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格,即是人的品格,智慧,道德以及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的个体。《周易》中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本文浅析了《周易》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品格塑造。  相似文献   

2.
《庄子》和《楚辞》是两部先秦时期经典著作,各有一篇名为《渔父》的文章,两篇文章中渔父的形象有异有同:有着相似的外在形象而又扮演着不完全一致的角色。渔父形象的构造各有千秋,同时也奠定了渔父于中国文学史上的睿智洒脱的形象特点。对比两部著作中的渔父篇,总结了二者渔父形象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电视传播产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作为一个职业,不仅仅需要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更需要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审美的提升。在这种条件下,播音主持人不仅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进行自我艺术人格的塑造。播音主持中艺术人格的塑造,需要在价值观、语言艺术和审美意向三个层面加以着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元代最具盛名、作品最多的两位女诗人郑允端、孙淑的诗歌为文本,探求具有代表性的元代女性的人格理想。郑允端前期崇尚隐士,追求闲适隐逸的生活,后期颇具名利意识,希望自己的诗词能够教化后人。孙淑是传统女性的代表,诗词题材多涉闺阁,希望家庭美满、子孙满堂、遵循三从四德,是古代传统女性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生死观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而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主观认知,它对于我们理解与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各自社会中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苏格拉底与庄子所建立的生死观皆带有他们自身的独特哲思。通过对比《斐多》与《庄子》两本哲学著作中所阐明的理论,来探讨他们思想观念中所蕴含的相似智慧和两者在思考死的意义到明确生的态度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并剖析这种差异的部分哲学基础,我们能够为当今青年科学生死观的建立方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嬗变的环境条件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影响着他们在人生关键时期良好人格的塑造。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人格现状,突出体育运动队对他们意志品质,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使之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袁洪英 《职业时空》2008,4(9):33-33
所谓理想人格,也称理想健康人格,就是与时代节奏合拍,并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内部心理机制上和谐发展,在外部活动上富有高度效能的人格。它是对一种人格模式的理想化的设计,是人们在自己的心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最完美的人格典范,是人格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崇尚“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休闲生活的发展,仿佛是对返璞归真的重现。而庄子的《逍遥游》中所提出的“逍遥”人生观和世界观,实则为现代社会的休闲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现代休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庄子采用以寓说道的言说方式阐述其思想。一个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包含的却是很深的道理,引起我们很深的思考,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但庄子思想表述方式——隐喻,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对艺术设计创意构思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方位词本来并不反映除方位外的其他意义,但当作者将某种内涵融入方位词时,其便可以反映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者个人思想趋向的体现。这种被融入了内涵的方位词类似于意象或隐喻。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表示南北的方位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都是象征一种无所畛域之地,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且方位南比方位北地位更高。  相似文献   

11.
彭晓君 《职业》2012,(14):104
健康人格作为影响自身行为和认知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课。笔者通过对教育中塑造健康人格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素质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生态美学理论传统,本文以当代生态美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思想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从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自然无为、物无贵贱、以人合天。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乃是在于伴随着个体差异出现而出现的"成心",也即是非之心。以现代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价值判断取向的问题。作为个体陷入这种判断相对化的困境之后,将无法认识真正的作为真理"道",从而丧失其意义,成为"物物而物"的存在。而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庄子》要做的任务之一是彻底消解内在的价值判断,而《庄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即是针对内在的"坐忘""心斋"。接下来将可以看到《庄子》如何通过这种方法对人的内在进行消解,超越内在知识对人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任务。本文透视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着重从人格塑造来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贽异于传统的人格思想将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的绝对权威,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真人"是李贽对理想人格的整体概括。本文旨在分析李贽理想人格思想的内在逻辑,是以"童心"为核心,以"人必有私"的人性论观念为理论基础,诠释"任物情"的自由意识和诉求与"求真"的价值导向。根据李贽的理想人格思想在当时及其身后造成的影响,分析其对于近现代的启蒙意味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庄子·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的第七番对话主要讨论人与动物及人与天的关系,其中包含着对于人类中心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超越性的伦理学指向。然而,郭象、成玄英等人的注疏中存在着对于这一伦理学指向的误读。对郭象、成玄英、王夫之的注疏进行梳理,揭示其伦理学含义与其对于原文中伦理学指向的偏离。最后,总结人类中心主义、功利主义的合理性及《庄子·秋水》中伦理学指向对于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质要素不再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核心因素,企业内在的精神要素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谁拥有先进的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些优势最终要落在企业员工内在的文化素养以及将其内化后迅速转化为行动的执行能力。企业员工文化素养的建构1.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建构的内涵文化素养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它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青少年网络主体出现严重的"我向幻觉行为"倾向,符号意义体系异化又使网络主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社会关系缺场的"脱域"状态,而"脱域"状态的加剧又导致青少年网络行为异化和道德人格缺失。借鉴传统"慎独"思想教育青少年,可强化其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促其形成理性自觉的网络道德意志系统,使其网络行为自律,并持之以恒地进行重塑自我的网络道德修养实践,坚持不懈地根据网络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来严格自律,形成网络主体意识,具有自制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等特性的网络道德人格特质,以及须臾不离、慎乎隐微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曹十芙  朱翠英 《职业时空》2012,(3):150-151,153
平民化人格是一种反传统、强调个性、真善美统一、动态的、开放的人格。平民化人格是民众心态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必然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一系列的嬗变与困惑。这种嬗变与困惑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在大学生人生理想方面出现了一些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倾向。本文拟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出发 ,对人生的理想问题作一理论探讨。一、人的本质及人生价值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遗产的基础上 ,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而全面的阐释。按照笔者的理解 ,这个思想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 ,人的自然本能的欲望构成人之本质的自然生理基础。恩格斯明确指出过这一点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