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稿多投”现象原因试析——与报刊编辑部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报刊界反映“一稿多投”现象越来越严重。从编辑部审稿周期太长、与作者联系太少、稿酬太低甚至不付稿酬等方面分析“一稿多投”产生及存在的原因 ,并归纳出改进编辑工作、减少“一稿多投”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期刊作者一稿多投现象非常普遍,业界多是持批评态度,认为作者缺乏学术道德,违法悖德,但是此类现象却层出不穷。本文从学术期刊的作者群入手,对作者的投稿原因进行了剖析,对目前的学术期刊编辑流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一稿多投既是一个学术现象,也是一个学术问题。囿于长期以来学界、学术期刊投诸其上的道德话语与法律评判的错置交杂,一稿多投的真实面孔愈发模糊,治理趋于失效。基于主客观相统一、行为与结果相结合原则对一稿多投进行再类型化处理,认真审视一稿多投所根植的社会生态和作者-编者-读者三重心态等,是厘清一稿多投本质及其结构性存在进而走向善治的必要基石。从私法理念、契约法理以及《著作权法》教义阐释切入,对附着于一稿多投行为之上的稿约、投稿、合同缔结、版权交易等的所指与能指等进行划界确权,从系统思维、利益衡平原则出发,将基于多方利益冲突的非合作博弈导向多方合作,以求法治、德治、自治协同发力,有效规制一稿多投,共同维护知识传播的有序竞争环境,在迈向作者-期刊等多主体建构的学术命运共同体中推动学术繁荣与自主知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一稿多投之风愈演愈烈的原因,对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的现象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进行了辨析,用事实说明处理退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一稿多投现象提出编辑应站在作者的角度更理性、更客观地考虑这一社会现象。期刊编辑和作者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解决一稿多投现象,从而促进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的一稿多投现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94年以来有关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一稿多投的定义、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防范措施以及处罚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投稿系统的日益普及为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带来了极大便利,提升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透明度,然而也给“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学术界和出版工作者对“一稿多投”关注和研究较多,相对而言,“一投多稿”现象还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很少。实际上,“一投多稿”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三种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探讨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一投多稿”论文的投稿特征,以增强对“一投多稿”论文的甄别和防范,从而引起学术期刊及编辑对“一投多稿”论文的关注,降低此类论文对学术诚信及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三种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2020年112月所有投稿进行查询和统计,共得到2 664篇“一投多稿”论文。以这些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作者Email邮箱用户名格式、同一作者注册多个用户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一投多稿”论文的特征。从人才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投稿系统的不完善、作者自身功利主义的科研心态等维度探讨了“一投多稿”论文的发生逻辑。从产生稿源“泡沫”、浪费期刊出版资源,存在“一稿多投”乃至“一稿多发”风险,不利于稿件的接收和录用、耽误作者...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出版中“一稿多投”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科技期刊中“一稿多投”的原因,认为:职称晋升评审办法等的弊端是导致作者不顾《著作权法》“一稿多投”的直接原因。出版单位未在《著作权法》规定的一个月内给作者录用与否的通知,及出版时滞过长等导致“一稿多发”。缩短审稿时限和出版时滞,及时与作者沟通,解决“一稿多发”是目前出版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中一稿多投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稿多投不仅严重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原则,而且有悖于科技道德。一稿多投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缺乏投稿常识;期刊社审稿周期长;学术评价制度不合理;科技道德缺损。克服一稿多投的对策:加强教育引导,净化学术氛围;规范科技期刊编审工作;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实施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现象会导致期刊编辑部资源浪费,刊载文章利用率低,更有甚者会导致侵权的发生。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办刊人,如何认识和处理一稿多投、一稿多发以及硕博论文再发表是否为重复发表问题,必须对其在法律上的认定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宋代以后,《越绝书》作者为子贡(或子胥)的传统说法得到了质疑,明代杨慎用析隐语法定为东汉袁康、吴平,清钦定《四库全书》袭杨慎之说,似乎成为定论,但质疑之声不绝。我以为,《篇叙外传记》的最后一段所谓的隐语文字可能是宋代以后文人所加,《越绝书》“成非一人”。  相似文献   

12.
购买是我国城镇居民解决生活住房的主要手段,在买卖过程中,如何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至关重要也易生纠纷。房屋所有权登记的公信力以推定正确的效力重在保护善意交易人;在不存在善意第三人的条件下,真实所有人可以通过异议登记、更正登记取消房产证上登记房主的所有权,这在买卖共有房屋以及分期付款买房的交易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儒学中"历史文化优先"意识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思想有一种原则,就是崇尚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多个世纪累积而成的精神尺度。儒家相信人不应受动物属性和快乐欲求支配,而应在大的精神尺度上成为一个“人”。这个大的尺度就是由历史文化累积而成。现代社会的主流道德是从自然人权的初始假定引申出来,与从“人禽之别”引申的儒家道德有很大不同。前者可称为“权利”道德,后者可称为“教化”道德。中国现在尤其需要落实“权利”道德。但“教化”道德也应纳入学术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论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发起于日本九州的大分县,以立足乡土、占领全国、放眼世界,自立自主、体现民意、独具创新,培养人才、选拔领导、面向未来为原则,在日本掀起了振兴农村地域经济的浪潮。这一运动为日本农村地区的地域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总结"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俄罗斯在南亚次大陆的先后抽身,两极对峙的基础霎时化为乌有。美国为了它的战略利益,一改过去“重巴轻印”的做法,先在南亚奉行平衡的外交政策,然后转向“重印轻巴”——“扶印抑巴”的外交格局。印度利益集团的形成促使了美印关系的改善。美国“9·11”恐怖事件爆发后,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优势再次凸显出来。美巴关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是要对冷战后美国对印巴外交政策的变化作一剖析,希望有助于理解美国对印巴外交政策的形成以及现状。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理学家的"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感性认识".认为理学家的"见闻之知"有相类似于"感性认识"之处,但并不等同于"感性认识",而其"德性所知"与"理性认识"之间不仅没有相似之处,而且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从它们的来源、内容以及彼此相互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对范畴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义利观有着不可忽缺的重要作用。从儒家的义利对立、重义轻利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义利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论述,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美盲"是吴冠中先生自造出来的一个词。吴先生断言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之论不能成立:以不欣赏现代派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作为认定"美盲"的标准是荒谬的;欣赏美是人类的天性,正常人中不存在"美盲";断言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表明有的中国美术专家不亲近中国的普通艺术欣赏者,中国的美术专家需要确定一种与普通艺术欣赏者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犹太裔作家辛格的短篇小说《第三者》讲述的绝不仅仅是世俗意义的第三者,"第三者"极具象征意蕴:不仅指游离于两种文化和传统的菲格贝恩夫妇等犹太人,更指孤独、异化了的现代人。他们是失却了信仰、身份,找不到归属的充满矛盾和悖论的"第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