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先于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探讨了物化理论并且表现出了对物化的强烈批判。物化理论借鉴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关系中人的异化状态。"没有专门化,合理化是不可能的",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合理化"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明卢卡奇物化理论"合理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物化理论中认为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形式,在商品形式的影响下人的意识趋向物化,从而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普遍性的存在。由此,卢卡奇由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转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批判,指出人的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性,进而得出彻底合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根本上则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内涵丰富,不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物化,呈现了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基础上新的突破,更对后人正确、全面地认识主客观层面的物化观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卢卡奇物化思想有利于阐发物化思想在实践层面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意义,时刻警醒人们,不仅要关注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还应该密切关注人本身。但同时,应明确物化思想的三点局限性,一是立场不够清晰,二是定义存在交叉,三是狭义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在不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前提下提出了物化理论,这一概念的论述主要集中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由于二人身处不同的时代,因此物化理论和异化理论在表现形式、产生根源、扬弃途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中蕴含着共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一种批判;同时,卢卡奇和马克思都主张要消灭这种现象,二人对物化、异化的表现形式的论述也存在交集。  相似文献   

5.
刘巍 《现代妇女》2010,(6):46-50
本文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女性的身份建构问题,指出女性身份是在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业建 《现代妇女》2014,(2):219-220
理性概念的提出始于古希腊哲学,到了近代发展成为技术理性,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卢卡奇揭示了技术理性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他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总体性"的思维滥觞于古希腊哲学,历经黑格尔树立"绝对精神"的权威,建构全新的概念的总体性,再到马克思语境中深挖"总体性"的方法论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直到1923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提"总体性"思想,并在其视角下构建了从历史意蕴下的纠违正名、理论意蕴下的提出物化概念再到阶级实践意蕴下的指导实践的三重意蕴的逻辑体系,其理论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之社会,从而阐发出"物化"与"阶级意识"的概念,并以此为武器,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理性兴盛后人的角色的物化与式微。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于1923年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目的在于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对抗,力求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研究。在书中他提出了"历史"概念贯穿整本书的始终,而"总体性"思想作为联系主客体的统一、消除物化及推崇无产阶级意识的中心概念,也尤为重要。选择这两个重要理论进行简要说明,尝试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扬 《现代妇女》2013,(10):216-216,221
《历史与阶级意识》历来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他是作者卢卡奇一生的扛鼎之作,其副标题“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无疑昭告了作者本人哲学思考的重点首推辩证法问题,再具体而言便是总体性辩证法.“总体性”范畴首先被卢卡奇提出,它已然成为卢卡奇方法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本文旨在围绕总体性辩证法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理论缺陷及其当代价值来探析总体性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历史地位,以期为当代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视角选择.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技术理性批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维度。卢卡奇、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和哈贝马斯等人都在技术理性批判方面有独到的贡献,研究他们的理论,对于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诸种批判理论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卢卡奇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对马克思历史理论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论不仅对西方的理论界和学术界有着很大影响,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代表人物为(英)G.A.科恩,科恩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被誉为英美学术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该书即是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的,目的是建立与马克思的论述相一致的、站得住脚的历史理论。在科恩看来,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一理论中,历史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伴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兴盛与落败都要以这种社会形态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了这种增长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集中论述了其阶级意识理论,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阐释了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产生的背景,论述了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以评价。同时,结合当前现状,分析了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便有许多流派对其进行阐释,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恩格斯主义的阐释方法和黑格尔主义的阐释方法,其中代表后一阐释路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柯尔施等人认为"马克思直接衔接着黑格尔"。虽然这种阐释路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研究范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因为它未能清楚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决定论和能动论的关系问题,导致这种结果是由于黑格尔哲学自身的理论局限性,因而超越黑格尔主义的这种阐释方式是一种理论发展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高度统一。但以卢卡奇为起始的众多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概论理解为社会辩证法或主客体相互作用辩证法,对自然辩证法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其忽略了社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侧重于实证主义,对于其批判性与哲学革命性却视而不见。这种认识误解遮蔽了自然辩证法的本来面目,但也引发了对现代自然辩证法的重新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的革命理论具有一种精英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无产阶级政党的职能精英化,赋予其在革命中的关键作用;二是将被物化意识的无产阶级视作无能的(阶级意识不成熟的)且冷漠的,不信任群众在革命中的自发能力;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和群众意愿冲突时,主张由党代表群众决策。这种精英主义的产生,既有时代的原因,也与卢卡奇的个人经历与思想发生的内在逻辑紧密相关。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倾向,反思当前我国民主集中制建设中的不足,警惕精英主义抬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伟大的成绩须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为保障,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证明,只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境界,才能保障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传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这些理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为主题,在20世纪的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力图论证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根据,并由此出发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在探讨当前人与自然紧张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的解救方案.正确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但有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而且对探讨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增强在经济领域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丰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缘于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无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国形式,同属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经历时代的冲刷和洗礼下,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丰富和发展自己,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备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们解决问题开辟了新"窗口",是指导我们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