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理想人格的分析历来受到各派系的深入研究,其中儒家学派对此有研究为孟子、荀子。荀子的理想人格理论结合人性论思想,将"士、君子、圣人"分层次展现不同的理想人格形象。对人格的完善,荀子看到要想将人本性恶有改变,就应该对人格进行"化性起伪"。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才观的进一步发展和儒家文化的创造性作了完善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战国末叶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稷下学宫"最为老师""三为祭酒"。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自然观方面荀子提出"天人相分"论;在历史观方面荀子提出"群而能分"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化性起伪"论,在政治论方面荀子提出"礼法结合"论,在认识论方面荀子提出"天官意物"论,在逻辑学方面荀子提出"制名指实"论。荀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特点包括,朴素辩证法与朴素唯物主义相结合;朴素辩证法具有一定系统性。荀子朴素辩证法的历史地位,先秦朴素辩证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赵国思想家荀子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以"稽考先王之典,以待王者之兴"为追求的目标,其作为寓言体文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郁离子》中《楚王好祥》有珍贵的荀子史料,虽为寓言,但内涵丰富;与荀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后,可见刘伯温对于荀子理解之深切,用心之良苦。明清以来,荀子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儒家道统"孔孟"之后不可或缺的圣人,刘伯温塑造的荀子寓言形象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家道德文化的先驱,在各自的道德教育理论中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如孔子的"学"与"思",孟子的"存心养性""反求诸己",荀子的"化性起伪"。对孔孟荀道德修养方法进行初步探究,可以从中寻找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位思想家。"性恶论"是荀子独具特色的思想,其所有理论都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教化,学习积累德性以达到"圣人之善";在义利观上,他从现实的角度引导人们在"好利"与"好义"之间权衡;提倡隆礼重法和德治法治相结合,关切百姓的合理需求。总体来说,荀子伦理思想还是强调"礼义"的教化。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是一个以"礼"、"法"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文化生成时期的一个思想精粹。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仍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荀子顺应时代要求,批判吸收了各家之长,成为战国后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荀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是和谐模式。"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更是将和谐作为其道德理想的最终目标。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其哲学思想中更是散发着和谐的光芒。本文正是以荀子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人、自然、社会为纽带来阐述荀子哲学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并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盛行的"禅让"思想,激发了"燕王哙让国"与"赵武灵王分国"这燕赵两国的内乱。赵国思想家荀子在青少年时代曾亲自入燕,认为"禅让"思潮实乃"浅者之传,陋者之说"的"虚言"。随着老年荀子执政兰陵,特别是目睹了楚考烈王与春申君微妙的君臣关系与楚国岌岌可危的天下大势,其禅让思想进入升华期,集中表现在《荀子·成相》对于"尧舜禅让"的赞美。可惜,老年荀子的禅让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表露在文学诗赋之中,随着春申君之死,中道而止,没有形成像《正论》那样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战国中晚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儒家"礼治"思想。其未照搬儒家原有"礼治"学说,而是对人性论做出自己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礼",以礼化性,实现内圣,隆礼重法实现外王。荀子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延续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正统。  相似文献   

12.
青年“无所谓”心态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年无所谓心态是青年在试图解决问题时产生两难境地时选择的第三条道路,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然而青年自身在接受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意识"误读、价值失衡、责任心薄弱、信仰失却是其更为本质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和根据青年的特点,对无所谓心态应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对人的关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在自然属性并无差别,但人性是可塑的。孟子从自然属性出发,提出"人性善";荀子从社会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对人性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产生,既与提出者的家庭背景有关,也与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先秦人性论理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与荀子都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人物。有趣的是,他二人同属于儒家,但在人性论方面的思想却截然相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追究的。其实,每一种学说都深受其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的诠释必然不会相同,否则,后者诠释的意义何在?孟子与荀子之间关于人性论的诠释,正是体现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5.
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闡述許多哲學概念,其中把"利"也作為重要概念提出,這與孔子、孟子罕言利的態度有很大區别,而與荀子重義也重利的觀念吻合,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相適應。以下試通過與荀子思想的比較,逐句解析《殷高宗問於三壽》關於"利"的內涵。  相似文献   

16.
"乡绅"是英国近代以前就已经出现的一个典型阶层,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论述,进行归纳研究,主要对英国乡绅定义的界定、兴起的原因、过程以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范缜的《神灭论》是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荀子、王充等前人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形神相即""形质神用"为主的形神论观点,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范缜的形神论内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云随天候而形成或厚薄或阴晴的变化,因其自在卷舒仪态万千,在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理想色彩.古人言,"仰则观象于天",主要是基于云气聚散所反映出的日月星辰等种种事物的意象变化.因此,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云、雷纹样(统称回纹).随着历史的发展,云成为诗人和画家倾心的审美对象.《诗经·小雅·白华》中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屈原《九歌·东君》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的描写,曹植《洛神赋》用"轻云蔽月"来形容神女的美,《庄子·天地》中也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愿望.以云为主题的诗赋也很多,著名的有荀子《赋篇·云》、西晋陆机《浮云赋》《白云赋》以及晋成公绥《云赋》、杨乂《云赋》等.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哲学大师荀子在《天论》篇中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实现"与天地参"要"制天命而用之",在顺天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天。  相似文献   

20.
汤晓晖  邱靖 《现代妇女》2014,(8):355-355
先秦是人性论的繁盛时期,探讨人性的理论很多,这其中最具典型理论意义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通过对孟子与荀子人性观的对比,明晰孟子和荀子人性观众的同异点,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看待人性,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