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论增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科学性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是由确定选拔目标、公布岗位任职条件、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和录用等诸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笔试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科学性是与笔试相关各方面科学性的综合反映。增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科学性,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一定依据的,只有在这些依据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增强笔试科学性。这些依据主要有:(一)《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是增强笔试科学性的基本依据;(二)试卷和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是增强笔试科学性的内在依据;(三)领导岗位的职位分析是增强笔试科学性的主要依据;(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科学性是增强笔试科学性的制度依据;(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是增强笔试科学性的现实依据。(六)考生的心理特征是增强笔试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孕育、初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现行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加强新时期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改革和创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行考任分离和资格分类审查,提高公选笔试的科学性;实行结构化情景模拟素质测评,增强公选面试的科学性;建立考官职业资格制度,提升公选测评的科学性;构建立体化的考察体系,确保公选考察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正逐步成为一种全国性、主体性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但是,伴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深入发展,实践中出现的职位确定与资格准入条件设置不合理、测评方法不科学、成本过高等诸多困境依然存在.因此,只有不断完善职位定位机制、测评机制、考察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及流动机制,才有可能促进制度朝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在公开选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工作,尽快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开选拔工作体系,以实现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从伦理学视角探讨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确立科学价值目标,实现忠诚事业和精明能干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推荐任命与公开考试的有机统一;推进行业公正,实现共同标准与特殊标准、通才标准与专才标准的有机统一;实现人际平等,坚持一视同仁,反对厚此薄彼,为深化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打破了旧的干部人事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创新了干部政策,赢取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何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化;进一步增强其民主化程度;通过程序的完善使其更加规范化;通过对测试环节和内容的调整使之更为科学化则是使公开选拔制度日臻完善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立与时俱进的干部选任新机制,必须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加快领导干部选拔方式改革,推行公开选拔.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制度建设,疏通"下"的渠道,真正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于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中最为关键与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于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用制度的概念形成、制度化基础、发展过程及其实践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考任制、选任制、竞任制与票决制等不同形式进行了独立的解释。对于当前领导干部的公选制,从学科理论上进行了基础分析,从实践过程层面进行了问题分析。就公选制如何改进竞聘者理论上的广泛性与实际中的有限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价值观的不一致性、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六大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党的干部制度改革也开始了探索历程。1980年起局部地区采取了民主推荐、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该做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推开;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党的干部制度改革逐步深化;1997年十五大以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入新世纪,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我国已经祓列为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扩大了范围和民主、增强了选拔的透明度,使优秀人才可以脱颖而出,但是在选拔过程存在问题也不少。本文肯定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立足岗位胜任力素质测评、远程测评方法,提出对我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方法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干部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培训制度、培养本地干部及把好选人关和管理关等举措,为右江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觉悟高、革命斗争坚决的干部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评价是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项包含领导理论、干部考核、绩效评估、专家评价等内容的高校党政领导干部2个层次、5项特征、17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指标权重,并通过案例分析,将所构建的党政领导干部评价体系应用于具体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切实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目前在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发挥制度在预防腐败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切实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德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具体表现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朱德教育、培养和任用了许多领导干部,积累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推进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 ,直接关系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探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素质现状与问题及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探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改革高校"两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拔、任用高校"两级"干部制度存在的弊端有:易脱离人民委托权力的意愿、主要领导独断专行、任人唯亲等.必须改革委任制,建立竞争择优选任制度.要处理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路线、党委决策与民主推荐、群众公认与注重实际以及民主与集中等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实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措施,使得这一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实现了空前的飞跃。党在干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满足了当时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的需求,又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对于当前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大突发事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影响范围广和破坏性大等特征,从酝酿、爆发、扩散到终结,各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这要求领导干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必须根据事态的发展与变化对应对策略与措施作出动态的调整。应对能力具有阶段性、适变性和动态化的特征。文章从危机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阶段性特征,对各个阶段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进阶治理动态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否在国家行政系统得到有效的落实。本文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关系出发,首先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内涵及要求进行了分析,继而讨论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四种能力以及三种观念,最后阐述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途径和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党建科学化为视角,分析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新要求,指出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关键,进一步分析提出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的若干路径选择,以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对决定全局的长远的重大事情进行正确筹划和实施,牢牢掌握住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