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震 《理论界》2013,(12):121-124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探讨了范畴直观,认为范畴直观是对含义中对象性的形式的明见和充实,因而可谓是知性明察和一个最高意义上的思维。它为从现象学上澄清逻辑明见性开辟了道路。然而,恰恰是在这一“对象化”的框架下,“存在”这一涵义丰富的概念本身被降低为最低的“混杂的”范畴。而要明了他究竟如何漏过了“存在”概念,则要求我们回到胡塞尔对范畴直观概念的提出和确立上,回到范畴直观概念的形而上学基础中去追问。  相似文献   

2.
3.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逻辑规律是思维活动应遵循的准则。遵守逻辑规律是有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认真研究和解决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矛盾、冲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跨制度、跨时代的重大课题。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乖离,对精神文化生产形成的深刻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了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的诸多对立。由此对文化逻辑形成的挤压与扭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传播,使社会文化生活脱离原有精神生产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既定逻辑与价值秩序,在认知和价值理性方面发生畸变。资本逻辑对文化逻辑的扭曲或解构,从价值系统销蚀文化生产主体的创造性进力。凡此种种,都需要用一种充满社会大智慧和科学自觉性的系统理念与工作策略,去克服市场机制与资本逻辑自发调节给文化生产可能带来的价值偏颇与逻辑扭曲,如此才能保证精神文化生产的正确方向、社会价值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结构是指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从中国教育国情出发 ,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出发 ,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出发构成邓小平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思路。战略思想和策略思想的统一构成了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其逻辑结构的研究有促于我们从深层次学习、掌握和运用邓小平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把“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区分开来,并把逻辑在先理解成逻辑中的先后关系.这样就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逻辑并无先后关系,同时又导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自然不遵守逻辑.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将在先关系区分为四种或五种在先关系,与逻辑在先最为接近的是逻各斯在先,即原理在先或定义在先.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的提法,过分简化了问题.事实上,今天学者笔下的逻辑在先,可能指的是除时间在先之外的任何一种在先.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学者们所谓的逻辑在先实为本体论在先,本体论在先跟时间在先并不相悖.因此,一些学者基于这两者相悖,而在这方面做出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先验逻辑以范畴与感性 (直观 )的固有关系为主线 ,实现了对传统范畴论的改造。这种改造工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在先验的视域内、在逻辑的水平上割断了范畴与超验对象的联系 ,确立了范畴和直观的内在关联 ,从而使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特有逻辑存在形式的范畴的思辨推论变得不合法。这也就从学理上论证了作为绝对知识的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正因为如此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成为反传统形而上学的经典本文 ,至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以通识课程奠基,以学科课程立命,以教育课程定向。教育专业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基本逻辑结构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能课程。学科课程可按照认识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学会研究小学教育的逻辑来建构;活动课程可按照感知小学教育、实践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来建构;技能课程可按照小学教师公共职业技能和学科职业技能来建构。  相似文献   

10.
11.
在“S.+be+adj.+todo”句型中,隐含的不定式逻辑主语的指称语义值可以是泛或特指,这与语境、时态有关,也与句子主语呈特指性或泛指性有关。现有的观点认为:不定式逻辑主语隐含时就可以视之具有泛指意义。本文在对此观点作出批评分析后认为:只有在句子主语呈泛指性时,隐含的不定式逻辑主语才具有泛指意义;若句子主语呈特指性,则这个隐含的逻辑主语语义值分两种情况:一.具有泛指意义;二.具有特指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与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施精准思政,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施精准思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挖掘有助于精准把握教育对象,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精准供给教育内容,大数据动态监控有助于精准控制教育过程,大数据评估体系建构有助于精准评估教育效果.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教育对象、按需甄选教育内容、全面优化教育过程、多维评估教育效果,是大数据时代实施精准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存在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失衡、改革目标异化和公用企业的治理困境等缺失,需要有效的制度予以规范。而现行公用企业立法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操作性和协调性,不足以作为公用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支撑。因此有必要以公用企业基本法为中心,重构我国公用企业规制立法体系。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政策和立法基础来看,公用企业基本法立法具有可行性。基本法应当基于公共利益的理念,设立政府责任的多元化、企业治理的利益相关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等三项规则。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我国必须实行终身教育 ,促进全民教育的发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同时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并深化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比兴手法的逻辑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赖以成立的逻辑支点是取象思维方式 ,其特征是取象比附 ,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 ,靠人们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 ,它的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取象思维方式源于《易经》 ,在《诗经》中得到了发展 ,其表现形式便是比兴  相似文献   

17.
闹明反证法的逻辑原理 ,探索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传媒生产贸易中,传媒产品消费的本质就是价值认可式的精神性消费,在自愿获得消费物的消费中,得到精神与心灵上的满足,实现对一国传媒产品的最优化接受。由此本质出发,总结了消费的六种类型,在分析梳理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在国际传媒生产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为解决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社会矛盾提供了创新思路.要解决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这一新命题,实现公共安全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必须把握两者融合的逻辑进路.信息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的逻辑起点;可分析性、关联性与灵活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的逻辑基础;分析客体画像、方式载体数据化以及建立大数据的评价反馈系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的逻辑路径.起点—基础—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的逻辑构架,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政治优势与技术优势,坚守思想阵线、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