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栋 《社区》2012,(2):4-4
司马光珍惜书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据说,各种书籍总数在万卷以上。他读书甚勤,但这些书仍簇新如故。原来,司马光对书非常爱惜,他每次看书之前,一定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5):18-21
从前有位王子,没有人有他那么多好看的书。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他都能在自己的书中读到,而且可以看到美丽的画面。他可以了解到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的事情,不过,从书中一点也了解不到天堂花园的情况,而这才是他最想知道的。  相似文献   

3.
看到我的学生师吉金又写出一部书很高兴。本来我想他现在又教书又做行政工作比较忙。科研方面可能会顾不上。不料,他忙里偷闲,居然又写出一部书来,而且是一部很难写的书,真是不容易。这说明,他不是偷懒的人,很勤奋,也肯钻研,不怕困难。  相似文献   

4.
夏立群 《社区》2011,(32):5-5
他对书有着特殊感情。当年为了读书不惜去“抄”、去“偷”的人。除了孔乙己.还会有谁迷书会迷恋到去“偷”来看?他不光“偷”书来看,还曾经“抄”书来看。他对书的痴迷胜过一切。他就是著名的大作家、大画家韩静霆。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在山东滩县任知县时。一位老先生来告状,说他在有钱人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东家不仅不兑现协约“教一年书,付酬金八吊钱”,还借故说他才疏学浅,将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回答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书中的人物往往会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书香世界也就会成为他心中永恒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8.
史飞翔 《社区》2011,(17):8-8
世间有一种人,他们嗜书如命,为书而生也因书而死。 早些时候有一位书呆子,人到暮年还不断买书。不仅如此,他还与书店老板约定。打算预留一笔钱在书店。委托老板待其死后,隔些日子就焚点新书给他,以便他在阴间也能照读不误。生前爱书死后仍不忘读书,这样的书虫可谓少见。  相似文献   

9.
白天,皮皮一个人在家里玩。玩着,玩着,他想玩纸飞机了。到哪里去找纸张呢?皮皮找啊找,找到一本故事书。他想也没有想,就把故事书一张一张地撕下来做成一架架纸飞机。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0,(7):16-18
时间还早,在英格兰立斯菲尔德市的一个小书店里,还没有顾客来访。门外正下着雨。一位年迈的白头发老人正在门边的一张小桌旁整理若干包裹的书。当他将书排放装人大箱子时,还时不时地停下来,似乎被疼痛困扰着。“塞缪尔!”他大声叫道。在房间一个偏远的角落里,一位年轻人正忙着读一本大部头的书,  相似文献   

11.
朱正一生与书为伴,他的生活就是读书、写书、编书。看了一些地的书,颇多感慨,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称之为专家的,但作为鲁迅研究专家,他当之无愧;作为编辑家,他当之无愧;当然,我还知道,他已经写成更好的书,还没有面世,那只好留待以後再说了。《鲁迅传略》问世,朱正年方二十五;无幸被扣“反党宗派小集团”的帽子,才是他二十年坎坷的开始。他写的第一本书是《鲁迅传略》,写书的背後是不堪回首的磨难1950年,朱正从《新湖南报)}调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就是在这里,他犯了“滔天大罪”。事情的起因是:抗美援朝时美国搞禁运…  相似文献   

12.
人类认识自己吗?──评《人类本性论》张效之三年前,王宗明同志告诉我他准备写一本论人类本性的书,并且说已经思考了很久。我没想到他会选这样的论题,很为他能否完成好担心.我告诉他这是已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没想到,去年暑假时,他竞把一撂厚厚的近三十万字的书...  相似文献   

13.
艾里香 《社区》2009,(8):55-55
爱书人,没有不知道陈子善的,因为张爱玲、董桥等一批作家都是他挖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和海内外许多文化名人来往密切,在交往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做了一些记录,于是便有了这本《这些人,这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在书中,作者通过那些人和事,把一个个庄重、典雅的文化名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郭文婧 《社区》2013,(22):56-56
住在南京江北的男子李某,家里有各类“藏书”800余本。然而,这“爱书”的习惯不仅没能成就他的人生,反而让他身陷囹圄,因为他所有的书竟全是偷来的!当被问及偷书的动机时,李某给出的回答颇有饱学之士的风范:“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想从书中找答案。”(7月9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5.
书痴     
胡洪侠 《社区》2013,(5):4-4
书痴拍书 一西人爱书成痴、有钱必买书,竞至倾家荡产,无奈将自己的部分藏书送去拍卖。他去现场观战,坐立不安,心如刀绞,半路上溜了出去。一会儿,拍卖会场杀出一新买主。勇猛竞价,每本书都志在必得,满场惊愕。此新买主不是别人,正是那书痴。原来他自己化装一番,换了假名,拼命也要买回自己的书。  相似文献   

16.
佳话     
清乾隆时期,宗室诗人爱新觉罗·敦诚著有《四松堂集》,由于他是曹雪芹的好友,书中存有一些他和曹雪芹来往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理学的重要先驱人物。其易学、理学是其史学的理论基础。在经学方面,他敢于疑古,认为《十翼》非孔子所作,对《周礼》等也发出疑问。他提出“天理”等范畴,对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他认为支配社会兴衰的是“人理”,主张编写历史时应以“书人不书天”为基本原则。在史学著作中,主张德政,重民爱民,师古不泥古等  相似文献   

18.
那年的草莓     
父亲是我们村第一个种草莓的。那年,他从城里的书店买来栽种草莓的书,天天埋头看。看了一段时间,父亲果断地把书一放,从外地买来草莓秧苗,在自留地里种了五分地的草莓。  相似文献   

19.
儿子总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就是强迫他看,他也只是看诸如画报、漫画之类多少带有直观色彩的书,而对于我买的大百科全书、童话选、简易历史读本、地理书籍等则是“不屑一读”,更不要提唐诗、宋词之类的书了,任凭我磨破嘴皮子,甚至是严格限制每天必读一些唐诗宋词百科类,否则“家法伺候”,他也是我行我素,继续搭他的积木、看他的《猫和老鼠》、玩他的奥特曼,对此我是恨铁不成铜,有好几次还真的“家法伺候”,但几天过后一切照旧,真是拿这小子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家的书     
陈惠 《社区》2011,(26):53-53
我们家的房子不大,桌上、沙发上、床上常因摆着或打开或合上的书。而显得凌乱不堪。有时也想狠下工夫收拾一番,可往往收着收着就又坐下,看了起来。因为好多书都是正看了一半.还没来得及看完的。我有时埋怨先生,说是他到处乱摆书,他听了一笑.说:“室有诗书气自华,洋溢的书香不正好可以帮咱们的陋室升华一下品位吗?而且也不全是我一个人摆的。咱仨都有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