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国勇 《职业》2009,(12):47-47
那一年,我还小吧,十三四岁的样子。村里来了一位卜卦的瞎子,母亲为我卜了一卦。瞎子说我少年多磨。母亲听了,一脸的紧张。好在瞎子接着又说,不过也不要紧,关键时候会有贵人相助的。  相似文献   

2.
16岁的小菜贩 "妈,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什么礼物也没买,对不起……"风尘仆仆从武汉赶回的他对母亲说.接着,他下厨给母亲做了一碗长寿面:"妈,趁热吃."母亲一面说"好吃",一面深情地望着他. 他叫高汉明--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的一个贫困农家孩子,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因家穷辍学,却梦想当诗人.1987年春的一天,父亲从门后拿出一杆秤,抖了抖上面的灰尘,说:"明娃,村里有好几个在武汉贩菜发了财,你也去干这个吧."  相似文献   

3.
他是丢在人堆里绝对找不着的那一种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的作家之乡--河南某市下面的一个县城,父亲在政府任职,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可以说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从不知什么是吃苦.高考后,我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了,师范毕业一股是当老师,但家里已有两个老师(母亲和嫂子),我觉得她们挺辛苦,就不想凑这个热闹.可我下一步怎么走呢?也许是父亲在政府任职的原因,我对法律很感兴趣,常捧着那些枯燥的、没有故事情节的法规条文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4.
前几日,我打电话问候母亲时,察觉到了母亲嗓音里的异样,得知她感冒了.我打算请两天假,回去看看母亲.母亲一再阻止,怕耽误了我的工作."放心吧,不会耽误的啊."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看见我来,母亲自然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做好吃的,父亲也推掉了与老伙计们的棋局,等在家里迎接我.母亲照例是大厨,我和父亲负责打下手,饭菜很快就上了桌.吃过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傍晚时,李阿姨来叫母亲去跳广场舞,母亲笑着说:"闺女在呢,不去了."当时我正在玩手机,赶紧说:"我在也不影响你去跳舞呀."母亲摆摆手说:"你专程请了假来陪我,我哪能自己去跳舞?"我说不过母亲,只好由着她去.  相似文献   

5.
快活林     
《老年人》2003,(2)
活神仙 扒手见瞎子算命的生意不错,骗得路人不少钱财,便打上了主意。他佯装算命,扒得瞎子的钱包。瞎子毫无知觉,只顾对扒手说:“你命大福大,财运好。”扒手从扒得的钱包中抽出一张钞票塞到瞎子手中,说:“你算得真准,真是活神仙。” (张伯凯)  相似文献   

6.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7.
黄昏钓趣     
梁俊琦 《老年世界》2014,(18):26-26
揭短 一个乞丐躺在路边呻吟:“大伙可怜可怜我吧,我一路从家里爬过来的,家里还有弟妹要照顾。” 另一个瞎乞丐说:“别装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假瘸子。” 瘸子瞪了他一眼说:“哼,你还敢说我!我看别人听见了你,还怎么装瞎子。”  相似文献   

8.
一 黄昏时分,我从外面回来,离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坐着一个人. 那人看见我,扶着墙站起来,呆立了片刻,忽然大声地叫起来:“小晴——” 是母亲!我又惊又喜,紧走几步,忙不迭声地说:“妈,是我.” 几年没见,母亲苍老消瘦了许多,她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像拥挤的河流.望着她温暖的面容,我心里一酸,眼泪流了下来. 母亲也落泪了,她喃喃地说:“小晴,跟我回家吧.”  相似文献   

9.
琴心 《伴侣(A版)》2015,(1):10-11
曾在韩国当"练习生" 张碧晨1989年生于天津,初中、高中都考到天津河东区最好的中学天津七中.母亲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管理员,父亲跟朋友做点小生意,家人和文艺工作完全不沾边. 张碧晨说,自己的艺术细胞遗传自母亲."妈妈喜欢唱民歌,我小的时候,妈妈单位有文艺演出时就抱着我去唱歌."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八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摸他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家做的条绒布底鞋.条绒鞋,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只要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2.
我叫李安思,是湖南澧县车溪乡南阳村人,今年 56岁。我 5岁死了大姐, 6岁死了父母, 7岁死了二姐,是党和政府抚育了我这个孤儿。更不幸的是,我 14岁时,因病瞎了双眼。 31岁那年给生产队剁猪草,不小心把两个脚趾头剁断了。为了生计,我学做小生意,最开始是卖甜酒曲。有一回,我叫卖到了闸口乡,在路上与人碰了个满怀。正要责问,不料对方先开口说:“你没见我是瞎子吗 ?”是个女人的声音。我忙说,对不起,我也是瞎子。她不相信,用盲杖探着我的盲杖后才说:真巧 !接着我们就聊开了,她说她叫戴林群,就住在附近,并邀我上她家歇歇脚…  相似文献   

13.
我失恋了,心情很不好,那一段时间我整天唉声叹气的,干什么也没劲.母亲看出我有心事,知道我失恋了.就让我坐到她身边,说要给我讲个故事听.我说好啊!我现在心烦着呢!母亲就讲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秦牧 《伴侣(A版)》2021,(12):20-21
有一位我所敬爱的长者——杜国痒同志(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广东分院院长),生前曾经这样对我说过:"母亲是最值得怀念的.一个人能够长大,一般来说,主要靠母亲.母亲们含辛茹苦,在养育孩子上的功劳,是一般做父亲的难以比拟的."他这番话,我很有同感.  相似文献   

15.
小云 《老年人》2013,(10):34-34
从广东回老家湖南参加侄女的婚礼,看到一年未见的母亲似乎苍老了不少,想着独居的母亲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心里就非常难过。回广东前我提出让母亲跟我去广东生活,母亲未有同意,她说":我这般年龄怎么敢出远门,死在外头都没人收尸。"母亲身体不好,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便宽慰她说:"妈,你心好命大,活到百岁没问题。"不曾想,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却把母亲惹哭了:"我哪里说得上命好,崽女都不在身边,连个伴都没有,哪天要是发急病死了,谁也不会晓得……"母亲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常年独居,缺少亲情的抚慰,一分孤独占据着她的心灵。说起来母亲一辈子是被我们几个崽女拖累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四十多岁,母亲害怕自己再婚我们做儿女的心无定所,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6.
那天早上,当我触摸到母亲冰凉的脚时,我还不知道母亲已永远离我们而去.父亲喊我和弟弟赶快下炕,说你娘死了,我和弟弟才哇哇大哭.那时我才五岁.那是1954年的冬天.  相似文献   

17.
改变     
这一次.我真不知道自己的祸是否闯大了,母亲当时什么也没说,今天一大早,就离开小妹家,独自坐车回乡下老家去了。小妹很委屈,不懂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母亲性格温和,是极不容易生气的人。但是,我心里有数.是我把母亲得罪了。母亲快七十岁了,和父亲住在乡下小镇,每一次到县城.我都觉得母亲老了一回,方惊觉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母亲喜欢吸烟,除此别无嗜好,但烟瘾极大,每天要吸一、两包,对身体的害处可想而知,看她骨瘦如柴的样子,我们兄妹几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以往的经验说明,谁也不敢劝,劝也没有用。  相似文献   

18.
她一直觉得,她的不幸福,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是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虽然后来父亲净身出户,把房子和钱都留给了母亲,但在她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母亲经常抱着她说,爸爸不要我们了,以后,只有我和你相依为命了.母亲还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这让她更加仇视父亲,以至于父亲跑到学校给她送生活费的时候,她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19.
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把炒好的黄豆芽儿端上桌,就捂着肚子躺在了炕的一边。我叫母亲吃饭,母亲说:你们吃吧,我心跳得厉害。那是母亲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全家吃完饭,父亲抽了一支烟,问母亲要5元钱,说矿上有人结婚,要随个礼份子。叫了两声,炕上没人答应,父亲有些火了,过去拉母亲,母亲软软地倒了下去,全无知觉……  相似文献   

20.
母亲无意中点了手机系统更新,面对新系统的冲击,她显然有些手足无措,回复信息都找不到正确的键,只好向我求救. 我和母亲的手机款式不同,原本熟悉也需要一定时间,况且,彼时我正因工作上的事分身乏术,所以从母亲手中接过手机不到一分钟,我的耐心几乎消磨殆尽.于是我顺口说了句:"我真是老了,不仅对最近的新科技产品不敏感,上手速度也不如读书时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