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登品 《科学咨询》2007,(18):43-4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特点的这一表述,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和语言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广大语文教师全面、科学施教,推行素质教育,作了导向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新课标进行了权威性界定。两性之中,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人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必要属性。人文性不是凭空存在的,存在于具体的时代,具体的环境,同样的事件会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是人的完整性,即是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种属、工具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昭示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诗词优美的节奏,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给予人心灵的享受,文化的熏陶,人格的锤炼。《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应该包含语言文字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工具性)以及人文教育(人文性)。那么,怎样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体现两者的统一呢?笔者在执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唐永红 《科学咨询》2008,(14):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新课标进行了权威性界定.两性之中,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人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必要属性.人文性不是凭空存在的,存在于具体的时代,具体的环境,同样的事件会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必须在教学中落实贯彻的,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其在教学中的落实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况守益 《科学咨询》2009,(12):45-4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思维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牛学会什么?收获什么?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3.
陈飞跃 《科学咨询》2009,(12):47-4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魅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追求"真""趣""灵""情""美"五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魅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追求"真""趣""灵""情""美"五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刘梅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98-19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相似文献   

17.
陈斌良 《科学咨询》2007,(22):25-26
&lt;语文课程标准&gt;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超前 《科学咨询》2008,(22):38-3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写进了三维目标,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人文价值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认真探究,不断地实践,颇有一点感悟:那便是语文教学要注重三个"培养"。首先,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第二,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充满"语文味",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散发着"语文味"?谈谈笔者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