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2.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如谜语般艰涩难懂。诗中频频出现"圆周"意象,以此作为个体生命的终点和永恒的起点。分析圆周如何衔接有限与无限、探讨圆周内与外的辩证关系,从而建立一个以"圆周"为核心的体系,在时间维度上阐释、解谜狄金森诗歌,挖掘狄金森思想中一以贯之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先驱派诗人.冰心是我国文学新一代的开拓者、文学家、翻译家和诗人.本文对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诗人的诗学观点和艺术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她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和意象.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她以自然物为创作对象的诗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部分自然诗作品的解读 ,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景色诗和哲理诗以及其超验主义自然观和反超验主义自然观 ,揭示了女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了大量描述日出日落、正午黑夜等自然现象的诗歌。昼夜交替所构成的循环为狄氏诗歌中的圆周意象提供了重要例证。通过分析晨昏更迭与人生之旅的生死周期相对应的内在关联,为狄金森一生遥望的主题"死亡与永恒"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千七百余首诗作中,有六百多首以死亡为主题.诗人通过"死亡"这一主题表达了其对成名梦想破灭后的矛盾与困惑,于"死亡"的畅想中寻求"回归"和"永生",以掩盖其真实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三类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遁世隐居、情感纠葛、拒绝皈依基督教、生前极少发表诗作 ,以及与当时浪漫主义文学潮流格格不入的创作主题和风格等诸多方面留给世人的困惑 ,在阐述和分析了国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诗人丰富离奇的内心世界做一番全面而又较为客观的透视。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与狄金森分别被誉为中国和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她们二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经历不同,但都对美好爱情有着追求与向往,二人用自己的方式述说对爱情的真切感受。同是表达爱意,李清照含蓄委婉,而狄金森大胆直白。在意象选取上,李清照选取的意象含蓄,发人深思,多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赋予深层次含义,尤其善用"花"这个意象;而狄金森选取的意象简单明了,灵活多样,富有想象力。通过对二人爱情诗的对比,可以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找到二人共同的女性意识,引起人们对爱情的共鸣与思索。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尝试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这一认知角度研究其诗歌创作.狄金森诗歌中一方面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女性意象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传统性别角色者互相论证;另一方面,这一性别图式也影响了狄金森诗歌的表达形式.她舍弃了诗歌的标题,对其进行抽象化和过程化以求遮住其深邃的思想.狄金森谜一般的诗歌既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一种委婉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3.
篱笆那边狄金森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一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江枫译)狄金森的诗近乎天籁之音,尽管其语言"自然"得略显粗糙,但其思想之神奇灵动,意境之丰富深邃,令人无比叹服。狄金森被称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篱笆那边》即为明证。《篱笆那边》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探讨的是关于生命自由与超越的宏大主题。篱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可是作为一个处于19世纪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诗歌创作者,狄金森的生活选择却极其有限。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解读狄金森对基督教、对“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家人的关系、对传统婚姻的看法、与女性朋友的友谊以及她那对传统诗歌创作极具颠覆性的艺术风格等,论证狄金森为了能够获得一份作为女性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自由空间而经历的痛苦的内心挣扎,以及所付出的一世寂寞与隐忍。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本文选取了狄金森的两首经典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从标点符号、语法、韵式、修辞手法、遣词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比较了狄金森诗歌的两个汉译本:江枫译本和蒲隆译本。文章指出了两个版本各自的特点,即:江枫译本简约、内敛而稍显生硬、机械;而蒲隆译本流畅,但略失之于简约。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和惠特曼齐名的惟一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对自然进行了描绘,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复杂的自然观,既有超验主义的成分,又有非超验的成分。从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指出冬天的意象在狄金森诗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同时指出冬天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狄金森对冬天的诠释,以及冬天和死亡的关系,冬天和现实的关系,由此来分析狄金森思想中的现实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十分擅长描写自然的诗歌,其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有狄金森的描写自然的诗歌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以及非纯自然的诗歌体现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两个主要方面。在科技与生态相互作用的时代背景下,狄金森向现代社会传达其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并给予我们对现代生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可是作为一个处于19世纪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诗歌创作者,狄金森的生活选择却极其有限。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解读狄金森对基督教、对“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家人的关系、对传统婚姻的看法、与女性朋友的友谊以及她那对传统诗歌创作极具颠覆性的艺术风格等,论证狄金森为了能够获得一份作为女性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自由空间而经历的痛苦的内心挣扎,以及所付出的一世寂寞与隐忍。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诗歌对上帝的书写复杂多变,对上帝的态度似乎也很难廓清.但从她所处的基督教背景和所受的超验主义、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可知狄金森对上帝的书写一方面揭示出了上帝的虚无本质,以及最后审判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疯狂的思辨之后,狄金森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上帝.实际上,她对上帝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神之间的情感矛盾.狄金森的晚年诗歌所描写的上帝既反映了她的理性,也表现出难以释怀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鹪鹩代表知足寡欲、无用之大用等消极智慧,展示"正言若反"的思维特质与语言策略。美国诗人狄金森的鹪鹩意象与道家的鹪鹩有惊人的承接性。以安顿心灵为旨归,她赋予鹪鹩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小而无惧"的理想人格,并反用道家的鹪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