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当前,大众媒介对网游青少年形象呈现刻板化,将其形塑为“施暴者”与“受害者”,已然影响了公众对网游青少年的认知和网游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影响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净化网游青少年游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同时,有必要重塑网游青少年的媒介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介自觉遵从“保引并重”的报道原则、坚持“责任首位”的媒介旨趣和优化“从严把关”的媒介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间出租屋,几台电脑,6个年轻人为追求迅速发财致富的梦想,租赁远程服务器为他人架设《热血传奇》网络游戏“私服”,并在专业的“私服”网站为客户代理广告发布,非法经营数额高达290余万元。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已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同时,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的思维和认知不同步,加上来自于自身以外的一些因素使青少年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此,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态度,积极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探讨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16-118
本文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实际,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特点及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进行积极认知构建、模拟应对演习、自我减压指导等,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压力认知评价水平,掌握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与方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隐性辍学”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静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32-34
“隐性辍学”是近年来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另类”辍学现象,它常表现为逃课、“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症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冷暴力”的侵害、亲子教育和交流的失误等,可通过加强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亲情教育和交流等措施减少乃至消除该现象。 相似文献
6.
欧庭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80-88
在资本操纵与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共同作用下,“饭圈”乱象已从单纯的偶像崇拜异化为偶像吸金的本质,波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饭圈”乱象的突出表现为策略造神化、导向扭曲化、行为极端化,其本质是资本逻辑下操控粉丝的利益关系,对青少年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因此,要使“饭圈”由“乱象”误导转向“文化”引导,亟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入手,引导青少年塑造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即加强各个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升青少年人生定位的价值认知;注重家庭成员的心灵沟通,提升青少年正向健康的价值认同;加强“饭圈”乱象的社会治理,提升青少年理性追星的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7.
李婷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6-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今新国际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众多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表现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担忧,并炮制出以“中国威胁论”为主要内容的不公正言论,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攻击中国,以图遏制中国发展。对此,中国不能对这种歪曲事实的言论置之不理,放任“中国威胁论”不利影响在国际社会蔓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此,中国政府和民众应从多个方面妥当应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屡屡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的逐年上升 ,充分暴露出孩子们在心理上、人格上的种种缺陷 ,大量事实说明 :心理环境的“荒漠化”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起点。青少年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前 ,心理已经不健康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应充分认识青少年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危害 ,应以矫治和消除不良心理为重点 ,从“心”抓起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防患于未然 ,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这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游戏行业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当前,由于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存在价值判断不清晰、制度约束不规范的问题,致使自我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游戏的最大受害者,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原因、与青少年犯罪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是建构网络游戏沉迷应对机制的基础。对此,我们应树立网游行业治理的新思维,以对网络游戏沉迷者展开心理治疗、加强政府监管与立法完善,作为构建网游沉迷应对机制的两个重要支点,同时要高度重视以未成年人手机成瘾为代表的游戏成瘾新形式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网络媒体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场所。青少年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网络媒体在给青少年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其思想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展开详细研究,并对其负面影响提出相关的规避对策,为青少年建立良好价值观提供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就其成因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剖析了现行举措未能显著奏效的原因,阐述了重在防范、防救并举的基本理念,并从构建防范体系、实施行为矫正技术及开展生涯导航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防范救助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年网络流行语与价值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网民流传、熟知并广泛使用的词、词组和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展现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因此,青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复苏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当下,青年网络流行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故应通过对青年网络流行语的监测了解青年,运用青年网络流行语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年网络流行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胜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6):10-11,26
广西城镇青年近半数每天上网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下,网吧是其首选上网地点,上网依赖度不高;上网以信息查询为主,最希望网络提供网上学习;大多数没有与网友见面的经历,对网恋持慎重态度;多数人认为网络会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法治进程、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及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半数的城镇青年认为目前广西互联网发展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14.
刘胜枝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6
电子游戏也是一种叙事形式,尤其是角色类电子游戏具有更明显的叙事特征。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角色类电子游戏进行了分析,通过与传统游戏和文学、戏剧、影视等传统叙事艺术的比较,总结和分析了电子游戏的四个叙事特征,即电子游戏分别是一种基于空间、基于互动、基于体验和基于化妆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传媒对于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青年提供了言论自由的“王国”,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降低了参与成本,但也容易引发青年非理性政治参与,造成青年政治态度的畸形和行为的失范,为此应高度关注网络技术对青年政治参与的巨大影响,积极思索应对和引导之道。 相似文献
16.
陆晓清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2-45
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在产业融合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游戏及其特征,并对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性进行解构,最后探讨了两个产业互动融合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新媒介为研究平台,以当代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年新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和个案访谈,借鉴传播学相关原理,探讨和分析了新媒介对青年休闲娱乐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发挥新媒介在青年休闲娱乐中的积极示范作用,提高青年的新媒介使用素养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于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崭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但在其消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带来众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积极效应、消极效应、网络环境下青年社会化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以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背景下青年传统道德教育传播活动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刚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1-26
在移动互联背景下的青年传统道德教育传播活动中,必须着力抵御异质噪声干扰和商业资本渗透的双重压力;切实释放促进青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技术动力、社会动力以及文化动力;与时俱进地创新思路与方法,着力实施分众策略、泛在策略、协同策略和定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生活的快速渗透融合,以网络为载体,以竞技参与、虚拟角色和生动体验为特征的网络游戏,将游戏的趣味性、竞技性和互动性发挥到极致,网络游戏日益超越传统游戏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而大行其道,由此引出的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日渐受到关注。客观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权衡利弊,因势利导,对正处于生命价值观形塑关键期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