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红 《现代妇女》2014,(4):189-190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患儿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干预方法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业成绩及社会化过程。多动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各种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心理创伤等,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发展最早和最持久的环境,是个体人格发展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往往是心理问题的发源地。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而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也是影响比较长久的教育。所以,本文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让读者知道家庭因素对幼儿多动行为问题的发生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贾婵娟 《现代交际》2014,(1):162-163
积极行为支持是以功能性行为评估技术为基础,通过系统地改变影响问题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来达到减少或消退问题行为、增加适宜行为的目的。问题行为的发生日趋低龄化,若儿童的问题行为在幼年时就已经存在,将会对其后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应尽早运用积极行为支持技术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实施干预。本文从实施有效早期干预的元素和积极行为支持在早期干预及转衔阶段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对积极行为支持在早期干预阶段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儿童参与既是儿童的一项权利,也是儿童感知生活、磨练技能、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受学业压力的影响,城市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和时间被缩小挤占,此时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理解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儿童参与行为和权利意识;儿童参与的权利意识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参与行为间起中介作用,而教养方式中情感理...  相似文献   

4.
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调查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获得干预方法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咨询机构的老师;家长熟悉的干预方法包括行为治疗法、感统训练法、药物治疗法、游戏疗法等:家长认为有效的干预方法是行为治疗法与感统训练法,认为无效的干预方法为药物治疗法与功能分析法。建议家长在选择干预方法时综合考虑家庭环境、儿童的特点、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干预方法的使用要立足于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感受,服务于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注意干预的生态效度以及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文章提及,笔者在新加坡有机会跟一位刚被逐出学校的年轻人保罗和他的父母会谈,从中发现保罗在学校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与他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社工在协助保罗时,如果只关注他的情绪和行为,而不处理其家庭问题,是不够的。新加坡一项针对多问题家庭的社会工作干预的评估研究发现,有效的社工干预包括三大元素:社工的长期跟进、原生家庭和其他亲戚的协助、社区服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知信息加工模型是分析和解释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理论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可以清晰地分析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信息加工步骤,并从中发现攻击性儿童与非攻击性儿童在这些步骤中存在的差异。而生理因素、情感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同伴关系和性别差异等,都是儿童社会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试就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特征,以及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诸种影响因素,作一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不同Stroop任务中干扰控制能力的表现,研究Stroop效应能否成为检验ADHD干扰控制的标准。对15名参加实验的ADHD儿童,以及在年龄和其他方面相匹配的15名正常健康的控制组儿童,运用三种材料引发Stroop效应,即"Color-naming-Stroop"、"CountingStroop"和"Fruit-Stroop"。结果显示ADHD组儿童在"Color-naming"Stroop任务中比控制组的儿童的干扰分数更高,在"Fruit"Stroop中也比较显著,但是在"Counting"Stroop任务中的差异不显著。这样的结果说明,ADHD儿童伴有一定的干扰控制,但是Stroop范式仅能作为检测ADHD儿童干扰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欺负行为是儿童,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侵犯现象.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儿童欺负行为的概念、危害、研究方法、行为特点以及如何干预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早期干预”是人们为了促进年幼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而设置的广泛的活动安排。它针对不同儿童的问题和家庭的实际需要、儿童与家庭的互动关系等方面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估;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干预内容,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并在早期干预有了初步进展时,继续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以巩固和促进干预的成果。它既包含了针对高危儿童的预防性干预,也包含了针对问题儿童的治疗性干预。因此,早期干预成为当今健康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心的课题和研究对象。一、早期干预的主要理论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和环境变化极大地改变着当今儿童的生活方式。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屏幕暴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文章聚焦数字化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儿童屏幕暴露这一研究现象,从概念与测量、个人及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干预措施及困境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探讨,并基于既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文章对发展减少儿童屏幕暴露的精准干预方案,完善我国儿童健康管理政策,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发展残疾人家庭支持服务,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残疾人全面小康成果,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考察歧视知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亲职胜任感的调节作用。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量表、歧视知觉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家庭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322名孤独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歧视知觉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亲职胜任感显著调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影响的直接路径,同时也调节歧视知觉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理论,对提升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儿童在两岁时会有打鼾症状,家长可要小心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英国有一个涉及1万多名儿童的长期跟踪调查项目,美国研究人员在分析了相关数据后发现,那些在两岁半左右有打鼾等睡眠问题的儿童,到了七岁左右的时候,出现多动症的风险会比其他孩子高出85%。研究人员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幼儿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之中,而正常良好的睡眠对于大脑发育非常重要,如果睡眠受到了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概念模型,探索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北京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垃圾分类意愿与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较难的垃圾分类行为存在态度—行为差异。最后对促进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儿童生活和健康成长的保障,相较于普通儿童,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或缺陷的残疾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干预.本文基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结合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厘清了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其实质是努力达成残疾儿童与外界环境的适度平衡和内心的和谐,即良好的社会适应.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适应心理机能的活动领域和特质内容两个维度入手,初步构建出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五领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支持)与三内容(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相交叉的二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开展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武丽杰公布了对1961名学龄儿童的调查结果:哈尔滨有近14%的孩子成为“问题儿童”。他们主要表现为社交退缩、焦虑抑郁、违纪、多动症和具有攻击性等。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矫治,问题孩子将渐渐沦为社会边缘人物,最终成为整个社会的潜在危机。这一结果与前不久上海的一项同  相似文献   

16.
田杨  廖智勇 《职业时空》2012,(6):143-144
孤独感是一种严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心理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个人因素及其所生活的环境所导致,因而,在应对方法上,应从个人自我帮助和外部环境支持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调查困境儿童共情及领悟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共情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使用问卷对479名困境儿童进行调查。困境儿童IRI-C总分为38.3±11.9分,PSSS总分为54.4±13.0分,IRI-C总分、观点采择与PSSS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呈正相关(r=0.10-0.33,p<0.05),观点采择得分能正向预测PSSS总分(β=0.33,p<0.001)。困境儿童共情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观点采择可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的影响,下面便介绍这一理论的基本知识. 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的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价值观念、自我期待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也会影响人的整个生活形态. 在认知学派看来,人的行为大多都是心理、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进而有了后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四川省1346名11—16岁儿童抽样问卷调查,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对青春期留守儿童的性安全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看黄”行为、边缘性行为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而获得抚养人给予的性安全教育及自我性保护指导方面明显低于后者。发生实质性交行为、遭受性侵害情况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留守儿童遭受这类伤害后从家庭、父母获得的情感支持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性安全问题较非留守儿童严峻。  相似文献   

20.
1. 孤独症儿童诊断和干预现状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核心障碍是社交缺陷和重复性行为,个体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孤独症患病率在1%左右.美国2017年研究发现,63.6%的家庭在儿童3岁之前就发现了可疑症状,但只有18.5%的孩子在3岁之前得以确诊.国内的情况也很相似,50%的孤独症儿童在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和治疗.诊断时间和医生资源的分布、个体症状的表现、城市或远郊的居住环境、父母受教育的程度有关联.面对如此高发病率的孤独症,诊断延误和早期干预率低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借由当下"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理念,考虑将经验转化为数据,让数据引导决策,使每例孤独症患儿都能接受及时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