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走访了一些经济领导机关,一面学习,一面调查,受益非浅,收获很大。但是也感到有些现实经济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我们想就我省的现行经济结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 我省国民经济结构有哪些特点?请看下面几个对比数字。第一,关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1978年,全国农、轻、重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7.8%、31.1%和41.1%;而同年我省的则分别为23.93%、15.21%和60.86%。农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轻工业低16%,而重工业比全国高将近20%。第二,关于轻、重工业的比重。1978年,全国重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6.9%,轻工业为43.1%;而我省重工业为80%,轻工业为20%。如果说,全国的工业结构是重工业  相似文献   

2.
一、战略:跨越重化工业阶段关于广东的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什么战略,目前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中存在一种争论:是否按部就班走重化工业道路。我们认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应该跨越重化工业阶段,实施协调发展战略。主要有如下理由: 1.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建国初期,广东的工业是一个超轻型的结构,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90%,这固然因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不可否认轻型工业是有优势的。六、七十年代,与全国情况一样,因受重工业优先发展,工业“以钢为纲”思想指导,不顾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情况,工业投资重心却人为地转向重化工业部门。“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时期,重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89.04%。但是,1980年与1957年相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路径选择(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放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从“一五”时期开始起步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 ,虽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但仍与西部开发的目标有巨大差距 ,需要继续推进。围绕西部工业化的道路问题 ,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发展思路 ,主要有轻工业优先发展论、重工业优先发展论、多元工业化论、乡镇企业论、点轴工业化论等  相似文献   

4.
<正> 近两年来,我省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过程中,重点加强了以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压缩和调整了一部分重工业产品,工业内部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在本省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79年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一上升到1980年的百分之三十六点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重工业,消费品的供应比往年有所好转。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工业调整的任务还很繁重。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其特殊性。2000-2007年山东省聊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具体概括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所占比重快速提升;农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下降,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在轻工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生活服务业所占比重趋于提高。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体包括:坚持把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从全国统一市场的需求前沿出发,选择战略产业;坚持培植战略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相兼顾,抓好传统产业的发展;坚持把提升产业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坚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钦州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条件较好,前景广阔,应予以大力发展。一、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重要地位首先,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大,它的发展对于整个地区工业发展举足轻重。钦州地区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73%,提高到1982年的80%,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轻工业产值1982年达到77%。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70年代,陕西工业经济形成重工业化结构。其形成原因为:苏联工业化模式在陕西的仿行;抗日战争时期陕西重工业的崛起;新中国需求与陕西重工业化结构;陕西矿产资源优势与重工业布局。重工业化结构的形成、发展,对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取向是先“抓轻放重” ,然后再过渡到“轻重并举”阶段 ,但目前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不充分 ,难以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 ,应考虑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 ,通过实施双向经济环流战略 ,来推动工业化进程。要破除经济环流的障碍 ,可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来促进双向经济环流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城乡网络非均衡:甘肃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和必经的历史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彻底改变甘肃以国有工业为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占主导的典型重工业区域落后状态的根本举措。本文考察并总结了建国以来甘肃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特点 ,在对建国以来甘肃工业化进行经济学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城乡网络非均衡”工业化模式作为甘肃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为甘肃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文同时还分析了加快甘肃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的政策涵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它又和工业发展的进程密切相联。工业的发展渗透并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一切部门,它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它引导着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研究江苏工业化进程,分析判断江苏工业化程度及其所处阶段,对于今后如何调整和制订有关工业化的政策,加快江苏工业化发展,促进江苏工业化在今后几十年中跨越实现位居工业发展的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演变的关系江苏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坎坷…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英国经济史实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业城市的起源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并且比数日益增加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因为正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的到来,人口城市化才大大加速了它的发展进程。这两位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的见证人,以大量文字记述和科学地说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海南农业工业化是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占主导转化为工业占主导的过程。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指出经济发展是由于工业部门的扩张使农业部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中就业,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因此工业化广义上讲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等同的。由于二元结构模型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地位,以致50-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时将发展简单化为加速工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对工业实行一系列倾斜政策,结果是工业扩张与农业衰退、城市繁荣与农村调敝齐头并进。总结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台湾)工业化走过的路,得出的结论是:工业化的主题是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并举。  相似文献   

13.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2,3(2):122-124
从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威胁,国民政府设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又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着手进行国防重工业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到1945年底,资源委员会所属厂矿已发展到近120家.随着资源委员会在内地的大规模重工业建设,中国工业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即由战前的轻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平衡发展转型;由民营工业为主,向国营工业为主转型;由沿海地区为主向内地为主转型.战时中国工业结构的转型,既是应对外部侵略威胁的结果,也是国民政府工业发展政策导向所致.战时工业结构的转型使资源配置向着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国家对工业的统制,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实力.但是,在战后继续实行这种统制性工业政策,则不利于中国工业的健康发展,使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艰难而坎坷.  相似文献   

15.
自七九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三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对三十年来逐步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已初见成效:(一)轻重工业的比重差有所缩小。通过紧缩投资,(重工业的投资仅今年就比去年减少55.3%)清理停缓项目,缩短了基本建设战线;关停了389个原料无保证,产品无销路、消耗惊人、长期亏损、污染严重的企业,并转了160多个重复建设、无竞争能力的企业,同时加快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得轻重工业的比例,由七八年的20比80,缩小到八一年上半年的23.95比76.05。(二)重工业由“自我服务”转向为消费品生产、为市场服务的方向。仅省属机械工业转向为农业、轻工业、出口服务的方向后,八○年产值就比原计划增长154%,出口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12,(1):61-70
一、关于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概念及内涵 (一)城市工业化概念及内涵。通常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回顾建国初期,由于受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特别是受国家在东北三省建设重工业基地做法的制约,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明显呈现出重型化的特征。从197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黑龙江省当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73.0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6090亿元,占22.3%,工业产值为212.14亿元,占77.7%,在工业产值中,重工业占71%,轻工业占29%①。就当时来讲,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国家建立工业化基地确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强化了城乡之间的二元化经济结构,城市集中了工业化生产手段以及现代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经济改革以前的产业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同时期的状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1949—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当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恢复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制止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原有的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也无从改变.到1952年,在我国的国民收入总额中,农业的比重为57.7%;工业、建筑业为23.1%;运输业和商业为19.2%.自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一五”时期(1953-1957年),由于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和重化工等工业部门,使这些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些新的产业部门(如汽车、拖拉机和新式机床制造线等)相继建立,填补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空白.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上是合理的、正常的.但由于过份强调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够,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已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央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把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并力争到2010年把东西部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本文就中央政府在加快西部开发中的决定性作用加以论证。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特殊进程是形成东西部差距的根本原因产业经济建设理论和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践表明,工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演变的一般顺序是,农业──轻工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重加工组装工业。50年代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为…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演进路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产值结构不合理和质量不高两个方面。工业结构的优化必须立足于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在发展资源导向型的轻、重工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理选择主导工业。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加快市场化进程、技术进步政策、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组织优化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