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牌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在中国,在全世界,名牌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或通过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或通过资产重组、调整结构,鼓励和推动企业创立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一、名牌热的原因人们关注名牌,把名牌当成一个热门...  相似文献   

2.
创立名优品牌争取竞争优势王兴邦十年前,人们谈起名牌产品,还觉得陌生,因为当时市场上的名牌还很少。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在购买活动中,掀起了名牌热,名牌消费观念已深入顾客心中。市场竟争法则已把众多企业推向创立名优品牌的道路,否则将很难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与外资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了。而外来直接投资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而发展而持续增长的。近年来,中国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已使其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引外资的东道国。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外资政策与投资环境已日臻成熟与完善。本文在中国吸引外来投资的历史演进,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特点以及今后的外资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略论商标的现实意义及发展战略陈士球在商品经济中,商标的创立、发展与产品开发并驾齐驱;消费市场发育趋于成熟,消费者对名牌的认同与推崇反映了中国商标发展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江西共青羽绒厂自七十年代初加工羽毛起家,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几度风雨,发展...  相似文献   

5.
单存礼 《东岳论丛》2005,26(6):106-108
品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国内外名牌企业的发展说明,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决定着品牌的创立和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谭璐 《天府新论》2007,(Z1):42-43
引进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给予外资大量优惠政策,也就是所谓“超国民待遇”。随着经济的发展,针对本土企业的情况,我国对外资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做到内外统一。因而,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真正的外资国民待遇。这种调整对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有利于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外国名牌如何占领中国市场的方法、方式的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应积极发展自己的名牌,开拓国际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战略的实施和运作陈利君自1992年中国成立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以来,名牌热正席卷中国大地。名牌事业正从全民意识、理论探索、法制建设、战略设计和实际运作五个方面全面推进。目前,消费者青睐名牌,企业争创名牌,政府制定名牌战略,已形成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9.
曹艳蓉 《理论界》2009,(12):37-38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外资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随着中国加入WT0后在经济政治领域与国际规则的逐步趋同,许多外国投资者将目标锁定了我国企业。特别表现在我国的汽车行业,这种并购趋势的日趋加强,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汽车集团都在我国设立了合资生产企业。我国汽车企业利用外资额的迅速增长,表明近年来国际汽车资本对我国汽车企业并购速度的加快。然而,外资并购是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在外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未做事前防范和相应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对我国的支柱产业进行企业并购很可能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纺织品服装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名牌是企业的生命,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国际名牌严重匮乏,由于缺少名牌,缺少中国的世界名牌,缺少世界前列的名牌,因此造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赚取着微薄的加工费,在世界市场占有的份额与获得的利润完全不成比例。尽管如此,还常常遭遇反倾销、特保调查,使得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不断遭遇贸易摩擦,纺织服装实施名牌战略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合肥荣事达集团,1986年前还只是个总资产为306万元的小洗衣机厂,如今已发展成总资产达22.4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利税水平排在全省十佳企业前几位,成为安徽经济建设中的明星企业。纵观十年发展过程,以“名牌、联合、高科技”高难动作,成功地完成了“三级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笔者也受到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创名牌永远是企业发展的起点。创名牌、抢市场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所采用的战略手段之一。创名牌包括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是名牌企业的基础和标志,名牌企业必定有名牌产品。在这两个方面,荣事达人很有建树。在创名…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名牌战略问题成了经济界的热门话题。严酷的现实是:在世界名牌产品中,前十名没有中国的,前二三十名也没有中国的,这说明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备受冷落.而在国内市场中,新疆的产品能跻身国内名牌行列的也屈指可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没有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响的名牌产品,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意味着落后和被动。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时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令人欣喜的…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在中国企业界,名牌及其引伸出来的一系列话题,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热点,虽然名牌的概念几乎是伴随着商品品牌的形成就问世了?但人们对它的认识是随着经济、文化背景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浅入深、日趋完整的过程。的确,不管你是否承认,你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今天的社会里,一个国家所拥有名牌的数量,已成为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高低的象征,越是发达的国家名牌就越多;同样,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名牌,已成为企业综合素质高低及经营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真正的名牌往往出自于一流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医药产业被誉为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且面临再次 腾飞的机会。但重庆市医药产业在我国医药产业中还处于较低水平,入世后更会面临一系列 的问题。要实现重庆市医药产业的发展,只有走“创新”路,打“品牌”牌。品牌战略主要 是指“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战略。要塑造“名牌企业”,导入CI工程是必由之路;“ 名牌产品”则要注意商标、老牌与新牌产品战略等。在塑造“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 过程中,重庆市医药企业与重庆市政府各自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重构我国外资税收优惠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外资实行全面优惠的国家之一,其中又以税收优惠为主要措施。我国对外资的税收优惠体系主要由所得税和关税减免两部分组成。不可否认,税收优惠在引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阶段需要考虑的是:在我国吸收外资已达1584亿美元而成为世界第二位的外资输入国时,在我国已从早期的“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工作重点已移向大力吸引国际型跨国公司等高质量外资时,是否仍有必要继续保持原有优惠体系,是否需要结合外资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转变进行相应调整、重构。对这一问题的前瞻性思考,不仅符合…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外资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已成为外商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的主要对象,但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吸收外资不够、外资支持不足的情况.对此,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系统,将技术外溢转变为自主创新,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控制外资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性冲击,营造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汇外资的法律法规,营造中小企业融汇外资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利用外资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并购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引资实力,积极吸收引进并购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此外,还须加强政府对外资并购活动的监管职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外资并购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前阶段,理论界的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一个“企业500强与500大”的概念,这可能很适合现在的中国品牌与国际名牌的差异。如果说中国品牌是个刚刚从小学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的话,那么国际名牌则是经  相似文献   

19.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市场竞争,名牌战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是名牌确立的重要时期,外企充分地利用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成功地实施了其名牌战略。本文在对其现状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外企在中国市场实施的名牌战略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名牌即市场,没有名牌就没有稳固的市场;外企对民族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民族工业成长,又可以使民族工业夭折。中国民族企业只有立足于本国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实施我们的名牌战略,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20.
名牌意识与企业文化建设云南民族学院教授谢本书什么是“名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以企业产品而论,名牌是高质量,名牌是高技术,名牌是高信誉,名牌具有高市场占有率,名牌带来高经济效益,名牌还是产生名牌地区的优势反映、特色体现。一般地说,名牌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