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芳 《公关世界》2022,(12):90-91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队伍人员紧张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认知传统化等问题,高校应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机制,通过构建高校“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机制,培养心理育人工作队伍、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构建心理服务机制等,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张铮  温玉杰  翟进义 《公关世界》2022,(12):142-143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其道德培育作用、精神激励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思想价值观,提高其思想与精神境界。对此,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引导作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建设、精心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等策略,继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重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开展廉洁教育这项研究对整个国家的防腐工作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学生廉洁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在培养学生廉洁意识上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使用手机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手机在大学生中逐渐普及,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力避大学生使用手机对学生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他们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5.
伍廉松 《金色年华》2008,(Z3):19-21
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开展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宿舍文化对育人内在作用;当前要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宿舍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高校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视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也是各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内容。党建工作视角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包含:创新意识、努力奋斗意识、基层服务意识。党建工作下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培养,构建大学生党建和就业意识相互影响的制动体制,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高效就业,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践育人导向下高校服务型学生支部建设是高校整体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工程。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提升支部建设质量,优化支部组织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实现大学生整体的成长成才需要,是增强高校学生党员自觉能动性,提升党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淡薄、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形式陈旧、支部制度不健全、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需要通过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1234模式"建设,实现支部服务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8.
周永 《公关世界》2022,(18):65-66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高校作为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主阵地,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提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要求。学生日常管理作为高校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面向社会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本文以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主题展开议论,提出培育新时代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简要分析目前双创教育中凸显的问题缺陷,详细阐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开展双创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对各高校提升育人水平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管理这一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助推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进践行志愿服务,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具体行为,对于提升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践行志愿服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功效。梳理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点,探究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育人功能,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志愿者优化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梁萍 《职业时空》2008,4(2):115-116
国际意识有时称为“世界意识”,有时称为“全球意识”,其内涵是一致的,都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而构造一种民族的、国家的思想意识。在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教育主题,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意识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意识,一种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但这种客观要求能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如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显得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国情教育、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教育等。公共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
Over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large, modern firms have tended to replace small, family businesses. In parallel, the family has declined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We suggest that these developments are interrelated. Because information of cheating in market transactions spreads only gradually in large markets, the reputation of the family firm could support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only in small, traditional markets. As markets grew in size, this reputational mechanism could no longer operate. The small, family firm was then replaced by the large, modern firm. This transition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12.
陈蕾 《现代交际》2014,(10):182-183
加强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筑牢抵御"和平演变"及思想渗透的钢铁长城,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战略意义。高校校报作为党的喉舌耳目和重要宣传舆论工具,理所应当在加强党建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尹敏鉴 《职业时空》2012,(2):116-117
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能被学校众多学生所赞赏,甚至崇拜,那么其教学在上讲台前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之后的教学效果将不言而喻。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与层次,并不是每个教师能轻易做到的,这完全在于教师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4.
《速记基础》是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内容影响着专业教育效果、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随着职业岗位的内涵发生变化.课程内容也被要求进行优化和更新充实。应基于职业能力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最终实现高职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超 《城市观察》2012,(3):41-46
广州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怎么走,走成什么样的模式,关键在于明确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党群互动视角,对广州构建新型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应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参与的四轮驱动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R. O. Hughes 《Social Studies》2013,104(6):285-288
In a world that is, on the one hand, determined to sustain distinct national and group identit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becoming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 social studies educators are regularly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supporting diversity, creating a unified national community, and promoting global perspectives through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 addresses these disparate goals through its national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schools, particularly through its use of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The Singapor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lso serves as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of how a national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has been shifted away from an exclusive focus on a nation-centric paradigm to one that is more globally oriented in nature, while still being firmly anchored to the nation-state and its priorites.  相似文献   

19.
20.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建筑物,其功能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中古时期的清真寺以宗教功能为基础,兼具社会、政治和文化功能,在穆斯林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近代以来,清真寺保持和加强民族认同以及提供情感依托和社会支持的功能得到强化,大众动员功能逐渐增强。这些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化引起的伊斯兰国家民族认同危机、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人口跨国流动增加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