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实践在塑造中小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以实现个性与传统的融汇对接,有助于开展以书法美感为基础的个性训练,正确把握心理特征与个性的关系。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脱离书法传统,错把习气当成个性,为了追求个性走入极端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论述书法实践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着重对书法在中国古代与现代所具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层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书法艺术本身蕴含的多质性、包容性与独特性,以期从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上进一步探索和认识这一独特民族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内涵与人文价值,为书法艺术在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师范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创作发展到当下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市场的干扰,包括传统底蕴的缺失,包括艺术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等,而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无疑是核心议题之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北京画院传统中国画研究中心2016年会的议题之一,"中国画离开书法还能走多远?"这样的议题对于当下中国画的现状与困境可谓抓住了一个要点,也引起了参会学者与艺术家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反思,指出了在个性理论问题上的两种极端倾向,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的对个性问题的误解,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个性理论。接着作者提出了个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并论述了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与集体主义、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应当坚持人的个性发展的辩证观。文章最后提出了实施个性教育的大体构想,强调更新教育理论、实行教育的整体改革对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学者很早就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旨归,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对人的发展的限固,西方学者也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析,本文主要阐述这两个方面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及外语界的学者在研讨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时研发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其理论体系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探讨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建构主义对产出导向法的启示。希望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重视起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产生的质疑,并在此方面做进一步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五彩气球门下,来自近10个系的选手们依次出场,面对台下来自各界的资深评委以及热情的观众,送上最自信的微笑。这是中华女子学院“真我风采”大赛的开场。之后的演唱、舞蹈、朗诵、演讲、器乐、书法等才艺展示、中英文双语才智问答以及“T”台个性秀给予了每位同学充分展现自我青春风采与智慧的机会。在中华女子学院,像这样的文化活动还有很多,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阿多诺的文化批判思想自其问世以来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历史性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为对阿多诺的激进批判立场与观点的认同与积极回应,也表现为对这种立场和观点的批判与否定。本文通过研究、查阅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理论的评价,归纳整理出这一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开始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虽然不少专家和学者对馆藏古籍的数字化进行了探讨,并对相关理论和做法进行了创新。但是,对于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却依然缺乏有效、全面理论为实际工作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同时,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快这一进程。文章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立足实践,通过调研查明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的成功案例、图书馆特性和共性的对比,对数字化过程中古籍数字化的基本构架进行分解,并寻求创新方案。以期对我国古籍数字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差异这一观点早就成为共识,性别差异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已广泛的为学者所关注,但在语言学方面关于两性语言特点和差异的研究却起步很晚。本文旨在总结西方性别语言理论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对2008—2018年间修辞学视域中的隐喻的劝说性研究进行了述评。国内学者主要将概念隐喻与修辞学结合起来,对隐喻劝说的理论作出相关的阐释,并进行了相应的应用分析;国外学者则注重实际应用性分析,研究对象更为丰富,研究方法将定性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起来,并产生了丰富的成果。这为进一步探讨修辞学视域中隐喻的劝说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同时,也明确了在阐释劝说过程及丰富修辞学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唐淑华 《职业时空》2008,4(4):131-131
广告作为现代营销手段之一,愈来愈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意识,其语言也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随着西方语用学知识的引进,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广告语言更是发展迅速。珍妮·托玛斯(Jenny 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为分析语用失误和文化迁移建立了理论框架,并与其他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一起为国内外学者指明了方向,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多年来,许多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和文章相继问世,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广告语言从语用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当前广告语言的研究,语用失误的文章不多,且多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这一领域,语用失误研究在层面上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国内对评价理论研究的近十三年状况,以期为评价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本文以《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对发表在国内10种CSSCI期刊与3种外语核心14年(2000-2013)中90篇有关评价理论的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回顾了评价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统计数据表明,自评价理论创立以来的十年里,中国学者不仅对评价的本质、评价系统的建构和分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对该理论在语篇分析、英语教学、翻译研究等领域的应用问题也作了许多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珍珍 《公关世界》2022,(2):145-146
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决定着人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离不开自然,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着的自然,与人类社会不断交互作为,自然是人类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与人类应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1]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并决定着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生态自然思想的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了我国学者关于自然概念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15.
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两个问题。近年,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发展理论引起了国家决策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各界学者陆续开展了发展理论及各国发展进程、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中,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有这方面的课题被列入国家重点课题,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分别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温家佳 《现代妇女》2013,(10):53-54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因为其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物权绝对性和债权相对性的观点,一时间很多学者认为这会导致权利逻辑体系的混乱,不宜采纳.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并经过学者们的研究阐述,现在这一理论已经基本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在我国,由于立法的缺陷,造成侵权责任与责任竞合理论的冲突与不协调,迫切需要改善,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大都以学科存在的方式来定义和研究跨学科。近年来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已有研究和跨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跨学科不仅仅只是一种学科存在的方式,而且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或思维方式。进一步挖掘跨学科的本质内涵,对于开展跨学科活动并促进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层面分析"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探析发展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为该主题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会话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基本是从会话分析的理论型和应用型这两个研究方向对国内的会话分析加以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近年来新兴的多模态会话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生命历程理论发展了近一百年,已相对成熟。在国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生命历程理论才被介绍进来。综合国内有关生命历程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文章从研究性质上将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发现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阐述,理论研究侧重在对关键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但是总体理论研究得不多,更多研究者是进行实践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用生命历程理论分析了我国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上偏向某一特殊群体,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定性研究。由于生命历程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只有二十几年,国内学者对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运用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成瘾问题是我国毒品问题治理的应有之义,但当前针对该群体成瘾原因的探讨存在静态呈现个人经历和理论演绎分析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完整把握青少年吸毒者使用毒品的经历,也难以为青少年毒品问题的预防和矫治工作提供有效借鉴。"毒品使用生涯"是西方学者审视个体吸毒经历的成熟研究范式,能够为动态理解青少年吸毒成瘾问题提供独特视角。基于15名在我国社会转型初期开始吸食毒品且目前保持良好操守的戒毒康复人员的深度访谈材料,将其毒品使用生涯划分为毒品消费阶段、毒品维持阶段和意义迷失阶段。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为个体心理演变与吸毒行为的发展变化,更是个人特质与其所处社会结构之间互构的结果。应对青少年毒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于协助他们重新建构起新的生命意义,不断追求和创造作为一名正常社会成员的主体立场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