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关注对象,本文详细阐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并进一步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新理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功祥 《现代妇女》2014,(11):97-97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它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推动和发展,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进程呈现了一个连续性、一脉相承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青春哲学"思想是李大钊前期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寻求中国发展的道路而做出的伟大尝试,为其后期走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如把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纳入革命史化和政治化的框架里,就势必不能体现中国社会学的特质,反映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因为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学,不是中国社会史的直接的延续和发展,而是变外来(西方社会学)为内在(逐步形成中的中国社会学),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等社会学学说,则是共产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及指导革命实践的思想武器。与理论社会学相对而存在的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的升华,集中概括了社会学的应用性,它在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但都是按照中国特点去把外来的思想文化加以中国化。无论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学,坚持继续中国化的宗旨,都是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经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因而成为新的经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科学准确地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把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意义。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依旧是复杂的,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蕴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孙格  张丽 《现代交际》2023,(11):49-56+122
近代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封建话语危机在西方资产阶级话语引导乏力的背景下,陈独秀凭借自身话语建设热忱和优势,通过演讲、创办报刊、翻译著作等方式,着力阐释“唯物史观”“阶级争斗”“武装斗争”等话语,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启迪了中国革命力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而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创立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代东方的四大发明,而现代中国的复兴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从西方的输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两个相互相成的运动:一方面是一切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先进的物质文化成果向落后的地区传播和扩散;另一方面则是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利用人类物质文化的新成果,抓住一定的历史时机赶上和超过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从而打破原有的格局,人类社会在这平衡不断被打破,又不断被重新建立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对先进物质文化成果的任何偏见或轻视都将给本民族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以及现有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每个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这些研究者将马克思的理论循序渐进地应用到不同的阶段当中,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被不断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被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提到过两种社会形态,分别是社会"三形态"说及"五形态"说,这两种具有不同图示的社会形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缓步向前的。二者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切社会形态,但二者的发展趋势无疑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发展态势。在研究二者时,须回归到文献中去,从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脉络出发,从时间上的发展逻辑及二者的理论内涵出发浅析二者的关系,通过研究进一步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在丰富其"青春中华观"理论构建的过程当中,开创性地把马克思唯物史观和中国其时的现实境遇来了一次"激情碰撞"。这一碰撞,迸发出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中国阐释"的火花,极大地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奠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李大钊作为当时最先进、善于思考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中流砥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到迫切需要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中国,然后潜心探索利用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爱国救亡"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爱国行为,深深震撼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可以说,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一次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内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使国外先进的理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以为中国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中国化思想。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可以共存且共同发展是一个新颖且独特的现象。在这个现象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基石和借力点这一重要"角色",这样的"角色"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它的发展成果更加贴合社会和人民的思维与实践特色,也可以使它最终的发展成果高效率地为各种问题解惑,以及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性问题。立足于实践,马克思从主、客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历史发展的动力。他指出,历史发展既遵循客观规律,又由人积极推动,既有其客观条件,又有人的自觉参与,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代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厘清马克思历史发展主客观辩证统一思想,以期深度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思想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历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个体,人的解放也在向前演进,人的全面发展终将实现。其中,科学技术对促进人的解放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先进的科技创造越来越多,人的解放程度也会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4.
在面临巨大的危机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了中国崛起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是促进中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学的发展,已经使得它从单纯的记述历史事实和考证史料,跨入更加广泛的、对历史现象之间的各种联系(特别是因果联系)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的新领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假设与推理手段在史学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人类对于自身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从而成为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进一步掌握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在古代中国乃至世界都占有先进地位,然而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洋医学全面登陆中土以后,中医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悄然打破。民国以后,中医的地位日益式微,步入命途多舛、困境重重的尴尬境地。“五四”激进派中掀起的反中医思潮,既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必然的伴随现象,也是中国近代社会欧化思潮的必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任隆男 《现代交际》2014,(6):230-230
交往可以说是马克思进行唯物史观构建的基础性及总体性范畴,它不仅被融贯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不同时期,而且以实践为基础,强调人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周遭的人进行交往,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并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理论。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探讨了其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望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关键性人物之一,陈望道青年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理论体系的重要源流.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从"总体解决"的维度提出了近代中国青年解放的"国家方案",其核心要义在于把青年解放系于国家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前提之下.陈望道在秉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近代中国青年解放的制度性障碍是旧式婚姻制度,青年解放的基础在于冲破传统家庭对青年婚恋的束缚,让青年获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就是陈望道关于青年解放的"微观方案".陈望道青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早期发生域,并在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展现出全新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师资理念、课程理念以及管理理念四个方面分析其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其先进的教育观念,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借鉴其思想精华,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阐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论,进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根源。进一步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