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霭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90-96
《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方位词论述。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方位词论述的特点是:定位准确,次类划分细密,例词数量多。不过,该教材的方位词论述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是如何划分出来的,"往×"、"之×"、"以×"是不是方位词,方位词跟处所词的关系,方位词组跟偏正词组的关系,都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3.
王启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15-123
本文在总结前人和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汉语助词的特性、功能、数量等进行了综合考察 ,并从不同角度给出一个再分类体系 ,供汉语教学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略论现代汉语方位词范围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5):79-83
汉语方位词可以用来表示方所、时间、数量这三类认知范畴 ,它可分为广义方位词与狭义方位词两大类 ,其主要特点是相对封闭性与相对能产性的差异与表义的混同性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严戎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根据现代汉语特点,在词根和词缀的对立中界定了现代汉语词缀的必备条件:A、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附着在别的语素或语素群上组成饲,一般具有单向性。B、不能以其在该词中的意义独立成词。C、能够显示词性,乃至次范畴等语法意义。D、大多数兼表很抽象概括的、泛化了的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并时有使词完整化的作用。由此,进一步讨论了现代汉语多音词缀与中缀,“非音节词缀”,词缀与助词的区别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晓恒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85-88,92
现代汉语的方位词是语义名称而非词类名称。方位词指的是一类以方位语义特征聚合并用来表达空间关系的专职词语,可以归入“定位词”和“方位名词”两个词类。方位词依据语义特征而类聚,语义层次不同,所对应的方位词的范围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位词“上”相关研究之董理与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15-23
近30年来,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有关方位词"上"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学者们对"上"及相关语言现象的热切关注。对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及时总结十分必要。本文从方位词"上"的典型与非典型意义、方位词"上"的空间定位、方位词"上"的语义认知基础、方位词"上"的自由与黏着用法、方位词"上"、"下"使用中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方位词"上"对单双音节词语的语义选择等进行了董理与讨论,以期为后来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魏兆惠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6):81-84
"高头"作为方位词,不仅用于吴语中,也存在于广大南方方言和部分北方方言中。主要有表示定向方位和泛向方位两种用法。其出现时间大概在唐宋时期,并在近代的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从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来看,"高头"在历史上是一个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方位词。 相似文献
9.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空间知觉是人类最早发展的知觉之一。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许多方位词,而东西南北是两者都有且出现较早、使用较普遍的方位词。但是,这四个方位词在东、西方除了基本理性意义相同外有其他许多不同之处。文章从文化内涵、相互关系和组合顺序三个方面来对比英汉东西南北方位词,不仅能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还能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方位词“上”的自由与粘着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111-112
方位词"上"的自由用法表现在上下对举用法,也有可用在动词、介词之后等用法.方位词"上"的粘着用法主要是附在名词和名词短语后,"上"对其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1.
吴佳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3-55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本文从方位词界定上的分歧、定义、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方位词研究的特点,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位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方位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语义研究和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诸彩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77-80
文章结合日语教学 ,对日语中助词的功能、种类等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助词的意义、类别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用词搭配和接续关系的归纳和介绍 ,使得学生对日语中助词的使用和理解更加明晰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13.
胡光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沈基松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16
“被‘的’化”是指结构助词“地”“得”在使用中被“的”挤占和替代的现象。我们随机选取《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各一期,量化统计了“地”“得”“被‘的’化”的表现,探讨了原因,主张高校“现代汉语”课应强化结构助词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介词+X+方位词”这一格式,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有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格式的性质我们认为,格式中的“方位词”已经不是独立使用中的方位词,而是一个兼有方位词、半方位词、非方位词性质的词。其发展道路是由方位词变非方位词,走汉语语法化道路。这一格式也是一个介宾结构。对这一格式中“方位词”隐现问题的研究,通过重点评述樊海燕《现代汉语方位词隐现问题研究》一文,说明问题实际远未得到解决,还有待于广大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16.
邹德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 起 (哈 ) 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 ,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 ,探求“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瑞金方言的助词“去”、“却”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34-36
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客家方言瑞金话中三个动态助词“去”、“却”和“来” ,并将它们和近代汉语的相应助词作了对比 ,指出它们正是近代汉语助词在瑞金方言中的存留。 相似文献
18.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晏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49-53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春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48-52
四川官话中的助词"来"黏附在分句或全句末尾,具有表"先行"和"经历"两种时体意义,分别用"来1"、"来2"表示.VP来1=先VP.表"经历"的"来2"和表"曾经"的"过2"有所差异,不能任意替换.助词"来"来源于趋向动词"来".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8-76
时节是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其由表示节令引申为时间(时间点和时间段),由表时间段的用法开始虚化,发展为假设助词,继而继续语法化,发展为话题标记。经历了名词:时间>助词:假设→感叹、遗憾→懊恼、责备→缓和语气>话题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语境扩展、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以及类推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