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 《人口学刊》2003,(5):53-57
农民阶层是社会地位较低表现为: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其他阶层的收入;农民充分就业率低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要求提升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性就业根本性的路径选择。政府应为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纳入新经济地理的新型要素——市场获得。试图建立影响劳动力迁徙动力机制的新坐标。利用1998-2008年期间中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样本数据,本文经验验证了“市场获得一要素报酬一迁徙”的倒“U”关联机制,发现我国早期市场获得对劳动力由外围区向中心区迁徙的贡献显著,并决定了“中心一外围”的地区竞争格局。内部二元经济结构走向“刘易斯拐点”。进而“人口红利”消退,这均迫使“市场获得一迁徙”正向关联机制趋于弱化;研究估算出我国劳动力要素跨区域迁徙的隐性壁垒(边界效应值)为3.94;且边界效应由东向西呈现出阶梯型上升的区域差异态势:劳动力要素市场呈现出中心区相对开放,外围区相对闭塞的局面,而引力型政策和保障性政策分别成为了劳动力跨区域迁徙的拉力和阻力。政府的配套政策应该保障自由市场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有效配置,在实现我国区域“中心一外围”格局走向均衡化发展的同时,继续维护中国工业生产的要素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劳动力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高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非农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通过改变非农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谈判能力来影响非农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现阶段仍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劳动力需求竞争态势、增加农村居民在第一产业的收入以提升保留工资、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协调谈判能力来逐步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江苏省盐城市的实际情况分析指出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五个减少”的趋势 :即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 ,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 ,工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减少 ,区域内消化剩余劳动力减少 ,滞留在传统农业中的劳动力减少。面临三个矛盾 :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升与农户积累资金不足的矛盾 ,城市政策壁垒限制与开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需要拓宽多种渠道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加大组织推动和支持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人口再配置与城市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彬  仲崇阳  王媛媛 《中国人口科学》2022,(1):30-43+126-127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补偿式供给和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由此形成的城市间人口再配置会通过人口与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导入的“结构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供给端的公共服务能力与结构、需求端的公共服务可及性角度,分析并检验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对2010~2019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1)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且通过人口再配置发挥作用;(2)在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方面,发展提升型公共服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比基础保障型更大,且更依赖于人口再配置的中介作用;(3)在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人力资本增加会部分抑制人口再配置的作用;(4)对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的规律特征不完全一致,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发展系统的动态影响会最终反映在城市生产率的变化上,而作为城市生产率优势形成中“迁移选择”的能动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贡献仅体现在领先城市群中。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遇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影响和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一方面拥有大批文盲半文盲型、体力型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另一方面又缺乏发展现代经济,特别是发展现代能源、交通、科研和教育所需要的智力型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市民化遏阻的制度壁垒下,我国正在步入刘易斯拐点阶段。一方面,廉价劳动力的获取越来越难,人工成本持续攀升,对经济发展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口红利渐失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倒逼效应。劳动力供给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技能和意愿,离农、去农现象严重。因此,尽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局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外来与本地劳动力收入差异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也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和城乡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1~2]。但相对他们付出劳动而言,城市外来劳动力收入比本地劳动力低得多,绝大多数收入仅相当于城市正式职工的一半甚至更少。据调查,2003年在上海从事经济活动的流动人口的平均月收入仅为800元左右,大大低于上海户籍人口1847元的平均月工资。如此大的收入差距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上海为例,主要根据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在分析外来与本地劳动力人口学特征和就业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两者收入差异,并对影响收入的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农村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采用回归分解的方法,利用吉林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及其变动趋势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工资性收入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增加起到明显的作用;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水平的要素有劳动力投入、耕地、工资性收入、人力资本要素以及地区差异;耕地、工资性收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的作用占51.60%,超过一半的解释能力,而教育对降低收入不平等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流迁就业、资本逆向输出与农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改进后的C-D模型分析发现,固化、单一农地经营模式对要素持有者构成斥力,而契约化经营农地会引起同质要素部门间配置的边际产出差异趋于缩小,这表明农地经营模式调整有助于要素优化配置。回归结果表明,非同质劳动力要素两部门边际产出逐年上升,但产出差距却呈发散趋势,这就要求以农地功能替代补偿来抵消部门收入差距。文章论证了价格因素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以即期与远期收益权衡调整农地经营模式,进而实现要素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