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宝贵文化财富,一直是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层面上,融合说已经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把二者相融合有充足的原因、广泛的可能性和十足的必要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发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成果与文化精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推动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若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结果,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碰撞交流的同时也相互地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共通性,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马克思主义来重新组织内部结构,而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理论"本土化"并形成中国风格,二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教条。中国传统文化要在当代中国大放光彩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当代中国人民需要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结果,是当代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指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应首先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基本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辛,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社会融合为有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遍及世界。本篇文章即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至今葆有强大的活性和能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之一。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运用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承接历史、立足现实、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环境与发展的背景之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以及文化现代化等角度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内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使国外先进的理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以为中国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中国化思想。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可以共存且共同发展是一个新颖且独特的现象。在这个现象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基石和借力点这一重要"角色",这样的"角色"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它的发展成果更加贴合社会和人民的思维与实践特色,也可以使它最终的发展成果高效率地为各种问题解惑,以及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优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途径。但信息复杂交织,多元文化交融,消极思想干扰,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层出不穷,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应快速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建设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传播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充分应对新媒体负面影响带来的挑战,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媒体时代契合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总览学术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课题都是热门话题。这些热点问题都与一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因此,本文以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为新的时代背景,来重点阐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民本主义以及唯物论实践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通的契合点。两者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文化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黄琳庆  徐国红 《职业时空》2008,4(10):218-2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深入挖掘具有普及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之间的理论契合点、相通和共鸣性,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与精髓,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精神资源来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代表,博大精深,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重新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当代所谓儒家文化涵义较广泛,它不仅仅指孔孟之道,而是包括儒、道、释合一,并杂糅以法家、兵家、农家等诸学派的一种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认为,儒家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理念、企业行为各方面,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最核心部分。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至关重要。一、儒家文化为东亚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内涵和特征不断丰富,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同时也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如何厘清学界的研究分歧,进而揭示出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影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大同思想对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学术分野学术界关于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学术分野。  相似文献   

16.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成功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国情结合.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既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最高原则的又一追求,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学生作为我国优质的知识生产力,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落实质量不容乐观。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积极设计策略提高融合质量重要且必要,相关者必须对之加以重视。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策略三个维度出发,对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18.
文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关注对象,本文详细阐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并进一步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新理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文化中,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文化对成长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普遍性、价值观教育以及领导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只有充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才能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特别是形成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的理想领导人格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使二者有了契合的可能。另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二者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