像天经地义。把鲍鱼和白菜放在一起说,似乎有些不够厚道的嫌疑。鲍鱼美味,营养,珍稀,价格可观,相比之下,白菜就显得稀松平常,价格便宜,一年四季餐桌上都能见到,是平常百姓家的大路菜,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中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满-通古斯语民族,大都有过使用驯鹿的经历,也曾将鹿作为重要神灵崇奉。自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驯鹿丧亡殆尽之后,鹿崇拜也随之衰亡。鹿神的消亡尘封了一段满-通古斯语民族萨满信仰的重要历史。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7,(4):7-10
鹿较早地进入了远古先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维系先民生存与繁衍的食物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对鹿的长期体悟与审美感知,鹿作为审美对象逐渐由具象层面升华到神灵层面,成为护佑人们趋吉避凶、求仙长寿的吉祥神,部分满足了古代人们的宗教关怀需求。汉画像石中的鹿形象除了少部分日常生活层面,大部分都已神化,这是古代人们对鹿的文化审美的生动体现,对鹿的神化及其崇拜形象表达了古代人们的原始信仰。鹿形象及其文化职能属传统祥瑞文化的范畴,同时,对作为吉祥神鹿的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世民俗文化及社会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爆笑     
《成才与就业》2011,(20):53-53
打饭 那天中午到学校饭堂打饭,排在我前面的同学对厨师说:"给我一份那个茄子。"厨师:"那是土豆条。""啊,那不要了,打那个冬瓜吧。"厨师:"那是……萝卜。""这是冬瓜的话那又是什么?"厨师:"那是豆腐。""那还是来个土豆丝吧。你们怎么又做土豆条又做土豆丝呢?"站在她后面的我看着她指着的豆芽菜,差点哭了。  相似文献   

12.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3.
秋末晚菘     
何健平 《社区》2014,(32):61-62
菘,是白菜的古名。古人评论蔬菜的滋味,推崇“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韭为何物,尽人皆知。开春以后的头刀韭菜,鲜嫩当令,滋味自然是没得说的了。至于白菜,要说秋末的最佳,则是因为白菜虽一年四季都有,但要过了霜降,经过霜打以后,吃起来滋味才特别鲜美。  相似文献   

14.
《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一文推出的"蒙古先民以'鹿'为图腾,'狼'是突厥人的图腾"以及"突厥以狼为母系之始祖,以鹿为父系之祖,而蒙古人则称狼为父系之始祖,鹿为母系之始祖"等见识,存在诸多疑问,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料基础薄弱,论据不充分,从而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世俗白菜     
刘文波 《社区》2011,(3):42-43
白菜很普通,这是一种充满世俗味道的蔬菜,一如平凡的人,平凡而有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岩画点,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鹿图像在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数量仅次于牦牛图像。通过对鹿图像的综合考察,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A型风格距今约3 200年~2 500年、B型风格距今约2 700年~2 300年、C型风格距今约2 300年~1 100年,从A型风格向C型风格的演变反映出了鹿图像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B型风格的鹿图像不仅受到了北方草原斯基泰风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西藏岩画中鹿图像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年代为7—8世纪的联珠大鹿纹锦,织锦中大角鹿的形象与中国传统梅花鹿相去甚远。以这类织锦为研究对象,对其出土情况、艺术与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织锦中大角鹿纹的源流。研究认为,联珠大鹿纹锦属于经线加Z捻的中亚式斜纹纬锦,很可能是由粟特工匠织造并经由丝绸之路输入吐鲁番地区,这类织锦的盛行受到了中亚、西亚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澳洲吃野菜     
李北兰 《社区》2008,(2):46-46
澳洲蔬菜之贵,常常把我们这些来自“天府之国”的华人吓一个趔趄:1澳元(折合人民币6元多)一把小白菜,两澳元一根萝卜,4澳元一个白花菜,7澳元一公斤藕……  相似文献   

19.
鹿忆鹿的<傣族叙事诗研究>有开阔的跨文化视野,她把傣族叙事诗放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圈,古代百越民族文化圈,中华文化圈及其他相关异质文化系统的大背景上进行广泛的文化比较,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众多作品中傣族文化与他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情况,是一部富有开拓意义的比较文化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