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在翻阅新刑法时发现一个原刑法没有的新罪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晨练时我请教了几位老同志,他们对此罪也都感到陌生。请在刊物上作个通俗解释。乃文乃文同志: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修订后的新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否合法的行为。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廉政制度,其特征是:(一)行为人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二)行为人不能说明这些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根据新刑法第39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  相似文献   

2.
诈骗罪的财产处分除了客观的财产移转之外,还必须具备处分意识。本文首先介绍了处分意识是否必要的学说纷争,并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最后笔者提出了被害人的处分意识的内容应当是对处分对象具有一般人的相当具体的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问题,学界尚存争议,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是否成立盗窃罪的问题。本文尝试着结合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及有关牵连犯、吸收犯等基本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具有十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以刑法的严厉手段来惩治和震慑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文中在讨论本罪司法认定的基础上,提出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几点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以集资名义敛财的现象逐渐增多,并显示处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既严重扰乱金融监管秩序,又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特别是集资诈骗案件,其往往涉及的被害人人数众多,涉案金额较大,取证困难。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关涉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定性问题。立足于现有研究与司法实践,确定其标准、统一其尺度,对于准确处理集资诈骗类个案,有效规范金融秩序和投资行为,及时预防重大经济犯罪并制约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经济向着产业化的发展,随之网络虚拟物品也走向了商品化。存在于网络世界的网络虚拟财产呈现成千上万的形态,不是单一固定的。但是大体可以分为二种:一是广义的虚拟财产,即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的专属性的虚拟财产:二是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特指具备现实交易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只包括那些网络玩家通过支付费用取得、并具有在离线交易市场内通过交易获取现实利益的可能性的虚拟品。本文仅对狭义的虚拟财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各种网络谣言也甚嚣尘上,从2013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到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社会秩序视野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与寻衅滋事罪都涉及对"虚假信息"的认定问题,由于"虚假信息"认定标准十分模糊,明确其认定标准格外重要,需要完善的分析和解释,秉承刑法谦抑性原则和保障言论自由精神,应当从"虚假信息"内涵、程度及信息范围等方面深入考量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盗窃罪、诈骗罪作为两种传统型、多发性、常见性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两者均为侵财类犯罪,主观犯意相同、客观行为也具有相互交错的情况。导致司法实践中常常引发争论。  相似文献   

9.
论语数字     
"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人够资格‘裸捐’的,反正我不够资格,对这个游戏规则一定要弄清楚。"——对吸引眼球的"裸捐"新闻,我国体育明星的"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说。"我建议下次修订刑法时,将公车私用纳入‘危险驾驶罪’。"——郑渊洁称公车私用和酒驾异曲同工,都是驾驶机动车危害他人,前者危害财产,后者危害生命。"你也是生活在北京吧,为这点事不至于,到时候给个人惹麻烦!"  相似文献   

10.
刘洁 《现代妇女》2014,(5):136-13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既完善了我国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也推进了我国立法的国际化,但自本罪入罪以来,其功能并未被有效发挥。囿于本罪司法实践性不强,本文建议增设与本罪对应的行贿罪、明确"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增设对国家工作人员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量化本罪的量刑标准,以期加强本罪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程琳 《现代交际》2012,(11):26-2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开放,金融犯罪日渐增多,贷款诈骗罪就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种犯罪.对于贷款诈骗罪我国《刑法》第1 93条对其做了相关规定.由此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对于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座谈会纪要中对其做了相关的规定:“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这一点笔者存有疑义,通过严密的分析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施行财产公示前,先要完善中国的税收申报制度、财产继承制度、收入确认制度。只有我们知道了官员的财产是怎么来的,才可以用财产的增减来衡量是否存在职务上的犯罪。同时,审计机关也由之前的"审计风暴"模式向"免疫系统"模式转变,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与机制,远比查处多少个贪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许诺 《现代妇女》2014,(5):138-138
正一、如何认定诈骗罪中受骗人的处分行为[基本案情]A假装在商店购买西服,售货员B让其试穿西服,A穿上西服后声称去照镜子,待B接待其他顾客时,A趁机溜走。若A穿上西服后,想B说:"我买西服需征得妻子的统一,我将身份证押在这里,如妻子同意,我明天来交钱,如妻子不同意,我明天还回西服。"B同意A将西服穿回家,但A使用的是假身份证,次日根本没有送钱或西服给B.[争议焦点]在诈骗罪中,如何认定受骗人是否已经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占有。  相似文献   

14.
抢劫行为自古就是刑法所严厉打击的对象,因其产生严重的人身与财产的侵害性,给公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我国现行刑法体系规定了入户抢劫为八种法定刑升格条件之一.因为“户”在百姓心中应该是安全的归宿,灵魂的港湾.新的《刑法修正案八》也规定入户盗窃不需要计算数额.同时,我国刑法规定了转化型抢劫.将几个规定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了罪刑是否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优士丁尼罗马法到近现代民法,大多数民法典对行为能力欠缺者及监护人都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由于我国当时与前苏联的友好关系,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便借鉴了苏联模式对监护人采用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直至《民法通则》制定之时,在原来基础上加上了对行为能力欠缺者采取公平责任原则.新近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延续了《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解释论上,该条的第1款是主要条款,第二款是对第一款的补充说明.与被害人发生求偿关系的只有监护人,而被监护人则与监护人发生责任分担关系前者为外部关系,后者为内部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将行为能力欠缺者作为被告.确定了被告的侵权责任之后,然后再指出其责任应由其监护人承担.对行为能力欠缺者是否有财产、是否应从其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也不予理会.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入刑,这一刑事立法行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是否适用缓刑、自首、共犯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对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阐述,亦在使醉酒驾驶的司法适用更加明确,促进危险驾驶罪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告诉才处理案件在我国采取"绝对自诉主义",在程序上尽管可以避免公权力对家庭的不当干预,但受虐儿童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长此以往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犯罪,而案件最终需要通过公诉途径解决。《刑法修正案(九)》就虐待被监护、看护人,新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并对第260条虐待罪第3款"告诉才处理"进行了限缩。但受传统政治哲学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司法实践中限缩的告诉才处理,在诉讼启动的裁决上难以衡量。而家暴虐童行为追诉方式的公诉化,不仅是对寻求不同代际之间正义的积极回应,还是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必然要求。此外,应综合考量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能否有效衔接,从而使得修法的预期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传统旅游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与目共睹,但现今的电子移动网络时代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发展结合移动网络以其独特的方便性、高科技性,不断受到广大旅游业客户、旅游景点以及旅游业企业的钟情,如我国3G、4G移动网络速率的不断提升更加方便了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参与到旅游中,这也使得"智慧旅游"应运而生,被广泛认同。本文阐述了电子移动网络时代在旅游业中的巨大价值,分析了大数据及其挖掘在"智慧旅游"中的必要性,总结出了电子移动网络、大数据及其挖掘相结合发展"智慧旅游",为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通过。文中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并结合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之规定,浅谈一下笔者对醉酒驾驶入罪的依据,以及危险驾驶罪的法律规定之不足和修改的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8年3月20日Uber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世界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击路人致死事件,引发社会思考。在法学领域尤其是刑法领域,需要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交通肇事或者其他潜在的刑事风险进行前瞻性的思考。通过阐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传统的交通肇事罪的入罪理论,对比确定自动驾驶技术之下交通肇事罪的入罪挑战,再结合国外立法经验,提出包括制造商、研发人员在内的责任承担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